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南宋軍隊孱弱的戰鬥力,可以滅了蒙古,把蒙古騎兵趕出草原嗎?

元太祖

當1227年8月成吉思汗駕崩時,黃金家族發現他們面臨一個巨大問題。

鐵木真活著的時候,問題不大。

鐵木真死後,如何把帝國傳承下去,出現了一個巨大的麻煩。

蒙古的生活方式,因為是草原部落。基本上沒有“固定資產”。基本上所有的東西,包括中軍大帳,都可以放在馬背上,打包帶走。

在成吉思汗以前,他們從未擁過有巨大的財富。嚴格意義上來講,蒙古人在草原上,未擁有真正意義上的城市。

而成吉思汗的身後,是無數的城池,無數的人口和幾千萬平方公里的龐大土地。

蒙古的傳統,是類似於“分封制”。

父親死後,他的財富、土地和軍隊,會平均地分給他的幾個兒子。

蒙古的傳統是“幼子守灶”,亦稱幼子繼承,由最小的兒子繼承父親的社會地位。但總的來說,財富基本上是均分的。

而中原王朝,實行的是“帝制”。

自商鞅變法後,秦始皇掃平六合,“郡縣制”取代了周朝的“分封制”。以後中國的王朝都由皇帝來統治。

皇帝死後,他的財產全部給那個最幸運的兒子,並獲得他99%的財富和100%的皇權。

而另外不那麼幸運的兒子們,雖然頂著“親王”的頭銜。被尊稱為王爺,實際上跟公務員也差不多。

1227年8月,成吉思汗死後。他的繼承人,選擇了“分封制”。

以南宋軍隊孱弱的戰鬥力,可以滅了蒙古,把蒙古騎兵趕出草原嗎?

分裂

那麼以宋軍羸弱的戰鬥力和腐敗透頂的官場,宋軍可以打敗蒙古麼,全殲蒙古麼,可以把威武的蒙古騎兵,徹底趕出草原,趕到荒漠去麼。

答案是可以的。

只要你簡單地做到一件事。

遼金宋元時,西夏之外,還有一個東夏。大遼之外,還有一個西遼。

在東北,還存在過一個渤海國。

但無論這些國家多麼弱小,假以時日,他們都可以滅了蒙古。

為什麼,因為你只要看看蒙古人都做了些什麼就知道了。

成吉思汗死後,他的國土被分為四塊。長子的欽察,次子察合臺,老三窩闊臺,老四拖雷。

此後,這四大汗國繼續分裂。十年之內,欽察汗國就分裂成三塊。察合臺汗國被幾個王爺控制。

窩闊臺汗國在大汗死後,開始政治鬥爭。先是失去汗位。然後被分割成幾塊。

三個王爺瓜分察合臺汗國之後,每一個王爺,再把他的領土和財富,分給他們的幾個兒子。王朝繼續分裂。

成吉思汗死後不到100年,四五代人,中亞西亞地區,已經分裂成十五六個汗國。每一個王爺都有幾萬人馬,巴掌大一塊土地。

而這也不是結束。俄羅斯從蒙古人手中獲得獨立。不是蒙古騎兵在戰場上戰敗,而是蒙古繼續分裂。

他們從幾十萬平方公里的“汗國”。分裂成幾萬公里的小國。小國繼續分。最終分裂成部落,分裂成帳篷。

三百年以後,到1500年突厥人開始反攻蒙古時,整個成吉思汗的遺產,已經看不見什麼大型的國家。

全都是一簇一簇小型的部落。每一支二三千人,最終被新興勢力吞噬乾淨。

南宋可以滅亡蒙古麼,可以把蒙古騎兵們全都趕去陰山以北麼。

可以。

只要南宋頂住最初的幾十年攻擊,等蒙古的英雄人物們統統死光。然後分到他們的兒子手中。

蒙古就會分裂成幾個威脅不大的小國。只要你能扛,繼續死守,蒙古就會分裂成幾百個部小國,繼續分裂成幾千幾萬個巴掌大的小部落。

忽必烈

蒙古出了一個天才般的英雄人物鐵木真,把他們凝固成一隻鐵拳。而鐵木真死後,他們是否又要分裂成一團散沙?

