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的意義是什麼呢?爲什麼要讀書呢?

鋼管雲商小秘書


用三毛的話來講:“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實他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裡。”

這便是讀書的意義,古語云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用今天的眼光來看,這肯定是騙人的,為何古人該要這樣說呢,大抵還是因為書讀多了,價值觀和人生觀也會受到相應的影響,從而改變一個人一生的命運。 而今天日本也有這樣一個人,寫了一本書,叫《深閱讀》,在書中不僅深入地闡述了“讀書”的意義,還有作者力薦的創新性讀書方法。 他就是齋藤孝。

齋藤孝的《深閱讀》從選擇一本好書、養成讀書的習慣、提升閱讀技巧到最後的強化閱讀效果等各個維度都提出了實用可行的方法,只要踐行這些方法,放下浮躁,沉下心來閱讀,深入其中,就能體會到那股清流帶來的力量。

《吐槽大會》去年火得一塌糊塗,製作人李誕的名氣和事業如日中天,錄《十三邀》的時候,跟許知遠在飯桌上吃著烤串喝著啤酒時,他卻說:“我人生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讀過名校。” 可是我們絕大多數都是普通人,都沒有上過名校,難道就註定一生將碌碌無為嗎? 選擇不了名校,但我們可以選擇一本好書來閱讀。那麼如何選擇呢,可以試著去追溯“天才的一生”,但天才也不是萬能的,就像世界上不會有兩片相同的樹葉,因此我們要學習他們閃光點和思維方式,並持之以恆堅持下去,最後才能走向了成功的巔峰;利用書評,書評是對一本書重要觀點的提純,通過書評,你大概會知道這本書有哪些觀點,你是否該去閱讀,在閱讀之後會有什麼收穫;還可以閱讀古典著作,到今天,之所以還被稱為著作,不僅是因為它們凝聚了作者一生 的心血,還具有歷史意義。因為我們自身條件的限制,借鑑這些結合我們的實際情況,是為了讓我們少走彎路。

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如果你養成好的習慣,一輩子都享不盡它給你帶來的利息,如果你養成了壞的習慣,一輩子都在償還無盡的債務。因此養成良好的讀書習 慣顯得尤為重要。 如果先前沒有這種習慣,剛開始的時候,你會覺得枯燥乏味,這是正常現象,我們該如何來消除這種現象呢?學會一心兩用,不要被作者帶進溝裡,他說什麼就是什麼,而要學會提出問題,想想他說這個觀點有什麼依據來支持,或者是我們自己能不能找出有力的證據來反駁他呢?這樣累的時候,還可以聽音頻版的,用耳朵聽的時候,大腦會相應地呈現出文字的影像,這樣更可以增強記憶。還可以在家或辦公室設立箱式書架,一是為了方便整理;二是為了便於查找;就如同記憶裝置,對於需要的信息可以在短時間內獵取到。

知乎上有個問題:“讀了很多書,但是都忘掉了,讀書的意義在哪裡?” 有一位網友說了一個故事:初中的時候,有個同桌很調皮,總是不喜歡學習,有一次,他問老師:”老師,我每天背單詞可是第一天背下,第二天就忘了,那背單詞還有什麼用呢?” 老師回答說:“這就好比你用鉛筆在紙上寫了字,雖然你用橡皮把字跡擦掉了,可是紙上還總是有點痕跡的,至少上面有你用力的印子。”我們閱讀的目的無非就是信息、消遣。不管是哪種目的,都需要我們提升閱讀技巧,根據二八定律,我們知道,一本書重要知識只有20%左右,其餘的都是作者在用大量例子佐證罷了。那麼該如何讀書呢?

