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部編版秋季課程 初三語文」第3講 認識議論文

第3講

認識議論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2018年部編版秋季課程 初三語文」第3講 認識議論文

問題導入法:《魚我所欲也》中"魚"、"熊掌"在文章中的作用?

由這一問題講到"魚"、"熊掌"在文章中起到了比喻論證的作用,讓學生明白議論文的悠久歷史,也能夠幫助學生打破文本之間的鏈接,從而導入到本節課的學習。

二、知識講解

議論文是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直接表達作者的觀點和主張的常用文體。它不同於記敘文以形象生動的記敘來間接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於說明文側重介紹或解釋事物的形狀、性質、成因、功能等。總而言之,議論文是以理服人的文章,通常由論點 、論據、論證三部分構成。

考點1 論點

1.論點:論點是作者關於某一問題的觀點和態度。

特徵:(1)論點應為陳述語句,表達明確的觀點。

(2)論點中應無過多的文言語句和含有比喻義、象徵義的詞語。

注意:論點與論題的區別。

2.區分中心論點與分論點

中心論點即為全文的論點,是文章論述的中心。分論點是由分論點引發出來的。一篇文章中心論點只有一個,而可以有多個分論點。

「2018年部編版秋季課程 初三語文」第3講 認識議論文

2.找尋論點

(1)標題:標題有時可以充當論點,有時不可。但不管標題是不是論點,都能夠給我們找論點而指出方向(有時標題是論題,我們可以結合論題和文章內容得出論點)。

如:《厚道》一文,標題即為詞語,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論題。我們再結合文章內容就可得出"我們做人做事要厚道"的論點。

(2)文章首句:文章首句即交代論點

(3)開頭(1-3段):通常格式為文章開頭先講述事例或引用名言,然後再以總結性詞語(因此、所以、由此可見、可見、總而言之、事實上、換句話說等)引出文章論點。

(4)文章中間:有時論點也出現在文章的中間位置。

(5)結尾:有時,論點也常出現在結尾的位置。

較多情況下,論點是出現在文章的開頭或結尾,段落論點也是如此。當開始與結尾出現類似的語句時,開頭的為論點,結尾處的是呼應論點。

4.概括論點

在題幹明確要求"概括論點"的時候,一定不要使用文章原話。我們可以遵循以下格式:

論點:我們做人/做事/文章特定範疇+要/不要+論題

5.標題/開頭/結尾作用

「2018年部編版秋季課程 初三語文」第3講 認識議論文

考點2 論據

1.類型:

(1)事實論據:事實論據是對客觀事物的真實的描述和概括,包括具體事例、概括事實、統計數字等內容。

(2)道理論據:指為了對某個問題或者觀點進行論證說明其正確或錯誤而引用一些名人名言、諺語、古代文獻等進行證明的材料。

2.作用【分析論據作用時,要看所分析的論據是從屬於哪一論點,是從屬於中心論點,還是從屬於分論點】

「2018年部編版秋季課程 初三語文」第3講 認識議論文

3.論據順序能否調換?

(1)設問形式:文章第幾段與第幾段順序能否調換?

這類題型是對論據順序能否調換的綜合考查,考查學生對文本的綜合性理解,對文本論述的形式及內容的綜合把握。答題格式如下:

「2018年部編版秋季課程 初三語文」第3講 認識議論文

4.文章某一論據能否刪去?

「2018年部編版秋季課程 初三語文」第3講 認識議論文

考點3 論證

1.議論的方式:

議論分兩大類,即"立論"和"駁論"。立論稱"證明"式文章,駁論稱"反駁"式文章。

(1)立論:指正面闡述自己的觀點,說明它是正確的,從而把論點建立起來。

(2)駁論:作者通過議論,設法證明對方論點是錯誤的,從而駁倒對方,樹立起自己 的正確論點。

「2018年部編版秋季課程 初三語文」第3講 認識議論文

2.論證方法及其作用【注意論證方法與論據類型的概念區分】

3.論證結構

「2018年部編版秋季課程 初三語文」第3講 認識議論文

4.議論文語言特點

(1)生動性【結合手法分析作答即可】

(2)嚴密性【以某個詞語能否刪去為例】

「2018年部編版秋季課程 初三語文」第3講 認識議論文

5.論證思路(三步法)

(1) 首先(提出問題),突出論點的提出方式,

如引用小孩幫助木匠找到手錶的故事提出中心論點——換個角度看問題。

(2)然後,(分析問題),突出使用的論據及其作用,

如(正面論證部分)先引用……的事例,充當事實論據,運用舉例論證,之後又針對這幾個事例進行深入剖析,強調……,進一步證明論點;(反面論證部分)先引用……的名言(名言以外用集合名稱諺語、俗語等代替),充當道理論據,運用道理論證,之後再針對幾個名言(諺語、俗語、警句等)進行深入剖析,強調……;進一步證明論點。(★基本格式為引用……的事例或名言,充當……論據,運用……論證方法,針對……進行剖析,強調……。上例為對比論證的答題方法。)

(3)最後,(解決問題或得出結論),突出結尾的作用或結論。

如得出…… 結論 (發出……號召;發出……警示)。

三 、例題精析

例題1

1.選出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將序號填入括號中。( )

A."記敘"和"議論"是兩種不同的表達方式;"記敘文"和"議論文"是兩種不同的體裁,所以議論文中不允許有記敘的成份。

B.議論文的三要素是論點、論證、結論。

C.議論文的論證一般分為立論和駁論兩大類型,據此,可將議論文分為立論文與駁論文。我們學過的《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就是一篇駁論文。

D.論證方法共有四種,包括:道理論證、事實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

【參考答案】 C

【解析】A項中,議論文主要採用議論的表達方式,但並不是說不使用其他的表達方式。B項,議論文是三要素是論點、論據、論證。D項中論證方法包括:道理論證、舉例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

例題2

①一個木匠丟了一塊手錶,幾個熱心的鄰居一起幫他找。他們將地上的刨花、工具箱,以及木匠身上的每個口袋都翻遍了也沒有找到,結果卻讓一個孩子找到了。木匠很驚訝,問那孩子是怎麼找到的。孩子說,很簡單啊!你知道,手錶是有聲音的,我只是在你們都安靜下來的時候坐到刨花旁聽,然後沿著聲音的方向走過去,就找到了。

②事實上,在遇到困難時學會轉身,學會換個角度看問題,往往就可以使問題迎刃而解,使我們獲得意想不到的成果。就像丟失在刨花裡的那塊表,大人們翻爛了刨花,找遍了工具箱,甚至木匠的口袋,都沒能找到,而那個孩子只是換了一個尋找的角度,即憑藉手錶指針"嘀嗒、嘀嗒"的走動聲就輕易地找到了。那麼在日常生活中,學會轉身,學會換個角度看問題,還會獲得哪些意想不到的成果呢?

