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邪歸正」的他用一輩子去踐行這事兒,終成一代名臣|人物

“改邪归正”的他用一辈子去践行这事儿,终成一代名臣|人物

“改邪归正”的他用一辈子去践行这事儿,终成一代名臣|人物

關於曾國藩,目前的史論越來越傾向於正面評價。這基於對他一生做的兩件大事,平定“太平天國”和“洋務運動”持有越來越多的肯定之上。但真的單憑這“兩件事”還不足以讓人“路轉粉”,其實曾國藩走過的一條自我完善之路才是大眾越來越“粉”他的原因。

這條路說起來老套——誠心正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1

他說:“不當聖賢,便為禽獸。”

他說:“心至苦,事至盛也。”

有人評價他,“以雷霆手段,顯菩薩心腸。”

曾國藩是一個特別不性感的人,不討少年喜歡。據說有人曾做過調查,喜愛曾國藩的人以中年人居多。

但人總要從少年變成中年。

30 歲之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同意,人生所有事情都是一場長跑,無法速戰速決。

“年紀越大,越會去佩服對自己夠狠,自制力特別強的人。漸漸地不會再那麼佩服天才。”曾國藩給平凡的我們指了一條明路,他身體力行地告訴你,平庸的人如何成就理想。這裡面沒有絲毫浪漫:沒有少年英雄,沒有文才武功,沒有仗劍天涯,沒有紅燭佳人……

一個資質平平的人,還渴求偉大。

曾國藩告訴你,這不是痴心妄想,該怎麼做?今天就以曾國藩作為一個具體的例子,來跟大家說一說,中國古代的社會精英們是如何修身自律?還有就是修身自律這個東西對他們的人生和事業到底起了多大的作用?

“改邪归正”的他用一辈子去践行这事儿,终成一代名臣|人物

大家都知道,曾國藩是一個在中國歷史尤其是在中國近代史上留下了很深痕跡的人。

有人說他是一代文人千古楷模,也有人說是鎮壓農民起義的劊子手。

在過去有一段時間裡,這個人物完全就是反面人物,他被歷史定在石柱上。其實,歷史本來就是是真的,他就是一個很複雜的人物,不是一褒一貶就可以概括過來。

他有很傳奇的人生,他是一個沒有任何靠山的生在偏僻山村的農家子弟。他完全是依靠自己的努力沿著社會通行的正道,走的就是社會給他開闢的那條正路,光明大道,沒有搞什麼外歪門邪道,為自己演繹了一段波瀾壯闊的生命歷程。

現在我們來看一看曾國藩的“修身”以及“修身”這個事兒對他的人生和他的事業所起的重大作用。

曾國藩5歲發矇,經過23年苦讀苦考他走了一條完整的科舉的道路。但是這條道路他走的也不順,他考這個秀才考了7次,在第7次以倒數第二的成績考上了。

“改邪归正”的他用一辈子去践行这事儿,终成一代名臣|人物

我常常說曾國藩這個人,他天資不算很高頂多就是一箇中等偏上的人。他的父親還不如他,他父親考了17次,常常是倆父子結伴去考試,高高興興的去垂頭喪氣的回來。

直到43歲那一年,他父親才考中了秀才。我估計可能是人家看著這個人已經半老了,頭髮都已經斑白了,可憐他!

考過秀才之後,他在接下來考舉人的時候很順利,一次就考中了。

然後北京考進士也不是很順利,考了三次,第三次才勉強中了一個這個同進士,就是第三等。

來說一下這個進士。

清代科舉是三年一次考進士,大概錄取200多人,分成三個等級:一個等級叫一甲,就是我們今天說的狀元、榜眼、探花。

這個叫做進士及第。

然後二甲100多人叫做進士出身。

還有剩下就排在第三種叫做賜同進士出身,說起來也是進士但是名字不好聽——同進士就是等同於進士。

所以後來曾國藩的那些政敵和對他有恨的人就把他這個“同進士”比做“如夫人”。(如夫人就是小老婆)