齋藤孝在《深閱讀》裡告訴我們,有一種方法是“轉換閱讀”,就是世界上所有的現象,包括讀書,都可以用y=f(x),y是創意,x是素材,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f,這個f可以根據特定的對象來確定,也可以在在多個非特定的自由因素中選擇,最後通過經驗來確定屬於自己的f。那為何要這樣做呢?偉人、賢人的作品固然是經典,但都是有特定的歷史意義,有些東西在今天看來或許並不實用了。這種轉換閱讀的好處就是可以避免進入盲區,我們在學習的同時,將自己的經驗帶入進行思考。

正如論語中所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道理是相同的。 還有一種方法被稱為“據點閱讀”。假如你手中有一本論語,但你很想讀,可是內容枯燥,言語晦澀難懂,此時你該怎麼辦?此時,我們可以選擇關於論語的故事、外傳、野史來讀,這樣不僅可以增加閱讀的趣味性,還可以從側面瞭解關於論語本身的內容。 對於如何做到快速閱讀小說,齋藤孝是這樣說的,只讀對話部分,在這個部分,內容不僅簡單明瞭,還像戲曲一樣含蓄雋永。速讀自然而然就能提升起來,每小時一百頁不是問題。快速閱讀的前提是不丟失重要內容。

最後就是如何增強閱讀效果?

網上有一個段子:怎麼看出讀書與不讀書的區別?當你看到夕陽餘暉,你的腦海浮現的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不是:“臥槽,好多鳥,真他媽好看!”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再精彩的話語,也有可能轉瞬即忘,所以要把關鍵詞或關鍵句寫下來,利用顏色不同產生視覺差來區分信息的不同。例如,與內容有關的基本信息用“藍色”,重要信息用“紅色”,個人感興趣的話或自己的意見等用“綠色”。這樣就可以加深對書本身的理解,也是齋藤孝提倡的“映射交流”。 輸入最終是為了輸出,在這個過程中,齋藤孝告訴我們,儘量引用書中的部分內容,同時應該以自己的感性、體驗為主題,這樣的輸出才更有意義,也能強化記憶。最後可以將自己精彩的評論或書評發佈到社交網絡上,與讀過此書的人共同探討。

齋藤孝在《深閱讀》裡將人類的思想比作地底的清理,而我們平日所遇到的麻煩則是濁流。不管是怎樣的濁流,只要經過沉澱離心分流最終都將變成清流,這便是所謂的深潛力。

正如宋代禪宗大師青原行思提出參禪的三重境界“參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禪有悟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禪中徹悟,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這不僅是參禪的境界,同樣也適用於讀書,同樣的一本書,為何有人看了與沒看沒什麼差別,而有的人卻不僅能學以致用,還寫出優秀的書評。



火涅國度


講個我表姐的例子。

從南京大學畢業後,去了美國讀博士,這一走就是十年。我們通過郵件溝通,她常說讀書的壓力很大,每個星期要讀完五本左右的理論書,至少1000頁的閱讀量。注意哦,並不是讀完就可以了,要讀懂並且完成論文,佔據一天最多時間的事情就是讀書。除去海量閱讀、報告、論文、會議等等,還有超級難的博士論文。在我看來,她讀過的書應該比我吃的鹽還多了。

在全家人的眼裡,姐姐從小到大是非常優秀的學習很棒的女生,是我們這些弟弟妹妹們的榜樣。然而日子久了,孩子們長大,上學畢業結婚生子,各自過上了幸福生活,親戚們開始不再羨慕表姐了,都說表姐是個只會讀書的書呆子。

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連老人們都開始用微信交流,我的表姐,世界排名前五十的某大學的唯一一名中國教授,還在用古老的只能打電話發短信的老式諾基亞手機,直到父母強烈要求才換了智能機。也不瞭解蘭蔻、雅詩蘭黛或者海藍之謎。借不上力的親戚們覺得:真是讀書讀傻了。你在美國幫我代購個iPhone、化妝品、或者嬰幼兒奶粉、尿不溼也好啊,不然讀那麼多書有什麼意義啊?後來聚會也就不提表姐,判斷她生活無意義,生活就算是失敗。

我總覺得表姐的成長過程是很孤獨的。三十多歲,還常年與書為伴,不擅長人際交往,不瞭解娛樂八卦。會不會思想也和父輩們一樣落後呢?

今年過年,對我來說主題就是“被催婚”。七大姑八大姨們要比父母還積極,還下了通牒,說今年一定要結婚。跟家裡已婚的表哥聊天問我過的怎麼樣,我說還好,就是壓力比較大,今年催婚更嚴重了。表哥也馬上參加了一波,要看對象照片、要問身高三圍工作和家庭。幼時一起玩耍成長的感情,瞬間好感全無。好吧,這讓我覺得九零後的自己成了異類。年三十晚上包完餃子,表姐的視頻電話打過來,短短兩句話,讓我倍覺溫暖。表姐:“家裡催婚了吧?你自己拿定主意就好!”