③【甲】卡耐基說:"一個人要想讓自己的生活愉快、自在,在事業上取得重大的成就,學會變通是很重要的。"一次,愛迪生讓助手幫助自己測量一下一個梨形燈泡的容積。助手接手後,立即開始了工作。他一會兒拿遊標卡尺測量,一會兒在稿紙上計算,後來甚至還動用了一些複雜的數學公式。幾個小時過去了,他忙得滿頭大汗,可還是沒有算出結果。就在助手搬出大學裡學過的知識,準備再一次計算燈泡的容積時,愛迪生進來了。愛迪生看到助手面前擺滿的各種工具書和身旁的那一堆稿紙,立刻就明白了怎麼回事。於是,他拿起燈泡,往裡面倒滿水,遞給助手說:"你去把燈泡裡的水倒進量杯裡,就會得出我們所需要的答案。"這時,忙得滿頭大汗的助手才恍然大悟:自己想的太複雜了。看來,學會變通,善於讓自己的思維轉身是很重要的。

④【乙】1916年,美國猶他州的小鎮準備修建一座銀行。鎮長買好了地,備好了建築圖紙,可最後在磚頭上出現了問題。因為,從鹽湖城用火車運磚過來,每磅要2.5美元。這個價格遠遠超出了鎮裡的預算。後來,大家又想了許多種貨運方式,甚至包括空運都不行。就在人們束手無策的時候,不知誰說了句,郵寄磚啊!結果是,包裹郵費每磅是1.05美元,比火車便宜了一半多。這樣,小鎮的居民很驕傲地擁有了他們的第一家銀行。

⑤同一件事,如果依照同樣的習慣思維去運作,肯定不會有新的改變。但若能改變一下固有的思維方式,轉個身,用不同的方法去開拓,自然會結出不同的碩果。學會轉身,學會換一個角度看問題,你就會發現人生其實好簡單,成功其實離你也並不遠。

(1)文章開頭列舉木匠找表的事例,有什麼作用?

(2)本文的中心論點是:

(3)根據文意,從下面三個語句中選擇兩個語句分別填入文中【甲】【乙】處(只填序號)。

①學會換個角度看問題,往往可以使無解問題容易化。

②學會換個角度看問題,往往可以使疑難問題簡單化。

③學會換個角度看問題,往往可以使複雜問題簡單化。

【甲】處應填: ; 【乙】處應填:

(4)文章結尾段的作用是什麼: 。

【參考答案】

(1) 以事例激發了讀者的閱讀興趣,引出本文的中心論點,同時又充當事實論據證明中心論點。

(2) 在遇到困難時學會轉身,學會換個角度看問題,往往就可以使問題迎刃而解。

(3) 【甲】處應填:② ; 【乙】處應填:①

(4) 總結全文,再次強調本文的中心論點,併發出呼籲,希望大家要學會換個角度看問題。

【解析】

(1) 本題是對開頭作用題型的考察,注意從"興趣"和"引出"兩個角度分析作答即可。

(2) 本題是考察如何找論點,回想所學知識點,結合文本可以看到本文是以事例充當開頭,然後在第二段開頭找到總結性詞語"事實上",從而找出論點。

(3) 本題是對文本分析能力的考查,結合文本認真分析即可。

(4) 本題是對結尾作用的考查,結合知識點,從"總結全文"、"強調/深化"、"號召"三個角度分析作答即可。

例題3

讀書不妨多一些"慢閱讀"

耿銀平

①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為了讓讀書活動成為更多人的精神愛好,品味到讀書的快樂和雅趣,不妨多一些"慢閱讀"的惠識。

②所謂"慢閱讀",是指雖然當下進入了"加急時代"、"超音速發展時代",讀書,卻仍需要優哉遊哉的慢節奏、慢速度以及慢怦調。因為只有在"慢"中,與生俱來的機智情趣,才能和書香琴韻達成自然銜接,讀書應該完成的精神活動,"體驗"、"思考"、"質疑"、"沉澱"才能完成得從容不適、飽滿自在。最重要的是,只有"慢",兼收幷蓄才能得到充分實現,讓厚重書香成為人格發展的重要構成。人因為愛書,所以智慧不斷提高,書因為有了人的青睞賞愛,而陡增諸多妙趣。

③其實,從思維發展規律方面認識慢閱讀,也是很有科學性的。思維是活生生的精神活動,是一種靈感的產物,所以,就需要給予它足夠的時間積蓄、思考餘地和寬鬆環境。

④遺憾的是,電子閱讀提高了閱讀效率,也陷入了不少誤區。其一,讀書速成化,不論看什麼書籍,都喜歡速戰速決,蜻蜓點水,錯過了"品味"的好時機。其二,就是俗淺化,滿足於走馬觀花,比如很多人熱衷於讀圖和漫畫,寧願讓幽默化的圖畫牽著"思維葬子",也不願主動探究、提出質疑和深度思考。其三,就是功利化。對有用的圖書非常普迷,而對於那些所謂的名著和閉書置之不理,正如讀書推廣大使白巖松所富,"走到新華書店,全是一些有用的書,考試類的健康類的工具書啊。這個社會都在倡導有用,什麼叫有用呢?跟錢、權、名利有關,就有用!"

