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美術館副館長何杰豪:藝術創作與理論需要結合起來

藝術家介紹

文人美術館副館長何傑豪:藝術創作與理論需要結合起來

何傑豪

何傑豪,1954年10月生,廣東南海人,筆名藝欣。

1985年創作了《瘦牛圖》,在一個無法入睡的深夜,一個困繞多年的問題終於得到了解決——決計要走學術研究之路。這是他人生中的一個轉折點,因此,內心激情澎湃,產生了強烈的創作衝動,於是半夜起訂奮筆疾書。2000年,創作了板切割形式的油畫作品竹林;2003年完成論文《竹林隔牆是個低成本高效益的新產品》,闡述了自然美的本質和規律的觀點;2005年完成了《當代藝術的主體在表現內容上應具有鮮明的時代烙印》;近年來還完成了《關於藝術的若干問題》、文學作品《問黃河》,投稿了學寫的詩作與書畫作品,沒想到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和充分肯定,並榮幸的受到一些書畫藝術組織、研究機構、雜誌社、出版社等聘任相關職務,並多次獲獎,因此受到極大的鼓舞和鞭策。

文人美術館副館長何傑豪:藝術創作與理論需要結合起來

何傑豪作品

關於藝術創作的幾點認知

對於藝術創作,我懂得不多,但我深信形象思維是藝術的本質屬性,因此形象思維是藝術創作普遍的、根本的規律。

以我之愚見,藝術創作應有感而發為好。“寫不出來的時候不要硬寫”,硬寫出來的東西如同清水煮肉一樣淡而無味。好的創意不是你想要他來就能馬上出現在你的頭腦裡,藝術創作需要靈感,靈感是個不速之客,它只會拜訪在科研與藝術創作的實踐中勤于思索的人。

認真的學習與研究前人的藝術(包括傳統藝術)。我認為,這學習要緊的是抓住根本去掉枝葉。藝術創作還需要有獨立思考的控索精神,這樣的學習與探索,藝術創作才會有真進步,藝術作品的個人風格也自然地產生。

我認為,藝術與科學絕不是彼此孤立的,他們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繫,相互作用。藝術實踐如同前行的腳步,而藝術理論是眼睛,藝術理論如果沒有科學性,那麼藝術實踐就會迷失方向,就要走彎路。同樣藝術對科學也能產生作用,藝術中的一些形象思維是包含著真理的萌芽的,例如“根深葉茂”,人們通過對樹茂盛枝葉的形象中獲得啟示,知道“根深”這個根本,這就是以根深葉茂為內容的形象思維。由此可見,科學研究(尤其是科研中的假設)藉助藝術創作或欣賞的豐富想象力,可以使創造性的思維異常活躍起來。

總而言之,以我之愚見,無論是具體的藝術創作還是整體的藝術領域的發展都必須依賴具有科學性的藝術理論的指導。說到底,我認為中國的社會主義藝術同樣需要堅持科學的發展觀。

——何傑豪

文人美術館副館長何傑豪:藝術創作與理論需要結合起來

何傑豪作品


以上資料由藝術家何傑豪先生提供並授權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