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四川與成都聯手 7000億成都農商行或將重歸「國有」

独家:四川与成都联手 7000亿成都农商行或将重归“国有”

經濟觀察報 首席記者 李微敖

在被民營實際控股7年後,總資產超過7000億元的成都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成都農商行),或將重歸國有。

2018年8月,數位消息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8月1日,一家外資會計師事務所的工作人員進駐成都農商行展開工作;8月2日,該行新的股東代表,來到成都農商行,與該行多個業務部門見面會談,梳理現有的業務,探討、規劃未來發展方向。

新的股東是誰?

其中一位人士稱,“四川省國資與成都市國資將聯手接盤,並以成都國資為主。”

另一位消息人士則介紹,具體的財團成員包括,四川省屬國資企業——四川發展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四川發展),成都市國資委下轄的成都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成都金控),以及四川宜賓市屬國企——四川省宜賓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五糧液集團)。整個交易作價約為196億元。

上述消息人士亦表示,這一方案目前還可能有一定的變數。

8月1日以來,經濟觀察報記者就此問題,通過電話及短信等方式,分別聯繫了四川發展董事長王鳳朝、成都市國資委主任袁旭等多位官員,但截至發稿時,未獲他們的回覆。而五糧液集團總經理、宜賓五糧液股份有限公司(000858.SZ)董事長劉中國,以及成都金控總經理苗偉,則均對經濟觀察報記者模糊回應稱:不清楚此事。

爭議聲中安邦完成“蛇吞象”

成都農商行,原為成都市農村信用社,2009年12月,改制並更為現名。成立之初,成都農商行註冊資本58.98億元。其中,股東里屬於成都市國有資本系統的5家公司,共持股30.99%,成都市政府對該行相對控股。

截至2010年年底,成都農商行資產總額約為1603億元,各項存款餘額1315億元,各項貸款餘額826億元。

除擁有千億級的資產外,成都農商行還擁有“成都地區數量最多、覆蓋最廣的營業網點”;同時,資產狀況優良、存款穩定。

也就是從2010年年底開始,安邦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安邦)的前身,安邦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安邦財險)等投資者,以1.6元/股的價格,總計56億元,入主成都農商行,直接佔股35%,成為第一大股東。

彼時的安邦財險,註冊資本只有51億元,總資產256.74億元,全年營業收入73.83億元,淨利潤5.08億元。由它來併購資產規模超過其5倍的成都農商行,這是一出不折不扣的“蛇吞象”遊戲。

這一交易在事前事後,即充滿了爭議。

“我們不少人反對將控股權出讓。為此,我還被跟蹤、恐嚇過,我的辦公室也被強行撬開過。”該行一位原主要負責人,對經濟觀察報記者回憶。

2011年11月11日,安邦併購成都農商行的事宜,完成增資、驗資工作,公司章程亦修訂完畢。至此,這樁“蛇吞象”的交易,塵埃落定。

有趣的是,就在此前一天,即2011年11月10日,成都市主要領導更迭,時任市委書記李春城正式離任。

該市市委一位官員曾對經濟觀察報記者回憶,接替李春城的市委書記,至少兩次在會議上,對安邦收購農商行的這一交易,表示嚴重不滿,並稱這樁上千億元的國有資產買賣,“(當初)都沒有上市委常委會討論”。

亦有知情人士指控,安邦為了獲得成都農商行的控股權,還與成都市幾位官員,進行了“不名譽”的利益交換。

自2012年至2015年,多位成都市的重要官員因涉嫌貪腐落馬。這其中就包括時任成都市委書記李春城、時任分管金融等工作的成都市常務副市長孫平,成都農商行原第一大股東、時任成都投資集團董事長吳忠耘等人。

規模增長3倍多 成為 安邦的“資金池”、“安全墊”

入主成都農商行之後,安邦並不滿足於35%的控股比例,其透過控制的其他公司,不斷買入成都農商行的股份。

至2016年年底,除安邦財險之外,成都農商行的前十大股東中,還有持股4.88%的上海文俊投資有限公司,持股1.96%的浙江國恆實業有限公司,持股1.79%的北京濤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在穿透層層股權架構之後,實際上均屬於“安邦系”掌控的公司。

因此,“安邦系”至少持有成都農商行43.63%的股份,遠遠超過其他股東。

在管理層,至少有8位董事來自安邦或由安邦推舉,在15人董事會里,超過“半壁江山。”

同時,包括董事長、副董事長、行長、常務副行長等諸多高管,均為安邦所包攬。“總行各重要二級部門的主要負責人,也基本來自安邦。甚至,不少保安也是安邦從北京調過來的。”一位該行的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

對於安邦而言,控股成都農商行的意義不僅僅是收穫了一張銀行牌照,更是“迅速做大了自身資產規模”,以及擁有了一個“資金池”、“安全墊”。

一位安邦內部人士曾向經濟觀察報記者介紹,收購成都農商行之前,安邦財險的總資產只有大概300億元,加上和諧健康、安邦人壽等其他“安邦系”的公司,也就在500億元左右。但收購成都農商行,並將資產“合併報表”後,安邦集團的總資產一舉突破了2000億元。