⑤上述讀書看似有成就,轟轟烈烈,其實不然。因為思考不夠深入,印象不夠深刻,往往會成為"速朽",陷入"快速、怏感、快扔"的讀書模式中。

⑥這種閱讀傾向更容易讓人們的精神氣質變得非常浮躁和極端功利化,而將最應該堅守的情趣、品格和高尚人格忘掉一邊;毫什麼事情都喜歡急於求成,不願意等待和遵循循序漸進的規律。很多中學生"無心讀名著",不正是這種浮躁心態的表現嗚?

⑦因此,更多人讀書的時候,應該慢閱讀。注重心靈和圖書的微妙互動,多培養恬淡閒適、從容獨立、質疑探索、自由發展的讀書性格,從高品質文字中尋覓樂趣和意義,真正聞得到書香,為自己帶來更多的精神愉悅、發展進步!

(1)"慢閱讀"中的"慢"在文中具體指什麼?(2分)

(2)第②自然段從讀書的目的方面告訴我們為什麼要"慢閱讀",請你分條加以概括。(4分)

(3)文中④到⑥自然段從哪兩個反面對電子閱讀進行了分析?論述的角度與前文相比有什麼不同?

【參考答案】

(1)讀書,需要優哉遊哉的慢節奏、慢速度以及慢情調。(需要給予足夠的時間積蓄、思考餘地和寬鬆環境。)

(2)①"慢"閱讀能夠達成與生俱來的機智情趣和書香琴韻的自然銜接,從容不迫、飽滿自在地完成"體驗""思考""質疑""沉澱"等精神活動。②讓兼收幷蓄得到充分實現,厚重書香成為人格發展的重要構成。

(3)從電子閱讀的誤區和危害兩個方面進行了分析。作者從反面展開論證,與上文形成對比,突出了"慢閱讀"的好處,論證了中心論點。

【解析】

(1)本題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仔細閱讀,注意把握關鍵詞語,所謂"慢閱讀"即是提示語,聯繫下文即可。

(2)本題考查篩選文章中的信息,根據提示:第②自然段從讀書的目的方面,仔細閱讀,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出,不要照抄原文,語言要簡練。

(3)本題考查分析常見的論證方法及其作用,認真閱讀④到⑥自然段,第④段寫的是電子閱讀的誤區,第⑥段寫的是電子閱讀讓人們的精神氣質變得非常浮躁和極端功利化。這種論證方法稱之為"反證法",從反面論證"慢閱讀"的好處。

例題4

讓人,乃眾妙之門

①沈從文先生的墓碑後面有這樣的碑文:"不折不從,星斗其文,亦慈亦讓,赤子其人。"每句最後一字巧妙地組成了"從文讓人"。讓人,可以說是沈從文性格的一個重要方面。讓人,讓他得享八十有六的高壽,讓他由作家轉為學者,成就大事業,享譽中外。可見,讓人,是人生得以發展的重要途徑。

②讓人,並不是懦弱,而是一種涵養,一種膽識。"讓人非我弱,弱者不讓人。"歷史上成就大事業的人,哪個不具備這樣的品格?"將相和"的故事流傳甚廣。藺相如不想和廉頗爭地位,路上遇到廉老將軍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讓。這種豁達大度,不正體現了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的崇高品德嗎?因他的這種美德,才有後來廉頗老將軍的"負荊請罪",從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話。

③讓人,可以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加和諧。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有容人之量,有讓人之心,才有和睦,才有和諧。當今著名詞作家喬羽,偕夫人佟琦做客央視《夫妻劇場》,主持人問:"二老相濡以沫,白頭偕老,有什麼秘訣嗎?"喬老答:"一個字,忍。"夫人佟琦搶答:"我是四個字,一忍再忍。"詼諧中盡顯相處之道。

④讓人,對事業的發展也有極大的幫助。人在事業上很難一帆風順,有時甚至會陷入絕境。如果寧折不彎,不退不讓。事業很可能會就此終結。而讓人,則會讓你的人生之樹在即將枯萎的時候煥發新的生機。沈從文先生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不能再繼續寫他鐘愛的小說散文,幾被世人遺忘。但他以大度的襟懷,超人的毅力,忍了,讓了,既不悲觀,也未消沉,而是將自己的智慧和才華,用到了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上。不哀不傷,潛心學術,寫出皇皇鉅著《中國服飾史》,叉一次為世人刮目相看。

⑤可是真正做到讓人並不容易。首先,你要擺正自己的位置。上至王侯將相,下至販夫走卒,都要認識到自己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員。否則,總把自己當成世界的中心,遇到別人冒犯,當然不容易大度起來。此外,想要做到讓人,最好還要有點幽默細胞。生活中遇到不順,誰心裡都不會舒服。這時候不妨自我解嘲一下,心情有時就好多了。

⑥讓人,乃眾妙之門。生活中多一些讓人,我們的心靈會多一些陽光,事業也會多幾分順利。不信,你試試!

(選自《思維與智慧》,有刪改)

(1)下列對本文中心論點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讓人,乃眾妙之門。 B.讓人,讓沈從文成就大事業,享譽中外。

C.讓人,是人生得以發展的重要途徑。 D.讓人,並不是懦弱。

(2)選文第②段中加點的"這種美德"具體指什麼?(13分)

(3)選文第④段畫線句子運用了什麼論證方法?有什麼作用?(4分)

(4)選文第④⑤段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4分)

(5)選文最後一段有什麼作用?(3分)

(6)下面給出的三個論據,有一個不能證明第②段的觀點,請指出並說明理由。(3分)

①是可忍,孰不可忍?