我想,讀書讓表姐見識到了更高遠的天地。更多的見怪不怪,而不是少見多怪;更多的設身處地,而不是自以為是;更多的安靜從容,而不是暴戾乖張。我想表姐的生活一定不孤獨,書是她忠誠的夥伴。

她的生活重心依舊是讀書,她說不讀書不發論文就會丟工作,剛剛結婚還沒時間要孩子,你要問問她,讀書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要讀書。我猜她不一定有答案。只是這樣堅持去做了,就不想停止了。

古人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從古至今,人們靠讀書改變命運。讀書的意義,也許有著能改變生活的功利,也許有著崇高的個人理想。李密牛角掛書、范仲淹日夜苦讀、鑿壁偷光、囊螢映雪、懸樑刺股等等事例,告訴我們讀書確確實實改變了命運。除此之外呢?讀書教我們提升思想,淨化靈魂,目光更柔和,內心更純淨。

讀書的意義是什麼?龍應臺說:“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我想,不求飛黃騰達,但求無愧於心。做好自身,再去改變世界。

大餅子Brandon


為什麼讀書 ?

前幾天和一個同事聊天,她說她很喜歡有閱讀習慣的人,所以她很喜歡我。她的邏輯是,我買了很多書,所以我一定很喜歡書,並且是個很有才華的人。她說的不對,看書不一定是因為喜歡,看書的人不一定有才華,就比如我。

其實相比於看書,我更喜歡吃和睡,我很佩服那些看一天書還能很享受的人,因為我看書需要中場休息,喝杯水上個衛生間什麼的都行,長時間看書我會集中不了注意力(不知道是不是閱讀量太少的原因)。

有個朋友說,她能送別人任何東西卻唯有書不能送,另外一個朋友更誇張些,如果你在她書上亂塗亂畫是要捱打捱罵的。她們惜書的程度我一輩子都趕不上,我看完一本書做完筆記後,送給別人或賣掉都行,所以我不是個真心愛書的人。

即使我有閱讀習慣,卻仍然很無知,並且越看書越覺得自己無知。

尼基·斯坦頓在《溝通聖經:聽說讀寫全方位溝通技巧》中把閱讀目的分為消遣、獲取信息、判斷(評估書中信息,總結出自己的結論),我認真思考了一下自己的閱讀目的,似乎上面三個都是,但又不全是。

最終我確定,我看書是為了自救。

我是典型的內向型性格,常常覺得自己除了好脾氣外什麼都沒有。注重細節但常常因此忽視了整體、溫柔但缺乏主見、邏輯性強但容易陷入條條框框、討厭社交(如果這也是缺點的話)、喜歡胡思亂想又很膽小。

我能數出自己那麼多缺點,足以證明我還很消極,這些性格特質常常讓我陷入不知所措的境地。

我的習慣是出了問題自己先設法解決,不到最後關頭不向外人尋求幫助,而閱讀是我尋找方法的途徑,所以我說它是一種自救。

當然,閱讀不是唯一途徑,如果你願意,甚至不用看書就能懂得很多知識,很多我看書得來的道理我沒上過學的爺爺奶奶兩三句話就能說清楚。

學習有很多方式,可以去實踐,做錯了自然就知道什麼是對的;可以去交朋友,閱歷豐富的人會教你很多道理。可我喜歡安靜,喜歡一個人待著,也喜歡胡思亂想,所以看書這種腦力活動是最適合我的學習方式。

就目前而言,這場自救很成功。我當然沒有因為看書而成為很完美的人,我的缺點依然存在,只不過我學會了和它們相處。

我嘗試發揮優勢,放過無法改變的劣勢。比如說,我原來一直認為內向是我的缺點,但通過閱讀我知道,性格傾向存在我們的基因裡,甚至連動物中也有內向和外向者,而且內向的動物通常活的更久,因為它們更善於觀察和思考,從而總結經驗規避風險。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閱讀方法和習慣。 我的目的是自我提升,所以更傾向於功利化閱讀,以消遣為目的的閱讀少之又少。

