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弱女子刺殺孫傳芳後得到天津人民的同情 最後得到特赦

1925年的秋天,安徽蚌埠車站的門廳上懸掛著一顆人頭,在人頭的旁邊的白布上寫著“新任安徽督辦施從濱之頭”幾個大字。

一弱女子刺殺孫傳芳後得到天津人民的同情 最後得到特赦

沒錯,這一切都是孫傳芳在砍下施從濱的人頭後,讓手下人這麼做的,但是,死者施從濱並不是安徽督辦,之所以這麼寫是,孫傳芳對施從濱故意施以的諷刺。

1925年軍閥混戰,直係軍閥將領孫傳芳,率人在江蘇與奉系軍閥張作霖的部下展開爭奪戰,張宗昌命令手下施從濱前去迎戰,並許諾:只要拿下安徽,便任他為安徽都督。

兵敗被俘的施從濱,也因此遭到了孫傳芳的虐殺與侮辱,得知父親悲慘遭遇之後的施劍翹寫下了“被俘犧牲無公理,暴屍懸首滅人情。痛親誰識兒心苦,誓報父仇不顧身”,可見悲傷之情。”的詩句。

一弱女子刺殺孫傳芳後得到天津人民的同情 最後得到特赦

從此,施劍翹走上了為父報仇的慢慢長路。

一、

施劍翹,原名施谷蘭,從小她就受到父親的寵愛,雖然待字閨中、也裹足(後為父報仇,她去醫院做了腳趾拉伸手術,以求行動方便),但是,她的父親為其請老師教授學問,18歲的時候,施劍翹從天津師範學校畢業。

但是,兩年之後,施劍翹的父親就慘死,這個手無縛雞之力的20歲女孩,決定不惜任何代價都要為父報仇。

但是,她這樣的一個小女子哪有那麼容易接近、刺殺大軍閥孫傳芳,施劍翹將目光投向了在直系軍中任團長的哥哥施中誠的身上,施中誠雖然答應了為養父施從濱報仇,但是,官越做越大的他,越來越開始貪圖享受、膽小怕事。

一弱女子刺殺孫傳芳後得到天津人民的同情 最後得到特赦

怕受到牽連、榮華富貴不保的施中誠,勸施劍翹放棄報仇的想法,生氣、憤怒、心灰意冷的施劍翹給他寫了封信,以斷絕兄妹關係。

二、

雖然施中誠靠不上了,但是,施劍翹並沒有放棄為父報仇的信念。當年與施從濱一起被俘,由於官小得到孫傳芳釋放的施國憲,來到了施劍翹身邊。

此時在閻錫山手下任職的施國憲,深深的被施劍翹吸引,他向其求婚,並答應婚後一定要替施從濱報仇,但是,婚後的施國憲官越做越大,忘性也越來越大,他在施劍翹面前絕口不提為施從濱報仇的事。

一弱女子刺殺孫傳芳後得到天津人民的同情 最後得到特赦

對丈夫心灰意冷的施劍翹帶著孩子回到了天津,同時,她也得知大軍閥孫傳芳已經下野,也居住在天津。

三、

1935年秋,也是施劍翹的父親施從濱慘死十週年的日子,仍未能為父報仇的她心急如焚,終於,經過多日的追蹤、觀察,施劍翹得到了手刃殺父仇人孫傳芳的機會。

1935年11月13日,施劍翹在居士林的佛堂將孫傳芳用勃朗寧手槍射殺,現場頓時混亂不堪,而施劍翹大聲的說道:我叫施劍翹,今日為父報仇,絕不傷及無辜,並向人群散發早已準備好的《告國人書》,然後,她從容的向警察局走去。

一弱女子刺殺孫傳芳後得到天津人民的同情 最後得到特赦

此事一下子轟動了整個天津,天津的多家報社也相繼報道,受理此案的天津地方法院認為:如此縝密的復仇行動,絕不是一個弱女子所為,背後肯定有什麼主謀。

不過,施劍翹向法官說明了情況,並說道一人做事一人當。由於社會大眾對惡貫滿盈大軍閥孫傳芳並沒有什麼好感,天津社會各界都呼籲國民政府能夠特赦施劍翹。

一弱女子刺殺孫傳芳後得到天津人民的同情 最後得到特赦

1936年10月20日,國民政府在輿論的壓力下,特赦了施劍翹。之後,施劍翹又積極的投身到了抗日救國的事業當中,在抗日戰爭當中,她募集到的款項能夠購買三架飛機。

施劍翹隱忍十年為父報仇的意志,讓人敬佩不已,她的愛國情懷更是讓人心生敬佩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