②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

③韓信曾甘受市井屠夫的胯下之辱,後來成為一代名將。

【參考答案】

(1)C

(2)以國家利益為重的崇高品德

(3)比喻論證,對比論證,形象、突出地論證了讓人對事業的發展有極大的幫助。

(4)不能,第④段講的是讓人對事業的發展也有極大的幫助。第⑤段講的是怎樣具備讓人這種品格。這兩段的內容是邏輯順序,所以x兩段內容不能調換。

(5)總結全文,突出中心論點,號召人們要擁有讓人的美德。

(6)第一個論據不行,因為第一個的內容是告訴我們要"不讓",本文第②段講的是讓人是一種涵養,一種膽識,這句話不能證明此觀點,所以不行。

【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對中心論點的的把握能力,難度不大,可能會有學生選A項,此項帶有比喻義,表達較含蓄,而C選項最能清楚完整準確的概括本議論文的主要內容。

(2)此題考查學生對文意的把握,本文中"這種美德"中"這種"是指代性詞語,是對"以國家利益為重的崇高品德"的指代。

(3)回答此題要了解常用的論證方法,準確判斷論證方法的類型,這裡前後兩句從"不讓"和"讓人"兩方面進行了對比論證,後一句又運用了生動形象的比喻論證;分析作用時,先回答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的一般作用即"形象、突出",再結合具體內容進行解說,即"論證了讓人對事業的發展有極大的幫助"。

(4)回答此題首先要明白4、5段論證的主要內容分別是"讓人對事業的發展也有極大的幫助"和"怎樣具備讓人這種品格",這兩段是遞進關係,而不是並列關係,所以不能調換順序。

(5)此題考查結尾段的作用,(4)結合知識點,從"總結全文"、"強調/深化"、"號召"三個角度分析作答即可。

(6)回答此題首先確定第一個論據不行,然後再分析原因,因為第二段的論點是"讓人是一種涵養,一種膽識",而第一個論據表述的觀點是"不讓",二者正好相反,所以此論據不行。

四 、課堂運用

基礎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的中心論點是 , 。

【參考答案】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解析】本題是對論點和文言文文章的綜合考查,即考查學生對文言文內容的理解,由考查學生對論點概念的理解。

2.從下面一則材料中歸納概括出2條論點。

音樂大師貝多芬32歲時耳突然聾了。當時,他心情痛苦,絕望至極,甚至一度產生過自殺的念頭,還寫過遺書。但他並沒有自殺,反而以更大的勇氣和毅力克服了困難,完成了《英雄交響曲》、《田園交響曲》等偉大創作。他的最後一部傑作《第九交響曲》是在他的聽覺完全喪失以後完成的。

【參考答案】逆境能使人發奮圖強; 戰勝自己,就是強者; 人要經得起困難的考驗(答對兩點即可)

【解析】本題考查歸納概括論點的能力,結合文段的內容來概括即可。

3.下列四個句子中,不能證明"要勤奮"的論據是( )

A.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B.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C.山不厭高,水不厭深。

D.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

【參考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選擇論據的能力。根據對各個選項的分析"C"不能證明"要勤奮"的論據。

拔高

4.閱讀文本,回答問題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魯迅

①從公開的文字上看起來:兩年以前,我們總自誇著"地大物博",是事實;不久就不再自誇了,只希望著國聯,也是事實;現在是既不誇自己,也不信國聯,改為一味求神拜佛,懷古傷今了———卻也是事實。

②於是有人慨嘆曰: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單據這一點現象而論,自信其實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後來信"國聯",都沒有相信過"自己"。假使這也算一種"信",那也只能說中國人曾經有過"他信力",自從對國聯失望之後,便把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會疑,一個轉身,也許能夠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條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漸玄虛起來了。信"地"和"物",還是切實的東西,國聯就渺茫,不過這還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賴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虛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時就找不出分明的結果來,它可以令人更長久的麻醉著自己。

⑤中國人現在是在發展著"自欺力"。

⑥"自欺"也並非現在的新東西,現在只不過日見其明顯,籠罩了一切罷了。然而,在這籠罩之下,我們有並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

⑦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拚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樑。

⑧這一類的人們,就是現在也何嘗少呢?他們有確信,不自欺;他們在前仆後繼的戰鬥,不過一面總在被摧殘,被抹殺,消滅於黑暗中,不能為大家所知道罷了。說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則可,倘若加於全體,那簡直是誣衊。

⑨要論中國人,必須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誆騙,卻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樑。自信力的有無,狀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為據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文中敵論點是什麼?敵論據是什麼?

敵論點:

敵論據:

【參考答案】

(1)敵論點: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

敵論據:①總自誇地大物博。 ②只希望著國聯。③一味求神拜佛,懷古傷今。

【解析】文章第1、2段作者通過列舉一些事實論斷,最後得出敵論點,"兩年以前,我們總自誇著"地大物博",是事實;不久就不再自誇了,只希望著國聯,也是事實;現在是既不誇自己,也不信國聯,改為一味求神拜佛,懷古傷今了——卻也是事實。於是有人慨嘆曰: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

5.閱讀文章,回答問題

自尊

①說到自尊,人們往往想到的是人的自我尊重,這自然是不錯的。但是,最近看到幾位大師逸聞,方知道,自尊是在尊重別人中實現的。

②錢學森家裡的炊事員曾經說,錢老每次下樓吃飯,都穿得整整齊齊,從來不穿拖鞋、背心。這是看得起咱、尊重咱。錢老兒子錢永剛聽了炊事員的話後,也學了父親的樣子,每逢去餐廳吃飯,都穿戴整齊,他也要做尊重他人的人。

③國學大師陳寅恪晚年已有眼疾,在嶺南大學居住的兩層樓房的一樓給學生上課。當時選修他課程的不過五六人,陳先生絕不因選課學生多少影響他的講課。夏天,他身著便裝與助手一起在樓下工作,每當學生到家裡聽課,他都要自己拄杖扶梯緩步上樓改換夏布長衫,然後才下來上課。看著老師摸索著下樓的身姿,學生們感動不已,為師的高大,在他們心中已然聳立。

④當前,在社會中,一些人關注更多的是自我尊重。他們目中無人,裝模作樣,虛偽失真,故作姿態,這種看似自我尊重的過分表達,表現出的卻正是不尊重別人的自我膨脹,是沒有自信的無意識流露。

