從建築到飲食:同一個世界,同一個樣貌和味道|沸騰

从建筑到饮食: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样貌和味道|沸腾

是什麼原因造成了一座座城市在建築風格和口味上的趨同呢?

从建筑到饮食: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样貌和味道|沸腾

文 | 楊林鑫

不知大家可否有這樣一種感覺,身處某城卻發現,這街道、這樓房,拍個照發朋友圈說是北京、上海或廣州乃至其他任意一城,恐怕都會有人信。帶有城市或者地域特色的東西越來越少,一個模子刻出來的相似物什卻越來越多。

既然城市分辨不出異同,那我還是去追求舌尖上的美味吧,用軟件查了下,不管是東邊的舟山還是西邊的喀什,抑或是北邊的伊春和南邊的三亞,無論我身在何方都能找到四川火鍋、沙縣小吃、麻辣小龍蝦的影子。

是什麼原因造成了一座座城市在建築風格和口味上的趨同?

从建筑到饮食: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样貌和味道|沸腾

建築風格趨同:源自蘇聯傳統+房地產“高週轉”

我們的城市從什麼開始變得趨同?

上世紀五十年代,伴隨著中蘇關係以及工業化的發展,從前蘇聯傳入的“國際式”建築樣式“紅樓”,開始在內地流行。這種建築樣式,最早發源於二十世紀初的歐洲,之後影響到世界。

直到現在,我們在很多大學或者老城區中還能看到保留著的前蘇聯樣式的建築,這種建築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任何地域特徵,結構統一明確、重視使用功能,造型簡單方正、門窗富有規律、外觀線條整齊劃一。

从建筑到饮食: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样貌和味道|沸腾

前蘇聯樣式的建築

儘管,這種舶來的建築樣式,現在被我們吐槽造型單一、居住環境擁擠,但從人類的發展角度來看,它的出現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標準化的建築樣式可以大大縮短建設工期與建設難度便於推廣,進而有效解決城市化快速發展帶來的人口住房問題,同時整齊劃一的建築風格也符合新中國成立初強調的集體意識。

直到現在,我們城市裡的很多房子,仍舊是由它演變而來的各種衍生產品。

隨著時代的發展,大家不再滿足於“紅樓”。更寬闊的馬路,更高大的寫字樓,更快的建設速度,成為每一個城市的追求,在“紅樓”時代尚存的城市特質,被進一步磨平拉沒了。

為了能開發更多的樓盤,佔取更多的市場份額,不論是跨地域的房地產開發巨頭,還是三四線的小房企,大多都在複製著“高週轉”模式,企業憑藉快速開發、快速銷售、從而實現資金的快速回流,以便投入到下一個樓盤的開發當中。

為了保證這一模式能夠良好運行,房地產企業通常從設計、管理到技術、建設等環節都有數套標準化的產品定型,以便最快捷地確定某一地塊適用於某一方案。我們或許可以說開發商為了更快地獲取利潤從而放棄了因地制宜慢慢雕琢一座座建築的工夫。

漫步在城市的中心城區,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很容易給人以城市相似的錯覺,很多建築看起來又何嘗不是蘇聯“紅樓”的變種。

从建筑到饮食: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样貌和味道|沸腾

如今的高樓大廈

就城市而言,可以展現其獨特性的不單單是商業區、地標建築,更重要的是隱匿在城市中的文化與歷史脈絡。

時至今日,如何根據客觀實際打造具有地區特色又不違背藝術審美習慣的建築,應是不同城市都需要思考的問題。當然如果僅僅是為了突出特色,就簡單地複製古代建築也不行,建築的發展需要體現時代特徵迎合人的需要。

飲食趨同:食品的工業化生產

你或許無法想象,不論是偏向清淡還是喜甜嗜酸之類的地方,總之有四川人的地方就有川菜川味。

川菜之所以能傳遍大江南北和四川是個勞動力輸出大省密不可分,工業化帶動著城市化,源源不斷地吸引著外來勞動力,僅在2016年四川省就向外輸出勞動力1133.9萬人,人口的遷徙在一定程度上也帶動了飲食文化的流動。

以最具代表性的火鍋為例,其組成部分並不複雜唯涮菜底料蘸醬爾,涮菜基本上可以通過本地採購來滿足需要,至於最重要的底料也不是事,完全可以通過

中央廚房的工業化生產,在確保食品安全的同時保證了品質和口味上的穩定。這也是某些連鎖企業能夠攻城略地的重要法寶。

从建筑到饮食: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样貌和味道|沸腾

火鍋。

當然除了川菜之外,小龍蝦、沙縣小吃等也都是席捲全國隨處可尋的美食。

這與政府的大力扶持以及產品的自身特質都有關聯。以小龍蝦為例,湖北潛江和江蘇盱眙作為兩大小龍蝦生產基地,每年都會舉辦小龍蝦節,這在吸引食客品鑑的同時,極大程度地提高了產品知名度。

同時,小龍蝦也兼具社交功能,由於小龍蝦的肉含量實在太少,又需要大費周折才能撬開“鎧甲”,想吃飽實屬不易,在肢解小龍蝦的過程中你總得和朋友交流,這無形之中也就拉長了你與友人的社交時間。

與此同時,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對快消品的需求不斷增加,如何在短時間內又好又快地解決就餐問題,困擾著不少工作忙碌的都市白領。

沙縣小吃就完美地迎合了這一市場需求,菜品豐富、快捷方便,加之一頓十幾二十塊就能搞定,藉此抓住了不少消費者的胃,也進一步擴大了市場。

當然商業因素也不容忽視,在內地的每一個火車站、高鐵站附近幾乎都能找到李先生和大娘水餃的影子,這些大的餐飲連鎖機構,憑藉背後的資本優勢得以在全國各地實現“粘貼複製”,而龐大的數量帶來的高客流量,又幫助了企業品牌的傳播,進一步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從而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

建築與飲食的趨同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著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無論是縱向的歷史原因,還是橫向的商業因素,它們都是導致我們城市建築風格和飲食文化趨同的重要原因。

面對這種現狀,我們還是希望有越來越多的城市能夠發展出屬於自己的城市面貌和城市味道。畢竟,誰不想生活在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

編輯: 新吾 實習生:錢璐 校對: 範錦春

推薦:

从建筑到饮食: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样貌和味道|沸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