在閱讀的過程中有三點我很重視,首先,清楚自己的閱讀目的——我想提升哪方面的能力;其次,主題閱讀,通過一本書提升某方面的能力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要廣泛閱讀一個領域裡的書籍;最後,高質量的輸出,在看書的過程中,就要思考自己能不能把書中精華講給別人聽、寫給別人看。

我對這三點的運用很簡單:

1)對自己哪方面不滿意就提升哪方面、看哪方面的書;

2)主題閱讀我會關注比較靠譜的閱讀類微信公眾號,它們會定期更新書單,再結合豆瓣評分判斷書單裡的書值不值得看;

3)為了掌握一本書,每看完一本我會寫一篇書評,因為書評的目的就是通過一篇文章把一本書中的精華部分傳達給讀者,我在絞盡腦汁寫文章時,不自覺的也就提升了理解能力,也方便以後複習。

書在任何時間地點都能看,吵一點也不怕,我帶上耳機放點古典音樂也能看,但有些有些小習慣在讀書時是改不了的。

1)絕對不讀電子書。因為沒法記筆記,我看書習慣回顧前文,電子書沒辦法翻來翻去,這個缺點能把我急得抓耳撓腮。就算出差沒帶書,別無選擇看了電子書,回去後我也會重買紙質版的再看一遍。

2)必須要拿一支筆。如果一本書看完一筆沒動,我會覺得像是沒讀過,這也是我不喜歡看電子書的原因之一。

3)必須要記筆記。抽個時間把閱讀時在書中寫的畫的統一記下來,通常是一段原文加一段自己的想法,方便寫書評時直接引用。

所以讀書對我而言更像一種練習,不像純粹的愛好那樣隨心所欲,練習是個不斷成長的過程。 更直接的說就是:閱讀不是為了追求外在認可,而是獲得自我認可。

技能技巧會成為你的鎧甲,但真正的強大是來自於內心的。正如培根所說:讀書可以剷除一切心理上的障礙,正如適當的運動能夠矯治身體上某些疾病一般。


舍後長松


兩隻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兒子稚嫩的小嗓音背出這首詩的瞬間,我真的感觸良多,恍惚間又回到了我的童年,媽媽牽著我的手,走在防護林裡,悠然的念著詩。

我生活的地方是青海,直到石油局在敦煌有了基地我才第一次看到綠色的大樹,所以在想象裡,兩隻能吃的黃色鴨梨唱著歌兒,一條白色的馬路直通天際就是“兩隻黃鸝鳴翠柳”了;

媽媽念著“二月春風似剪刀”更像菜刀妥妥的在我臉上印下了高原紅,也切開了綠色的大白菜;荒蕪的戈壁灘裡盛開著小意達的花兒,在每個夜晚悄悄地跳著舞,搖進我的夢裡,但是無一例外全都是尖尖的駱駝刺。我滿身滿手黑色的原油渣,頂著兜頭兜臉的風沙,在媽媽的讀書聲裡,看見了柔軟的江南煙柳,聞到了最最甜蜜,充滿夢幻的蜜糖味兒。

如果說讀書的甜味在最初的日子裡打敗了環境的艱苦,那麼中學時代走來,學業和工作的壓力就帶來了讀書的糊味,先不說為了高考把數學書當枕頭培養感情的焦慮,也不提為了顯示淵博刻意背誦的名句名篇,單單是進入陝師大看見老校圖書館那一刻的震撼,就足以把過去那些青蔥歲月裡立誓讀遍天下書的不知天高地厚夷為平地。我帶著一身狼狽與焦糊在書林中跌跌撞撞,為了一次辯論賽熬三個通宵,從不知道什麼是辯論成為校級最佳辯手;為了寫論文每天泡在圖書館,像一隻燒水壺一屁股通紅還冒著激動的泡泡;為了備一節好課縱橫博覽,連量子物理學也敢硬著頭皮啃下去。

讀書成就了我,成就了這樣一個平凡也能甘於平淡的我,如果沒有專業書的陪伴,我不知能不能立足於這三尺講臺;如果沒有心理書的陪伴,我不知能不能熬過產後的抑鬱;如果沒有這麼多前人智慧凝結的圖書,我不知是不是還彷徨在心靈的沙漠裡找不到方向。