⑤與這些人相反,有些大師甚至在遭受欺凌和侮辱、人格遭到踐踏的時候,還仍然具有表達尊重別人的強烈願望。他們被剝奪了所有表達自尊的手段後,唯一可以表現的,就是穿戴整齊地向這個世界告別。傅雷先生在"文革"時被抄家後,所有傢俱貼上封條,他太太到朋友家借了乾淨衣服,夫婦兩人穿了整潔的衣服上吊自盡了。整潔的衣著成了他們表達對這個世界和對周圍人尊重的最後方式。

⑥由此可見,在生活中,你保持著對人的謙恭,人們便在你的謙恭中讀出涵養和文明,心中會由衷地尊敬著你。

(1)第⑤段中傅雷先生的事例,能不能與第②段錢學森和第③段陳寅恪的事例顛倒順序?請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不能調換,②段中講了錢學森穿戴整齊下樓吃飯,③段講了陳寅恪在患有眼疾、腿腳不便的情況下仍然穿戴整齊給學生上課,⑤段中傅雷在在遭受欺凌和侮辱、人格遭到踐踏的時候仍然穿戴整齊地向這個世界告別。三者之間是邏輯順序。所以不能調換。

【解析】此題是對論據順序能否調換一類題目的考查,難度稍大。同學們在做題時,要立足於認真分析文本,找出論據間的內在聯繫,再從"表態"、"概括"、"分析"、"總結"四個角度分析作答即可。

五 、課堂小結

1.注意議論文的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論點是作者對於某一問題的觀點和態度。論據是用來支撐論點的依據。論證是運用論據來證明論點的過程。議論文的主要題型都是從這三方面設置的,要理解三要素之間的關係,結合文本認真分析。

2.對於論據作用的題型,要注意區分論據所證明的論點是中心論點還是分論點,如果是中心論點,直接寫證明了中心論點即可;如果是分論點,一定要寫明論據證明了分論點,然後再寫間接論證了中心論點。

3.論證方法的判別要基於分析文本的基礎上,四種論證方法要牢牢記住,不能漏記或記錯,更不能把概念混淆。

4.注意區分論據類型與論證方法:

(1)論據類型: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2)論證方法:舉例論證、道理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

5.分析"論據順序能否調換"題目時,要先理清答題思路,再結合答題格式進行分條作答,注意"概括"這一點是重點,同時也要注意分值,要有分值意識。

6.論證思路類題型,是對學生綜合分析文本能力的考查,要從"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角度,分三步走,劃分文章層次,再結合格式作答。

六 、課後作業

基礎

1.閱讀文章,回答問題

跌倒了也要笑

①日本著名哲學家中江兆民,早年留學法國,學養厚重,著述譯著多部,人稱"東方盧梭"。1901年,他54歲時被檢出患了咽頭癌,醫生判斷最多隻能活"一年半"。他在"只要有一口氣,就一定有事可做,也可過得愉快"的信念支持下,開始最後兩部著作的寫作。他最終沒有活過"一年半",但氣管被割開,"枯瘦得像仙鶴一樣"的他,卻以超常的毅力,完成了日本學術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一年有半》《讀一年有半》。他在重病期間寫的名詩《跌倒時也要笑》,也在日本不脛而走,流傳至今。

②跌倒也要笑,是苦中作樂的頑強精神,是不屈不撓的人生態度,具有這樣的可貴品質,早晚會走出低谷,再創輝煌,即便壯志未酬,也會雖敗猶榮,雖死猶生。從古到今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③當年,曹操兵敗赤壁,80萬大軍被掃蕩一空,身邊只有數騎。逃亡路上,將士都心情沮喪,無精打采。曹操卻談笑風生,似乎是在凱旋。他的樂觀情緒感染了周圍的人,行進速度明顯加快,不久便脫離險境,回到魏地。後來重整旗鼓,捲土重來,也沒要太長時間。

④蘇東坡因烏臺詩案被貶謫,這一跤讓他跌得鼻青臉腫,慘不忍睹,先貶黃州,又貶穎州、惠陽,最遠貶到海南儋州,這是僅比滿門抄斬罪輕一等的處罰。面對人生低谷,超強的樂觀精神救了他,東坡放言:"百年須笑三萬六千場,一日一笑,此生快哉!"於是,黃州城外赤壁山前開懷一笑,《赤壁賦》《後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千古名作便橫空出世,奠定了他文化偉人的歷史地位。

⑤曾有人說,三個蘋果改變了世界:一個蘋果誘惑了夏娃,一個蘋果砸中了牛頓,還有一個蘋果在喬布斯手中,這個蘋果被咬去一口,是他多年遭受苦難的隱喻。創業、跌倒、再創業、再跌倒,經過十幾年的打拼,他終於有了自己的公司和產品。可是,他的手下居然發動"政變",把他從自己的公司掃地出門。跌了這樣的大跟頭,他不過淡然一笑,又開始重新 創業。不久,機會來了,他原來的公司終於看到了他的價值,又請他回去主持大局。從此,他便如魚得水,大顯身手,事業一路高歌,奇蹟接連出現,他的產品影響了整個世界。

⑥《菜根譚》說得好:"得意時論地談天,俱是水底撈月;拂意時,吞冰齧雪,才為火內栽蓮。"就是說,作為一個修行人,處處順境,就得不到真實修行;必須要在逆境中,才能夠有所成就。作為一個創業人,不經失敗,不跌跟頭,沒有"跌倒也要笑"的精神,也不會真正成熟。只有在跌倒的時候仍然能夠直面南天,能夠仰天長笑,你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強者,才能成為一個成功者。

(1)選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

(2)選文第一自然段得作用是什麼?

(3)選文最主要的論證方法是什麼?有什麼作用?