“這是質的飛躍。總資產的增加,不僅意味著安邦整體實力的增加,而且根據保監會的規定,安邦被允許花出更多的錢,去進行更多的投資擴張。”該人士解釋。

原中國保監會在2010年出臺並實施的《保險資金運用管理暫行辦法》,對於保險資金的投資方向及額度,有非常明確且嚴格的限定,其中最重要的標準之一,就是“上季末總資產”。

安邦集團亦將旗下各保險公司的保費收入,存入成都農商行,“安邦在成都農商行的保險存款,規模在1600億元左右。一方面,這有助於成都農商行的規模迅速做大;另外一方面,“原本應被嚴格監管的保費收入,存入自家銀行之後,一定意義上成了可以自行支配、決定去向的自由資金。因此,對於整個安邦集團來說,成都農商行是‘資金池’、‘安全墊’。”一位安邦集團的內部管理層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記者介紹。

從年報數據上看,安邦入主之後,成都農商行發展迅猛。至2017年年底,成都農商行資產總額超過7055.62億元,較2010年時,增長了3倍有餘。資產規模,位居重慶、北京、上海、廣州之後,在全國農商行系統中排名第五。在英國《銀行家》雜誌的全球1000 家大銀行榜單排232 名。

截至2017年年底,成都農商行的其他主要經濟數據包括:營業收入116.47億元,淨利潤 45.53億元;存款4396.25億元,貸款2313.59億元,不良貸款率1.22%。

7年之後成都農商行或重歸國有

實際上,在2016年,成都農商行的資產總額要領先於廣州農商行,在全國居第4位。但2017年以來,其變故叢生。

是年年初,其行長李軍“掛冠而去”。常務副行長李劍飛,接替了李軍的職務,但直到2018年8月,原中國銀監會及今天的銀保監會,都沒有核準李劍飛的行長任職資格。

2017年4月、5月,時任董事、黨委副書記黃明,時任副行長王萬峰,先後離任。

同年6月,安邦集團董事長吳小暉被帶走調查,轟動海內外。

2017年下半年,成都市委組織部,向成都農商行派出了兩位新的高管:時任成都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處處長李瑾,出任新的黨委副書記;時任成都銀行內江分行行長黃春,出任成都農商行的監事長。

2018年2月,原中國保監會(今中國銀保監會)宣佈,鑑於安邦集團存在違反法律法規的經營行為,可能嚴重危及公司償付能力,為保持安邦集團照常經營,保護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有關規定,決定於2018年2月23日起,對安邦集團實施接管,接管期限一年。並在當年4月,透過保險保障基金向安邦集團增資608.04億元,並維持其619億元的註冊資本不變。

2018年3月13日,來自銀監、保監以及平安銀行等部門和機構的人員,組成“風險監測組”,進駐成都農商行,並履行參與該行重大決策等工作職責。這個風險監測組的負責人,為四川銀監局副局長李國榮。

保監會接管安邦之後,對於其旗下資產開始陸續處置,其中成都農商行作為最重要、最優良的資產之一,何去何從備受各方矚目。

數位知情人士介紹,成都市一直有意收回其控股權;而包括四川省國資企業、劉永好的新希望集團,以及省外,如馬雲的阿里巴巴集團,李書福的吉利集團等等,都對接盤這家銀行,表示出或多或少的興趣。

而隨著8月2日,新股東代表的“進場”,成都農商行的控股權去向,將逐步明朗。

截至目前,成都農商行的前十大股東里,屬於成都市國資系統企業的包括:第二大股東,成都金控,持股6.81%;成都市現代農業發展投資有限公司,持股4.44%;成都欣天頤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持股4.05%;成都市協成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持股3.62%;成都市興光華城市建設有限公司,持股3.00%。五家共持股21.92%。

這意味著,成都市只需要再購入超過28.08%的成都農商行股權,就將實現對該行的絕對控股。

“雖然我們不清楚,安邦將會售出多少股權,是隻將35%的股權售出,還是把所有‘安邦系’持有的股權全部售出,或者只售出部分股權。但報價據說已經給出了,是196億元。”一位接近成都農商行的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

而來自北京產權交易所的交易信息顯示,在8月2日,成都農商行的小股東之一——鴻博股份有限公司,掛牌轉讓該行0.3%的股權(3000萬股股份),底價為1.04億元,即每股約3.47元。

“一般而言,大股權與小股權的價格,控股股權與非控股股權的價格,差別會比較大。可以肯定的是,像成都農商行這種資產,控股股權的每股價格,會高於小股權轉讓的價格。所以以此推算,如果是196億元對價35%的股權,或者對價‘安邦系’總計持有的43.63%的股權,也不算太離譜。”

有接近安邦集團的職業股權投資者,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