有了兒子,再次讀起了童書,身上的柴火氣灰飛煙滅,我陪著這個小小的人兒,看著他胖乎乎的小手翻開一個個書上的小機關,聽著他奶聲奶氣的學小蝌蚪喊媽媽,和他一起見識了浩瀚的海洋,神秘的叢林。在他的身上我第一次見識了書籍的日新月異,原來書籍可以這麼花裡胡哨,原來書籍可以這麼機巧百變,原來書籍也可以摸,可以咬,可以聞。原來認識ABCD也可以有一百種方法。

我陪著這個小小的人兒,聽著他糊里糊塗又自作聰明的一行白鷺向前衝,幫著他奮力舉起比他還大的地板書找找不同,和他一起翻著電子字典,為了一個個不認識的單詞再次啟程,讀書從來都沒有像今天這樣充滿香味兒,在這神奇的香味兒裡面,是自他外婆那裡傳承的甜蜜,是從他媽媽那裡繼續的希望。


向古易慎


我們大部分人都生活在世俗中,生活中難免會有很多不如意,但我們生活中的這些麻煩就像是河流表層的濁水,其實在地層深處是有清流的,那就是人類的思想。濁水喝著很苦,但只要向下深潛,就能找到清流。關鍵是,我們要知道清流的存在並具備“深潛力”。而讀書,可以使我們擁有這樣的“深潛力”。當我們面臨信息爆炸時代帶給我們的種種焦慮和生活中的一地雞毛時,我們可以從讀書中獲得心靈的力量。具體可以參考以下內容。

信息爆炸時代,我們要做的不是快起來,而是沉下去

根據CIP數據統計,2016年,全國出版單位共申報出版319147種圖書;2017年,全國出版新版圖書255106種。加上互聯網上海量的信息,如果把我們生活的時代定義為信息爆炸的時代應該一點兒也不為過。身處這樣的時代,我們能做些什麼呢?我們該怎樣讀書呢?


我們是焦慮不已,不知所措?還是加快讀書速度,拼命跟緊時代發展的步伐?這樣做,我們能進步嗎?能成長嗎?能有收穫嗎?如果你正在為信息爆炸時代不知該如何讀書而困惑,那麼《深閱讀》這本書,不但可以緩解我們的焦慮,還能給我們提供指導。


《深閱讀》這本書對讀書的意義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並在此基礎上給出了選書,讀書,以及增強讀書力的方法。之所以叫做《深閱讀》,是因為作者將人類的思想比喻成流淌在地層深處的純水,而我們平時面對的各種麻煩則是河流表層的濁水。濁水喝著很苦,但只要向下深潛,就能找到清流。關鍵是,我們要知道清流的存在並具備“深潛力”。


《深閱讀》的作者是日本明治大學的教授齋藤孝。齋藤孝在接觸眾多的大學生後發現,現在年輕人讀書的習慣和意識非常薄弱,通過給學生們提供讀書建議和指導,以及自己在酷愛讀書的過程中的總結,齋藤孝將他對讀書的見解記錄在這本《深閱讀》中。 齋藤孝主要著作有《學會學習》《提問力》《規劃力》等 。


《深閱讀》對於讀書的意義和好處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分析,對於讀書的方法和輸出的方法進行了綜合的講述。《深閱讀》並不只是號召我們多讀書、讀好書,而是讓我們領略閱讀帶給我們的獨特風景,讓我們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中擁有尋找“清流”的深潛力。

1. 讀書的意義

讀書的意義可大體分為三種: 一是以獲得信息為目的的讀書;二是為了愉快而有意義地度過獨處的時間,因而促使大腦充分發揮想象力的讀書;三是為了鍛鍊自己、豐富精神而讀書。


2. 讀書的好處

好處1:提升思考力

思考能力,即以知識為基礎,通過自己的大腦思考問題,確立價值觀,當代人必須以此給自己定位。 如果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給自己正確的定位,我們會更容易獲得成功和幸福。