【參考答案】

(1)跌倒了也要笑。

(2)引出論點,激發讀者閱讀興趣,充當事實論據證明中心論點。

(3)舉例論證,具體有力的論證了"跌倒了也要笑"的中心論點。

2.閱讀文章,回答問題

慈悲的力量

車耳

⑴ 慈悲這個詞應該出自宗教語言,慈指的是用愛護心給予眾生以安樂;悲指的是用憐憫心解除眾生的痛苦。所謂"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苦。"進一步講,慈悲心是形容人心腸善良態度慈和之意,俗話講就是心腸好。慈悲的近義詞有和善、慈愛、體恤和寬容,它的反義詞則是冷酷和殘忍。

⑵ 慈悲不完全和同情劃等號,慈悲與同情最大的區別可能是:因為恐懼而憐憫是同情,因為愛而憐憫是慈悲。

⑶ 古今中外,無論是謙謙君子還是江湖義氣,無論是紳士風度還是騎士精神都是講慈悲的。

⑷ 《三國演義》中,關羽率領精兵在狹窄的華容道截住了潰敗的曹操,看到對手狼狽的樣子,他想起自己落魄時被曹操收留在大營、奉為上賓以禮相待的往事,慈悲之心戰勝了責任感,念舊的他就讓出通道放走了曹操。事後,他敢作敢當回營負荊請罪。結果,寬厚的諸葛亮也以仁慈之心原諒他的過錯。

⑸ 《九三年》中,雨果筆下那個百戰百勝、身為富有領主的後代擁有爵位卻效力於巴黎公社的革命者郭文,率兵前往西部省份旺岱向舊勢力、自己的親叔爺宣戰。大獲全勝的郭文在捕獲叔爺後又將其放走了,自己為此上了斷頭臺,以生命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而法國式"捉放曹"的原因是這位曾經殘忍的叔爺甘願冒著被俘的風險在熊熊大火中捨命救出了幾個幼童。

⑹ 用雨果的話說就是:"在一個絕對正義的革命主義之上,有一個絕對正義的人道主義。"或許受到雨果大力渲染的人道主義精神所感染,幾十年後在日內瓦,人類第一次以國際公約形式規定了交戰雙方不殺降,不虐俘,於是人類的慈悲和憐憫在全世界範圍內,得到了相互敵對國家的集體首肯。

⑺ 所以,慈悲是最重要的紳士風度,慈悲是最重要的騎士精神。

⑻ 如果人人都講慈悲,都有憐憫之心,社會就會安定,維穩就無需多少公共開支。如果人人不講慈悲,社會就不能安定,無論花費多少公共開支都會出現意想不到的問題。

⑼ 在廈門快速公交車上發生了一起自殺式縱火案,導致40多人喪生,加上傷者超過80多人,年近花甲的犯罪嫌疑人陳某也被當場燒死。在事後查獲的遺書中,證實陳某因自感生活不如意,幾十次向地方政府部門交涉社保問題無果,悲觀厭世,進而洩憤縱火。

⑽ 事件發生兩天後,我在網上看到這樣的評論:"從某種意義上說,那輛被炸燬的公交車,很像一個意味深長的隱喻:大家都在同一輛車裡,如果一個人絕望,那麼所有的人都不安全。為此,永遠不要對他人的苦難無動於衷,因為誰也無法保證下一個不是你我。"

⑾ 在這個吸引人的評論之後,網上沒有太多對犯罪者的謾罵和教條式的說教,理性看待這個問題的評論佔據了更多的版面,畢竟肇事者自己以生命相抵。我感受到了國人對這件事的思考。那就是不要漠視周圍人的苦難,因為這是個在既無恐怖主義背景、生活環境又無恐怖主義的土壤下,一個失去希望的小人物絕命抗爭的極端行為。我們如果將這個強大而繁榮世界的一部分、那怕僅僅是一點點分給他,也就不會將其逼到絕路。

⑿ 在"9·11"恐怖襲擊那天,我在幾百米外看著世貿大廈這座象徵強大美國的大樓在滾滾濃煙中像積木般轟然倒地,深深感到意志堅定的絕望者能造成多大的破壞。之後,我多次來回進出這個國家,又親身經歷過美國國土安全部以反恐名義對邊境檢查的嚴格程度,但是其境內的恐怖襲擊仍然頻頻發生。

⒀ 一個慈悲的社會能讓任何一個階層的人都有鞋穿,這樣一來就沒有光腳的,沒有一無所有的人。按現在的語言說就是使改革開放的成果讓社會所有人都能享受到。按照木桶原理來看,現在中國社會最大的短板就是貧富不均,我們一次分配造成的貧富差距,不能在二次分配時再擴大,只能將其縮小。共同富裕也是這個意思。

⒁ 公平和正義的缺失是這個社會最重要的短板。要讓這塊短板加長,領導人要親力親為,行政機構要秉公執法、不能不作為,財富要向農村和弱勢群體傾斜,整個社會都要學會變得慈悲,變得憐憫,變得有助人為樂的意願。

⒂ 別讓短板葬送我們自己,別讓短板葬送這個原本美好的社會。

(1)下列的說法,與文意不相符的一項是( )

A.紳士風度和騎士精神都是慈悲最重要的表現。

B.美國遭遇"9·11"恐怖襲擊,折射出美國社會缺乏足夠的慈悲。

C.幾十年後在日內瓦,人類多次以國際公約形式規定了交戰雙方不殺降,不虐俘。

D."慈悲的力量"的含義是:只要人人都用愛護心給予眾生以安樂,用憐憫心解除眾生的痛苦,由此就會產生正能量,社會就會安定、和諧。

(2)下列的說法,屬於作者觀點的一項是 ( )