最後一次考試叫朝考,就是考翰林,曾國藩發揮的非常之好,在所有的考試人中他排名第二。

那麼這樣在28歲那一年,他就走完了當年科考的所有考試,取得了最高的功名翰林。

翰林有兩年的見習期,他在家裡呆了兩年後,30歲到北京參加了結業考試通過了就留在翰林,做一個從七品的翰林院檢討。

從七品翰林院檢討是曾國藩做官的起步,他從七品就相當於副處級,那麼人生在這個四代農家子弟的面前展開了非常廣闊的前景。

2

曾國藩是一個大志向的人。

他有大抱負、大志向,我們從哪裡看得出呢?他考中翰林後就把自己的名字給改了。他開始不叫“國藩”,叫“子城”,他覺得這個名字小氣了,改名為“國藩”。

就是要做國家的藩籬。

藩籬就是籬笆牆,家裡的籬笆牆就把這個家保護好,那麼國家的一道籬笆牆就是萬里長城。

曾國藩說就是要做這樣的人來表示著他的一個志向。

那麼,作為一個儒家信徒,今後要做治國平天下的大事,要怎麼做?

從修身做起。

道光21年,也就是他進北京第二年,31歲的青年曾國藩開始了長達7、8年之久的以修身為主的翰林院生活。

“改邪归正”的他用一辈子去践行这事儿,终成一代名臣|人物

我們不要以為曾國藩當時很優秀(當然,一個農家子弟20多歲能在千千萬萬人過獨木橋的競爭中脫穎而出,不得不說是很優秀。),當仔細來解剖曾國藩時,他身上有很多缺點。

青年的曾國藩身上有哪些缺點?根據他保留下來的親筆所寫的大量日記,我做了一番梳理,他至少有這九大毛病。

第一,偏激。

就是他很容易出現過激的言行。他有時候過激的不可思議,他有一篇日記講大年初三,在北京的一些湖南籍的湖南官員朋友在他那裡聚會,突然有一個朋友說了他幾句很不中聽的話,他居然可以大發雷霆,作為主人他可以把滿桌子菜給掀翻。

這種做法,如果不是讀他的日記我不敢相信。這個偏激也可能是湖南人的特徵,湖南人特別偏激,可能是地域性的毛病。

第二,躁動。

他很熱心搞活動,熱心交往。他一天到晚敞開大門接待來自四面八方的客人,如果這天來的人很少了,他又主動出擊去訪問別人。

你想有時間在想這個,他哪有時間讀書做學問。一個月一兩天還可以,你想天天如此就太躁動了。平時的時間其實不是讓你來跟人家聊天交朋友是讓你讀書做學問。

第三,虛偽,表裡不一。

對人有幾副面孔。他有一個朋友就批評他說你這個人很虛偽對人有幾副面孔,他寫在日記裡面虛心承認他確實是這樣。

那的確也是這樣,看他日記裡面好多心裡想的和外面做的口裡說的不一樣,很虛偽。

第四,自以為是。很不能接受別人的批評。誰對他提出批評,他一下子就會憤怒拒不接受。

第五,沒有恆心。他要自己戒菸戒睡懶覺,但做不到。你看他日記記述諸如今天我又起晚了,今天我起晚了……他要起早但是他自己做不到,沒有恆心。

第六,好名。

特別好名,他常做夢希望自己一夜之間能夠名動京師、名滿天下。

靠什麼?他說他想要構思一篇好文章,要寫一首好詩,轟動京城。因為古時候也有一些一首詩,一些特別的行為轟動京城這類事情,他很想做這樣的人。

第七,好利。看到別人好他也眼紅。他心裡也總是想,來一點什麼意外之財能收來就好了,常常想這些東西。他也很喜歡算帳,他日記裡經常說,一個早晨算了一個早晨的帳算的昏頭昏腦。他對錢也看的很重。

第八,好色。

他也很好色,他自己日記裡也不隱瞞。他說看到年輕漂亮的女性他心動,而且他還做了這樣荒唐的事情。

他有一個朋友討了一個小老婆很年輕漂亮,大家在他面前都說起這個小老婆很漂亮,那麼曾國藩就很想見見這個漂亮的女人,就讓他朋友把這個小老婆帶給他看,他朋友不願意。

曾國藩就趁著他朋友不在家的時候偷偷的跑到朋友家裡去看這個小老婆到底怎麼樣?