好處2:應對壓力的能力

簡單來說,能否妥善應對壓力,是由夠不夠聰明決定的。這裡的聰明是指能夠迅速抓住事物本質,確定優先順序,配合自身能力做好判斷,妥善選擇如何行動的能力。


好處3:獲得心靈的力量

讀書的過程,是與作者交流的過程,並在此過程中與自己的心靈交流,讓書的力量直抵心靈。


好處4:獲取經驗

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可能沒有辦法去進行各種體驗活動以獲取經驗,但是每本書都是作者根據自己的經驗寫成的,凝聚著作者的思想和思考。我們閱讀時注意汲取這些精華,與自身相結合,就相當於獲得了部分寶貴的經驗。

3. 讀書的方法

(1) 選書

《深閱讀》的作者齋藤孝建議,我們可以參考報紙、書評和導師的意見選書,或在實體書店“邂逅”好書。當然,網絡時代在網上買書已經非常方便,我們可以在買一本書的同時,把和這本書主題相關的其他書一起買回來,可以在亞馬遜等圖書網站上檢索,在“經常一起購買的商品”或“購買此商品的顧客也同時購買”的書籍中挑選。


(2) 讀書

讀書最重要的有以下幾個方法:


a. 隨時隨地讀書

即不用拘泥於時間、地點,不論是坐車、車前還是泡澡,都可以讀幾頁書。


b. 便提問邊閱讀,自問自思

帶著問題閱讀是主動性的閱讀,會讓我們的注意力更加集中,閱讀效率更好。


c. 用不同的速度讀不同的內容

根據二八法則,一本書有20%是精華內容,這部分要仔細閱讀,其他內容可以選擇性地快速閱讀。如果有讀不懂的內容,可以先跳讀過去,讀完其他內容回過頭來再讀這些內容。


d. 閱讀時注意尋找能為己所用的內容

我們閱讀,不只是為了獲取資訊,更是為了自我提升,所以要在閱讀的過程中注意尋找能為己所用的內容。


e. 讀高質量的好書

《深閱讀》的作者齋藤孝將好書定義為:易讀、有內涵、融入自身體驗的書。同時,齋藤孝建議我們讀經典書,從書中汲取力量和智慧。


f. 讀不懂的書可以讀解讀類書籍

如果沒有基礎,讀一些書可能會很吃力,這時不必難為自己,可以讀有關這本書的解讀類書籍,先對大體內容和思想有了一定的瞭解後再讀原著。


g. 設定讀書時間

給一本書設定讀書時間可以提高閱讀的效率。


h. 讀紙質書

雖然身處信息爆炸的時代,互聯網上的信息檢索和閱讀都很方便,但是如果書讀得不夠,只依賴互聯網的話,就只能在海量的信息表面漂流,完全無法深入其中。


換句話說,要想更有效地利用互聯網,得先確保自己的精神和思想達到足夠的深度。當對一個領域的基本框架和基礎知識有了瞭解後,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信息的補充和擴展。


(3) 輸出


跟別人把書的內容說清楚

a. 以“一兩分鐘講清楚其內容為前提”;

b. 一開始假定好述說的對象和具體場景;

c. 講述時以自己的感性、體驗為主。比如自己對書的哪些地方感興趣,對哪部分內容印象深刻等,要加入自己的體會;

d. 在說明時儘量引用書的部分內容。


在社交工具上發表

可以在博客、豆瓣讀書、簡書等社交工具上發表自己的讀書筆記、書評等。


辦讀書會

每讀一本書,可以辦一個小型讀書會,大家在參加之前都讀完同一本書,就同一本書的內容進行評論。

以上就是《深閱讀》著重介紹的讀書的意義、讀書的好處和讀書方法。與其他閱讀方法類書籍不同,《深閱讀》更側重於獲得“深潛力”的能力,在當今這個快節奏時代,尋找到寶貴的真理,即那些隱藏在書背後的清流。


羅曼·羅蘭說過,從來沒有人為了讀書而讀書,只是在書中讀自己,在書中發現自己,檢查自己。願我們都能夠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沉下心來,擁有獲得精神清流的深潛力。