A.一個社會,只要花費巨大的公共開支,社會就能夠維持穩定。

B.作者支持廈門的陳某在失去希望的情況下采取絕命抗爭的極端行為。

C.慈悲與同情最大的區別可能是:因為恐懼而憐憫是慈悲,因為愛而憐憫是同情。

D.作者列舉雨果作品《九三年》中的法國式"捉放曹"事件,目的在於闡述"絕對正義的人道主義在絕對正義的革命主義之上"的觀點。

(3)請解釋下面兩個句子中的加點詞語的意思。

①一個慈悲的社會能讓任何一個階層的人都有鞋穿,這樣一來就沒有光腳的,沒有一無所有的人。

②別讓短板葬送我們自己,別讓短板葬送這個原本美好的社會。

(4)選文第④⑤段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參考答案】

(1)C

(2)D

(3)① 有鞋穿:使改革開放的成果讓社會所有人都能享受到② 短板:公平和正義的缺失。

(4)不能。因為第⑷段列舉中國古代關羽"捉放曹"的例子,第⑸段列舉法國作家雨果《九三年》中的革命者郭文捕獲叔爺後又將其放走的例子,和第(3)段的"古今中外"相照應。

3.閱讀文章,回答問題

難得淡定

(1)蘇軾一首詞:"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瀟灑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讀來讀去,我讀出了兩個字:淡定。淡定,是近年來頗時髦的一個詞,但作為一種情懷和境界,卻是古已有之。

(2)東坡對自己的淡定是很有自信的,一生坎坷,幾經浮沉,就是靠淡定情懷才沒有被打垮,而且活得很瀟灑。不過,還有比他更淡定的。一天,東坡坐禪,茅塞頓開,悟出"八風吹不動"一語,非常滿意。忙遣書童把字送到江對岸的老和尚佛印那裡指正。佛印看後,在下面寫了一個"屁"字。蘇軾不由惱火,過江來評理。佛印一笑,又添幾字,成了"一屁過江來"。看來,蘇軾在淡定上比佛印還差了一大截。

(3)淡定,是指面對危險和被動局面能做到"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的鎮定態度。昔日,諸葛亮面對司馬懿大軍壓境,鎮定自若,方寸不亂,別出心裁地唱了一出"空城計",化險為夷,留下千古美談。2011年2月11日,印度外長克里希納在聯合國發言時,唸錯了稿子,引起底下一片騷動,那是相當的尷尬。可克里希納卻鎮定自若,微微一笑,頗有大將風度地說:"啊,文件太多了,忙中出錯,看來文山會海真是害死人哪?"淡定的一句話就巧妙地化解了被動局面,臺下傳來了善意的笑聲和掌聲。

(4)淡定,也指在名利誘惑面前不為所動的淡泊精神,得之淡然,失之泰然。太史公有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乾隆問和珅:"運河上千帆競發,船來船往,都運的是什麼?"和珅答曰:"一為名,一為利。"可見,自古至今,能輕名利者不多。東漢將軍馮異算是一個,他為人謙遜低調,每當宿營時,將領們就坐在一起爭功,馮異卻常一個人躲在樹下休息,人稱"大樹將軍"。這是在名前的淡定。東漢大臣甄宇也是一個,每年臘月祭祀後,皇帝要賞賜給博士每人一頭羊。羊有大小肥瘦,很不好分,常引爭執,甄宇就主動牽走了最瘦小的羊,人稱"瘦羊博士"。這是在利前的淡定。

(5)淡定,還指在勝敗利鈍面前從容不迫,勝不驕,敗不餒。東晉時,淝水之戰的捷報送到京城時,主帥謝安與客人正在下棋。他拿過捷報閱過,便隨手放在一邊,不動聲色繼續下棋,就好像什麼也沒有看到一般。他淡定如水,客人卻忍不住問道:"前方戰事如何?"他漫不經心地回答:"孩子們已打敗了敵人。"依舊從容安詳。這便是他的淡定涵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勝敗都是過眼雲煙。

(6)淡定,還有面對生死的自若精神。"千古艱難唯一死",面對死亡仍能保持淡定,尤為難能可貴。金聖嘆受"抗糧哭廟"案牽連而被朝廷處以極刑,泰然自若,臨刑不懼,邊酌邊說:"割頭,痛事也,快事也;割頭而先飲酒,痛快痛快!"嵇康遭人陷害,臨行前,神色不變,如同平常,還在刑場上撫了一曲《廣陵散》。曲畢,嘆息道:"昔袁孝尼嘗從吾學《廣陵散》,吾每靳固之,《廣陵散》於今絕矣!"說完後,嵇康從容就戮。

(7)時下,戾氣太重,使人總處於緊張之中,幸福指數大打折扣。有了淡定情懷,大家才能心平氣和,輕看身外之物,直面災害和困難,做到"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觀天外雲捲雲舒。"

(1)概括文章的中心論點。

(2)文中開頭引用蘇軾的詞作有什麼作用?

(3)文章第(4)段論述的主要內容是什麼?運用了什麼論證方法?

(4)簡要分析第⑤段的論證思路。

【參考答案】

(1)人生要有淡定的情懷。

(2)①引出論點 ②為論點作道理論據 ③增添文學趣味

(3)論述了淡定是指在名利誘惑面前不為所動的淡泊精神。 舉例論證。

(4)首先提出本段的論點:淡定,還指在勝敗利鈍面前從容不迫,勝不驕,敗不餒;接著舉了謝安在勝利面前的從容淡定來證明論點;最後用范仲淹的名言再次強調勝敗都是過眼雲煙。

拔高

4.閱讀文章,回答問題

①現代西方教育中有"嘗試錯誤"的理論;五百年前,明朝人沈君烈就提出"終日學終日誤,終日誤終日中"的觀點。可見,在錯誤中學習,勇於嘗試,就有機會獲得成功。

②楚漢相爭時,項羽的失敗,就在於他不知道在錯誤中學習。每當他有所主張,左右總是連聲稱"是",欽佩拜伏。一直到死他還錯誤地認為是"天之亡我,非戰之罪"。平時在百戰百勝中,他愈來愈自負。大難臨頭了,還在高唱"力拔山兮氣蓋世"。項羽難以放下身段,從自負的巔峰走下來,弄到無顏回江東去的地步,結果只有死路一條。

