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长生生物:研发费不及销售费的五分之一,巨额资金都流向了哪

起底长生生物:研发费不及销售费的五分之一,巨额资金都流向了哪

起底长生生物:研发费不及销售费的五分之一,巨额资金都流向了哪

长生生物不只是疫苗出了问题

财务方面更是混乱不堪……

起底长生生物:研发费不及销售费的五分之一,巨额资金都流向了哪

谁都不会想到,一部电影在持续发酵下,引发了如此大的地震……激起了当下市场对医药行业的广泛关注。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行业负面消息的冲击下,A股本该“受宠”的医药板块,强行出现跌停潮,并且跌势汹涌……

近日刷屏的长生生物“疫苗门”事件,彻底“感染”了整个医药板块,让以疫苗概念股为代表的医药板块逆势重挫。7月24日早盘疫苗概念股再度重挫,长生生物、康泰生物、长春高新、智飞生物等个股以跌停价开盘。

起底长生生物:研发费不及销售费的五分之一,巨额资金都流向了哪

疫苗涉及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一经曝光立即引发广泛关注。不少人发现,自己孩子接种的疫苗,正是出自长春长生(即长生生物的子公司),而且不止一个种类。因此疫苗事件持续发酵,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势“围观”,让长生生物曝光于强光灯下。

那么,长生生物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直到10天前它还是人们眼中的“疫苗之王”,是什么造就了这一业界“怪兽”?

起底长生生物:研发费不及销售费的五分之一,巨额资金都流向了哪

“疫苗门”事件

在介绍这个公司之前,我们先回顾下,长生生物这几天到底经历了什么……引发社会各界的不安。事情持续发酵到今天,长生生物已经连续7个交易日一字跌停,股价报11.75元/股,对应总市值114.41亿元,市值已较事件发生之前缩水52% 。

起底长生生物:研发费不及销售费的五分之一,巨额资金都流向了哪

如果此次“疫苗事件”没有发生,一个月后,长生生物将迎来它第26个生日。

据中国证券报消息,此次事发源于长生生物内部生产车间的一名老员工实名举报。先不说举报原因到底是什么,无风不起浪的真理永远不变。

这一举报,乘着《我不是药神》引爆医药行业的“东风”,长生生物瞬间进入公众视野。此次舆论风暴中,长生生物背后的“故事”也被提起。

起底长生生物:研发费不及销售费的五分之一,巨额资金都流向了哪

“起底”长生生物

三年前,A股还没有“长生生物”这个名字。长生生物的前身其实是长春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2年8月18日,位于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是国家科技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

2015年 7月1日,“长春长生”借壳“黄海机械”上市,随后长春长生便成了“黄海机械”的一家全资子公司,2016年3月17日,正式更名为“长生生物”。

虽为上市公司,但同时也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业,甚至超过一般意义上的家族企业。首先是高俊芳身兼三职——长生生物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其子张洺豪任副董事长、副总经理,负责项目厂区建设,其夫张友奎任副总经理,负责销售工作。可以说,这一家三口掌握了整个公司的所有的核心岗位,如果想要掩饰点什么,太简单了……

最新的信息显示,目前高俊芳持有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8.1%,高俊芳之子张洺豪持股17.88%,高俊芳丈夫张友奎持股0.68%,总共持股比例合计达36.66%。(不过,从持股比例看,家庭地位一目了然……)

起底长生生物:研发费不及销售费的五分之一,巨额资金都流向了哪

起底长生生物:研发费不及销售费的五分之一,巨额资金都流向了哪

或面临退市风险

长春长生借壳上市成功后,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高俊芳就带领着这家国内疫苗业品种最全的民营公司实现营收翻番,成为行业翘楚,被资本市场热捧。

而如今却面临着公司股票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暂停上市或终止上市。关于长生生物是否应该被退市,新浪网更是发起了维权索赔调查,参与人数超过15万,其中超过九成的参与者认为应该退市。

从近年来的众多案例看,上市公司的退市除了因触及财务指标外,欺诈发行与重大信息披露违法成为上市公司退市的另一主要因素。从长生生物所发生的“疫苗门”事件看,该上市公司被退市并非不可能。

起底长生生物:研发费不及销售费的五分之一,巨额资金都流向了哪

“长生生物”何以长生?