他去了,那個女人也不認得曾國藩,一個陌生的男子闖進來很不好意思很害羞,她就偷偷的躲到屋子裡面去了。那麼曾國藩就跟著她把簾子掀開,好好的看了一眼,哎呀!確實漂亮。

他也把這個事寫在日記裡。

第九,他有不良嗜好。

他最不良的嗜好就是吸菸。

那時候大煙,一根菸杆一天到晚拿在手裡,他又身體不好,30歲就有肺病而且病的很重,醫生也勸他,他自己很痛苦,經常咳嗽,喉嚨很不舒服。

他下決心改,下的決心很大,他把煙桿折成幾截,把那個菸袋拿剪刀去剪爛。但是沒有過一兩天,他就覺得惶惶不可終日,這日子沒辦法過下去了,魂不守舍。後來就急急忙忙到前面大街去買了一個更好的煙桿又要太太給他縫更好一個菸袋作為補賞。

至少有這九大毛病,從他日記裡梳理,一點也不不冤枉他。

如果再找還是可以找得出。

“改邪归正”的他用一辈子去践行这事儿,终成一代名臣|人物

3

這就是曾國藩青年時代,30來歲一個真實的曾國藩。

他跟我們今天這個年齡段的小青年沒有什麼差別,也並不高明。

那個時候的曾國藩可能就是讀書讀的好,考試會考這一點,其他並不比我們高明很多。

但是有一點,他比我們高明就是他要下決心把這些毛病給改掉。他用袁了凡的話:“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就是我身上所有的毛病就讓它從今天開始死掉吧,好的東西就從今天開始在我的身上生長。

所以他把自己取名叫滌生,就是把自己那些不好的東西淡掉,要好的東西在我的身上獲得新生,他的字就是這樣來。

於是他就在朋友和老師的指點下開始了修身。

當時京城也有一批這樣志同道合的批官員,大家願意通過修身來提高自己。他們也有老師,類似於精神領袖,當時曾國藩有一個老師叫唐鑑,60多歲中央的一個副部級的官員,地位高,品行好,學問好,就成為了他們的精神導師。

他們以諸子全書作為拓本,修煉尤其是親身去踐行五門功課。這五門功課其實就是五個字:誠、敬、靜、謹、恆!

第一個字是“誠”。

這是我們中國儒家學說的基石。“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如果不誠就沒有我們這個世界。

所以“誠”是我們中國的學問,尤其是儒家學問的一個基石。

“誠”我們大家知道就通常講的誠實、誠信、誠懇我們既不欺騙別人,也不欺騙自己。誠,最應該包括的就是——不欺騙自己,不自欺欺人。

第二個字就是“敬”。

“敬”是對人對事的一種態度,一種恭敬的態度。

《論語》裡面講:“言忠信,行篤敬;懲忿窒欲,遷善改過。”前三個字“言忠信”就是講的“誠”,後三個字說的就是“敬”。

我們今天所謂恭敬、敬畏、敬業,所以這個“敬”來源於我們儒家學說的這個“敬”,它就是對人對事的態度。

“改邪归正”的他用一辈子去践行这事儿,终成一代名臣|人物

第三個字“靜”就是安靜。

心境要安寧。

他的老師對他說,最是靜止功夫重要。如果人不靜的話,那麼你反省自己也不會做到細膩。

心不靜的話你去琢磨那個道理,你也琢磨的不明透,那都是模糊的。《紅樓夢》裡有兩句話說的非常之好“靜者靈,靈者慧。”