③劉邦的成功,得益於在錯誤處注意學習。有人當面指責他,不應該一面洗腳一面和長者說話;有人暗暗提示他,不應該在韓信求封齊王的使者面前發脾氣;有人誠懇地勸告他,不應該迷戀各國佳麗,要趕快遷都回關中去……他總會幡然醒悟,在錯誤中學到很多,終於獲得事業的成功。

④由此想起《替虛》上的一句名言:"項羽日勝而亡,高祖日敗而王。"因為缺少學習改進的機會,引至終固守一套僵化的戰略,所以日勝反而滅亡;因為在失敗之中善於學習,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所以日敗反而稱王。

⑤古語也有"學書紙費,學醫人費"的說法。不費紙,學不好寫字;不費人,學不好醫術。一位成名的書法家,送你一幅字,在背後不知他撕毀了多少張紙,才成就這一幅字。更不要去細數他當年學習過程中墨池皆黑、廢紙成堆的境況了。一位醫術精湛的大夫,必然診治得多、觀察得多,也累積了許多誤診的教訓。古諺說"巧者不過習者之門"。只要不怕錯誤,反覆學習,便能達到巧妙的境地。

⑥"逐日淘沙定有擴",成功的金磚就是從淘洗錯誤的沙礫中誕生的。有志者,不但不應為錯誤、失敗而氣餒,反而應該以失敗為師,在錯誤中汲取教訓,從而走向成功的彼岸。

(1)選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

(2)選文②③兩段的順序能否調換?請說出理由。

(3)請簡要分析選文第⑤段的論證思路。

(4)請為選文補充一個事實論據或道理論據。

【參考答案】

(1)在錯誤中學習,勇於嘗試,就有機會獲得成功。

(2)不能:因為第②段寫項羽,第③段寫劉邦,第④段引用名言和論述的內容與②③段的順序相對應,體現了議論文的結構的嚴謹。

(3)先用古語作為道理論據,接著用學書、學醫兩個事例進行闡釋並作為事實論據,論證中心論點;最後以古諺作精道理論據,再一次論證中心論點。

(4)示例一:愛迪生在發明電燈過程中,經過無數次的試驗,在失敗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最後才獲得了成功。 示例二:失敗是成功之母。

5.閱讀文章,回答問題

另一種珍愛

喬 葉

①曾讀過一篇小說《綠墨水》,講一位慈父為使女兒有勇氣面對生活而借她同班男生的名義給她寫匿名求愛信的故事。感動之餘我忽然想到人真是太脆弱了,似乎總是需要通過別人的語言和感情才能肯定自己熱愛自己。如果有一天這世界上沒有一個人去關懷你愛護你傾聽你鼓勵你——人生中必定會有這樣的時刻,那時你怎麼辦呢?

②我深深記著一位老音樂家辛酸的軼事。他在"文革"中被下放到農村為牲口鍘了整整七年的草。等他平反回來,人們驚奇地發現他並沒有憔悴衰老。他笑道:"怎麼會老呢,每天鍘草我都是按4/4拍鍘的。"為此,我愛上了這位不著名的音樂家和他的作品,他懂得怎樣拯救自己和愛自己。

③我同樣深深記著另一位音樂家——傑出的女鋼琴家顧聖嬰。我不止一次為她扼腕嘆息——她在"文革"初期自殺了。我知道她不是不愛自己,而是太愛——愛到了溺愛的程度。音樂使她飄逸空靈清麗秀美,可當美好的東西被踐踏的時候,她便毀了自己。

④為什麼不學會愛自己呢?

⑤學會愛自己,不是讓我們自我姑息,自我放縱,而是要我們學會勤於律己和矯正自己。這一生總有許多時候沒有人督促我們指導我們告誡我們叮嚀我們,即使是最親愛的父母和最真誠的朋友也不會永遠伴隨我們。我們擁有的關懷和愛撫都有隨時失去的可能。這時候,我們必須學會為自己修枝打杈澆水培肥,使自己不會沉淪為一棵枯榮隨風的草,而成長為一株筆直蔥蘢的樹。

⑥學會愛自己。不是讓我們虐待自己苛求自己,而是讓我們在最痛楚無助最孤立無援的時候,在必須獨自穿行黑洞洞的雨夜沒有星光也沒有月華的時候,在我們獨立支撐著人生的苦難沒有一個人能為我們分擔的時候——我們要學會自己送自己一枝鮮花,自己給自己畫一道海岸線,自己給自己一個明媚的笑容。然後,懷著美好的預感和吉祥的願望活下去,堅韌地走過一個又一個鳥聲如洗的清晨。

⑦也許有人會說這是一種自我欺騙,可是如果這種短暫的欺騙能獲得長久的真實的幸福,自我欺騙一下又有什麼不好呢?

⑧學會愛自己。這不是一種羞恥,而是一種光榮。因為這並非出於一種夜郎自大的無知和狹隘,而是源於對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這可以讓我們的生命更為豐滿更為健康,也可以讓我們的靈魂更為自由更強壯。可以讓我們在無房可居的時候,親手去砌磚疊瓦,建造出我們自己的宮殿,成為自己精神家園的主人。

⑨學會愛自己,才會真正懂得愛這個世界。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

(3)有人認為第③段的論據有些多餘,你認為呢?請說說你的看法。

(3)下列對文章的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

A.開頭以一位老音樂家的軼事點題,進而用反問句提出中心論點:要學會愛自己。

B.證明觀點時巧妙地運用了比喻論證,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可感。

C."自己給自己畫一道海岸線"是指當自己身處無邊苦海時要給自己留好退路。

D.本文觀點嚴肅語言親切,思想深刻議論形象,讓我們加深了對"言之無文,行而不遠"的理解。

【參考答案】

(1)珍愛自己(學會愛自己)。

(2)不多餘。這裡寫女音樂家毀滅自己的事情,是從反面論證"人應該學會愛自己",與第二段中老音樂家的正面論證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觀點。

(3)C

七 、教學反思

「2018年部編版秋季課程 初三語文」第3講 認識議論文

1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