此前关于疫苗的事件,基本上两三年便会浮出水面。而长生生物更是一路“劣迹斑斑”的事故频频发生,却一路在资本市场里高歌猛进。那么长生生物到底如何做到依然安然无事,同时还在资本市场屡屡受追捧?

据长生生物财报显示,在被借壳前,如今002680这个证券代码所对应的企业,业绩是一直处于滑坡。2015年长生生物入主后,业绩就一路坚挺。2015年至2017年间,长生生物营业收入分别为7.96亿元、10.18亿元、15.53亿元,同比增幅分别达到27.77%、27.96%、52.6%。

起底长生生物:研发费不及销售费的五分之一,巨额资金都流向了哪

2017年度报告显示,2017年公司实现净利润为5.66亿元,同比增长33.28%。其中疫苗产品保持了良好的销售势头,疫苗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99.1%。

接下来的核心是,公司高利润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

首先,我们先看毛利率。2015年至2017年间,长生生物的毛利率分别为77.67%、79.06%、86.55%,而借壳成功之前,2014年销售毛利率仅为34.18%。2018年一季度,长生生物的毛利率更是飙升至91.59%,长生生物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起底长生生物:研发费不及销售费的五分之一,巨额资金都流向了哪

而对标下同行业排名前五的上市公司发现,长生生物相比四环生物的销售毛利率更是高出近10%。虽然我们知道整个疫苗行业都是高毛利率,但长生生物的表现尤为突出——其以91.59%的毛利率占据行业首位,比贵州茅台91.31%的销售毛利率还高!

起底长生生物:研发费不及销售费的五分之一,巨额资金都流向了哪

更令人不解的,是长生生物的高额销售费用。2015年至2017年期间,其销售费用分别为1.41亿元、2.31亿元、5.83亿元,同比增幅分别达到16.03%、64.20%、152.52%。

且2017年长生生物的5.83亿销售费用中有4.4亿元为推广服务费,占总销售费用的75.9%,相比于宣传费、市场服务费,推广服务费是什么?

按照年报中提及的推广服务内容——长生生物通过推广服务团队将产品销售给疾控中心,部分出口,这些业务显然应有销售人员来执行。而从财报上看,长生生物的销售人员仅有25人,也就是说,人均年销售费用高达2331.85万元。不禁让人感叹……每人销售费用超2000万……这如果是回扣的话,过于凶猛了吧?

起底长生生物:研发费不及销售费的五分之一,巨额资金都流向了哪

让人咋舌的还有研发费用,作为以研发为主的一家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担负生物高技术产品的研制、生产,研发仅投入仅1.2亿元。

起底长生生物:研发费不及销售费的五分之一,巨额资金都流向了哪

与此同时,在其2017年报中发现,与1.2亿的研发投入相比,截至2017年,长生生物账面上却有20亿元的理财产品。而2017年营业收入15.53亿元,研发投入仅1.22亿元,那么,长生生物把钱都花哪了?

起底长生生物:研发费不及销售费的五分之一,巨额资金都流向了哪

不过让笔者惊叹的是,在资本市场圈中,长生生物备曾如此受追捧。

2018年3月9日到5月14日期间,方正证券曾6篇研究报告强烈推荐买入,更是预计长生生物的业绩有望超预期,上调2108年盈利预测至10亿元,对长生生物可谓是“情有独钟”。虽然有提示风险,但更多的是指行业系统性风险,而对于公司产品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只字未提……

但持有1.7亿股长生生物质押股份的兴业证券,未能避免受到波及,今日(7月24 日)低开5%。数据显示,长生生物股权质押比例为22.35%,并且质押方多为兴业证券。接下来要引起的“波澜”不知会剑指何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