怪獸的字典


高爾基曾經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階梯。當物質上滿足了人們的要求,不讀書,人的精神世界是空虛的,就像是一條船在茫茫大海中盲目的前行。讀書讓人明事禮,知榮辱。遇事時,會思考更好的解決的方式,與人交往更懂的察言觀色,善解人意。讓自己的思想更加得開放。再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呢。你認為人們喜歡接近謙謙君子還是一文不識的草莽之人。為啥讀書呢?周恩來總理為了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們也許沒有如此大的志向。為了心中的信念,為了更好的生活,為了你想要得到的東西。而你所讀過的書,會一生伴隨著你的成長,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它才是真正的屬於你,沒有人可以奪走。言談中透露著智慧,透露著你高雅得氣質。不論你在何方,都不會隨波逐流,擁有自己的思想。讀書就是讓你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也許不會讓你為了五斗米而折腰。讀書,講白了,只有益處,沒有壞處的。讀過書的人至少擁有更多的選擇權而不是被選擇權。而那些從未讀過書或讀書少的人,也許只能用自己的勞動汗水換來那點辛苦錢,生活就比較艱辛。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這種快速發展的社會,都要不停的學習和奮鬥,才換來你想要的生活。正所謂知識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


離殤1750


為何題主的問題能被我們看到?因為有悟空問答平臺。

為何有平臺?因為有今日頭條。

今日頭條又何而來?因為有很多不同種類的工程師程序員管理者及各行各業的朋友一起來參與開發推廣維護。

工程師需要淵博的知識吧?程序員需要書寫程序吧?

從哪裡獲得這些知識,必須有人教,需要讀書。

所以,讀書是為了讓我們更加積極參與社會的進步,也是為了有更多更好的選擇,同時讓我們活得更通透。





Mr蘿蔔小童


人們讀書,一是學習知識和開拓眼界,二是提高思考能力和思想深度,三是放鬆休閒。

一、很多書籍可以開拓自己的知識面,學校裡讀的教材大多是此類。課外自己讀書的話也有很多,比如歷史類,財經類的。 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識,才能在社會上立足,與他人互動。工作後繼續讀知識方面的書,可以進一步提高自己專業領域的水平,也可以讀一些與專業無關讀的書,學習其他的知識,比如烹飪的書等。

二、多讀書可以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一般人看問題都比較片面,有時候容易想不明白,但是多看書就可以使自己多角度的思考。比如看一些哲學方面的書,或者簡單點一些看文學大家寫的講人生的散文,再或者是看名人的傳記。都會受益良多。

三、讀一些輕鬆的書,可以放鬆自己。比如流行小說,短小的小品文,或者漫畫書等。

多讀書才能看到更大的世界,人生才能更豐富。


若初若己若心


林語堂說:讀書的意義是使人較虛心,較通達,不固陋,不偏執,讀書不僅能夠讓我們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從其中看到解決各種各樣的人生問題的方向,人終其一生,無非就是在不斷探知自己的人生到底應當有什麼樣的意義而已。

我是個吃貨,自然對美食方面的信息就很關注,對書也不例外,特別是對關於怎麼做湯之類的書,我按照書中的製作步驟,為家人做岀一道道美味的湯,看著被家人一掃而光的盤子,心裡競不覺得為洗碗碟而苦惱,卻覺得十分的甜蜜


留守寶媽


讀書的意義其實就是(讀書的目的)同義詞。人們做什麼事,總是為了達到一個目的。而人活著的總目的是什麼呢?就是希望生活得更好、更文明、更先進、更富有、更舒服。然而要達到這樣的目的,就需要俱備比母親生下的、天然的自我俱有更大的能力和知識。為了增加自己的能力和知識,所以要讀書。書又是什麼東西呢,書是記載了前人通過勞動工作,研究和實踐取得了的有用和成功了的智慧。之所以要讀書,其意義和目的,就是為了學到前人或別人俱備的能力和技術,思想和觀點。而為自我所用。

須知,人活著又要生活得更好,是需要你憑自己的能力和知識創造的價值,來供給生活或更好。這就使每一個想生活得更好的人,必須加倍的努力學習更高明,更先進的知識和技術,以加強自己的創造力和生產力,從而獲得更多的物質與精神財富。推進了生活的先進、文明和發展,使自己和大眾都生活得更好。

這就是人為什麼要讀書的意義和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