一個人靜了他就靈,一個人靈了以後他就能夠聰慧。靈活,你心裡安靜你的心思就靈活了,那麼你靈活了智慧也就來了。

第四個字就是“謹”,謹慎。

主要指的是說話言語謹慎,不說假話,不說違心的話,不說討好的話,甚至連道聽途說的話,聽來的話也不說。

就是無根據的東西——流言,我們今天講叫流言,也不要去說。

第五個字就是“恆”。

恆,今天我們大家理解多的就是持之以恆,一個事要持之以恆。

除開這層意思外,中國古代“恆”字還有另一個說辭——就是規律。

規律主要是飲食有節起居有度。

曾國藩每天堅持將自己這一天所思所想,所言所行拿這五個字來對照,如有不符合的地方,就做自我檢討批評痛下決心去改正。

有的毛病因為是屢犯不改,他甚至為此痛罵自己。表示要血戰到底,他的日記裡面經常有罵自己卑鄙、下流、禽獸、禽獸不如。

他要罵自己禽獸不如,看起來簡直是不堪入目啊。

他是自己要跟自己過不去。

他還為此寫了這樣的言語,這個言語在以後傳的很廣,大家應該都知道:不為聖賢,便為禽獸;莫問收穫,但問耕耘。

不問收穫,但問耕耘,我想很多人都知道這個意思。

那前面的“不為對賢,便為禽獸”就是他如果不做聖賢就是禽獸,他只有兩條路沒有中間道路可選擇,這就是破釜沉舟的態度。

這就是修身。

修身的關鍵是在於慎獨,什麼是慎獨呢?就是在沒有監督沒有約束自己獨處的時候也要嚴格的要求自己,不做違背聖賢教導的事情。

我們四書前兩本部《大學》、《中庸》三次提到君子要慎獨。

一般人做不到,但是君子要做到。

什麼是君子?君子就是人類社會的精英具有榜樣作用和引導作用的人物。那麼曾國藩他說要做一個標準的君子,所以他要慎獨。

他要怎麼樣慎獨?每天要記日子,堅持記日記,在日記裡面對自己一日三省。將自己這一天裡面所有不符合聖賢要求的都寫在日記裡,然後自己批判。

大家不要以為他這些日記是寫給自己看看而已。

我們今天寫日記大家都是自己看看,是吧?極為要好的閨蜜可能拿出來看看,一般人是不能看,父母都不能看小孩的日記。

那麼曾國藩這些日記當時是在朋友圈裡傳閱的,他老師每個月要檢查一次,他不是虛假的檢查,檢查後要寫批語,這個批語現在還保留著。

你要把這些心裡深處陰暗面寫到日記裡,那真的是表示你確實真心實意要痛改前非。你如果沒有這種下決心痛改前非,沒有這個勇氣那你不可能做得到。

從傳下來的日記中,我們很強烈的感受到曾國藩當年他的修身是真誠和腳踏實地的,是見之於行動的。

那麼這樣的修身對人的改變有多重大的作用?

我們看到曾國藩確實有很多的改變,比如他煙就戒了,再也不抽菸了,而且為了使自己的生活規律他夜不出門。

他還要求自己對人對事不怠慢,所以他把自己的書法取名叫“無慢事,不怠慢”。做到對任何人都不怠慢,包括對地位低的人;對任何事也不怠慢,包括很小的事情。

人的一個“敬”就由此而產生,“敬”說起來是一個很空洞的東西。但你真正的對人、事不怠慢,你這個人就是“敬”。

他嚴格的要求自己執行自己所制定的各項計劃,比如說,他規定一天要讀好多書,一個月要寫幾篇文章,那麼他要求自己嚴格執行。

尤其是一天不管多晚,他要自己抽出一時半刻的端坐養神,還有就是日記,他的日記寫到他生命終結的那一天。

他下午死,上午還記了日記,一個人能做到這樣的恆心不容易,你想他不是我們普通人,尤其是行軍打仗,他作為一個軍隊的統帥每天的日記沒有缺少。

我們今天研究他很方便,他的日記給我們提供一個很真實的檔案表。

我們想一下這樣的一個人,他在自己能為自己改觀定論的時候沒把自己評價的很好,一個做驚天動地大事業的人物卻能在各個方面如此嚴格要求自己,這在中國歷史上確實不多見。

他因此贏得了世人對他敬重和緬懷,儘管在一段很長的時期他遭受不公正的待遇,但是歷史最終是公正的,20多年曾國藩日記為證,大家喜歡這種人。

這也是歷史最後還他一個公正的形象。

- The End -

本文摘自:中原國學講壇;主講人,唐浩明;原標題《曾國藩的修身自律》

⊙部分文字、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文博河南】文博+文學+文史,一起品味傳統文化的魅力!

“改邪归正”的他用一辈子去践行这事儿,终成一代名臣|人物

長按,識別二維碼,加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