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的Fi 156联络机是什么样的飞机?

1935年德国空军向各个航空企业下达了需求书,委托设计一种轻型弹着点观测/联络用飞机。德国航空部对飞机具体的要求是:可短距离起飞,乘员2-3人。尽管只是设计一种小型的勤务飞机,但是参与竟争的企业却一点都不弱,包括巴伐利亚飞机工厂(就是后来名震天下的梅塞施米特公司的前身)、杰贝尔公司、菲泽勒公司三家。三家公司提出的原型机编号分别是Bf163、Si201和Fi156。最后是菲泽勒公司Fi156获胜。

二战德国的Fi 156联络机是什么样的飞机?

Fi156采用大展弦比的机翼(展弦比为7.81),主翼采用固定前缘缝翼和后缘襟翼技术。这些保证了Fi156能在极短的距离里起飞。为了能确保向下的视界,参考之前设计的Fi97飞机之后,机体被设计成细长型。其主起落架脚柱被延伸地很长,在降落时可以耐受较大的下降速度。由于脚柱的位置处于机体重心的前方,配合强力油压刹车装置,可以在较短的距离内使飞机制动。

1939年9月,德国突然人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这是Fi156参加的第一次战斗。由于德国空军压倒性的优势,所以战场的制空权完全在德国军队的掌握之中。但是从开战第一天起,Fi156C-1就经常出现燃料箱被击中的情况。第三天,有2架Fi156C-1被防空火力击落。1940年5月10日,德国对西欧发起进攻,Fi156损失的数量大大增加。

二战德国的Fi 156联络机是什么样的飞机?

1943年7月25日,意大利法西斯头子贝尼特·墨索里尼被罢黜,随后被秘密押解到罗马东北120公里处的大萨索山看押。为了解救他稳定南线战局,德国派出一支突击队,由著名的党卫军军官斯科尔兹内指挥。9月12日,他指挥10架DFS-230滑翔机在大萨索山顶降落,成功地将墨索里尼从意大利守卫的手中解救出来。

斯科尔兹内随后呼唤附近空中盘旋侦察的一架Fi156降落。这架Fi156是由德国飞行员格洛克上尉驾驶的,根据考证这架Fi156是加大动力的C-3型。在稀薄的空气中,格洛克上尉以高超的驾驶技术在倾斜的着陆场上降落成功。虽然安全降落,但是要让墨索里尼乘这架飞机逃走却遇到了问题。格洛克上尉认为这架小飞机除了自己以外只能再装载一个人,根本不可能同时装下墨索里尼和斯科尔兹内两个“重量级”人物。

二战德国的Fi 156联络机是什么样的飞机?

由于超载和场地太小,飞机不可能达到起飞所需的速度,必须想别的办法。格洛克让12名突击队士兵聚集在小小的机身周围,用力抓紧机翼,叉开两腿,向后拉住这架飞机。格洛克踩着刹车,把发动机油门加到最大。当他放开刹车,发出了让12名士兵松手的信号后,飞机猛地向前一冲,然后就向下坡滑去。飞机一侧起落架碰在一个大鹅卵石上,但是格洛克努力使飞机保持了平稳。未等完全加速,飞机就已滑离崖边,一头向山谷跌去。墨索里尼惊恐地捂上双眼。先俯冲是格洛克认为可行的唯一方法。飞机未充分加速而强行拉起,只能导致飞机失速坠毁,只有先让飞机向山底俯冲以获得飞行速度,才能有效地控制飞机。

慢慢地,机头终于拉了起来,从来很少表扬人的斯科尔兹内也向格洛克伸出了大拇指。超载的Fi156飞机慢吞吞地继续飞行,当它到达普拉特克·马雷机场时,已快下午4点钟了。但是墨索里尼终于被安全地解救了出来,Fi156飞机成就了斯科尔兹内的“魔鬼的杰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