傳統的力量是強大的。在黃金家族的歷史裡,雖然仍出現了強有力的英雄豪傑,例如蒙哥,旭烈兀,海都,阿里不哥。但總體而言,蒙古是不斷走向分裂的。諸國的面積也越割越小。

一直到出現了一個叛逆者,一心漢化的忽必烈。

和他的兄弟們不同。忽必烈他想當皇帝。

蒙古的貴族們,抨擊忽必烈不守祖宗家法。實行漢制。但真正對忽必烈有吸引力的,是皇帝的寶座。

忽必烈想打下了整個中國之後,就不必再分割出去。一代一代完整的,中國都可以作為一個整體,交到他的子孫手中。

忽必烈喜歡“帝制”,意味著他不必再參加斡難河的部落大會。不必再按照蒙古傳統分割族帳。雖然中國對忽必烈沒有什麼感情,但“皇帝”卻是難以抗拒的一塊大蛋糕。

拋棄分封制,改為“郡縣制”。是一件大事情。這意味著整個國家政體,上層結構全部都要變掉。

他聽從劉秉忠的意見,改國號為“大哉乾元”。草原各部落紛紛指責忽必烈拋棄蒙古傳統。忽必烈因此失去對蒙古本土各部的號召力。但忽必烈也不為所動,一心一意經營著他的中國皇帝。

以南宋軍隊孱弱的戰鬥力,可以滅了蒙古,把蒙古騎兵趕出草原嗎?

但“郡縣制”的副作用也是明顯的。

作為一個皇帝,忽必烈沒有能力,管理如此廣袤的土地。蒙古人雖然能打下歐亞大陸,不代表他們可以管理歐亞大陸。

歷史是一場長跑。

“郡縣制”的結果,皇帝一定會發展出龐大的官僚結構。要有宰相,御史、太尉、司徒、尚書,知府,道臺,知縣,一級一級的公務員。

龐大的官僚體系,則不可避免地帶來貪汙腐化,互相扯皮,權力傾軋,生活糜爛。

蒙古人的文官制度,遠遠地遜於漢人儒制。

一般一個漢人王朝,成立初期銳氣磅礴,旭日初昇,效率很高,貪汙也很少。能獲得迅速的發展。

而到了三百年左右,王朝末期,則貪汙腐敗橫行。朝廷財政崩潰。軍隊不加鍛鍊,戰鬥力低下。

而蒙古王朝,他們的文官系統人才,遠遠小於儒家。

才一百年不到的時間。漠北的蒙古諸部,已經徹底退化成部落。

隨忽必烈進入中國的蒙古軍團,主要分佈駐紮在大都(北京)附近。五代人下來,也沾染了吃喝嫖賭。雖然蒙古騎兵戰力天下無敵,可軍官們卻變成了肥豬。

這也就是最後元末大起義時,蒙古的中央軍團,壓制河北,而獲得的戰果卻不多。

他們仍是一支精銳望而生畏的力量。

但兵是由將帶的。將軍們是一群溜鬚拍馬奉承賄賂的小人。

運氣

鐵木真是蒙古人的英雄。每一個蒙古人,講起成吉思汗,都是兩眼放光。每一場蒙古復興的口號,也都是重現成吉思汗的榮光。

歷史是一場長跑。不僅僅是軍團的會戰,英雄人物史詩一般的盛跡。

對於歷史來說,更重要的是政體和國運。

蒙古人缺乏效率,嚴謹的“政體”。就算有一個英雄,能讓他們盛極一時。

但政體的事情不解決,終究還是要走下坡路的。

蒙古傳統的“分封制”,決定了他們一定會分成一盤散沙。哪怕有一個英雄人物帶領他們取得無上的輝煌;不到100年,蒙古就會四分五裂。這個死穴,至今蒙古人自己都沒想清楚。

而蒙古如果學習中原漢人的“帝制”郡縣制。則毫無疑問會出現貪汙腐敗,精銳兵團越來越腐朽。原本草原上的雄鷹,被養成肥豬。

中原漢族的王朝,可以堅持300年。蒙古人100年就腐化失去戰鬥力了。

其實這事,還真是靠運氣。成吉思汗興起的時候,正好是宋歷320年,金朝120年。

以一個新王朝,對一個腐朽的末期王朝。蒙古人獲得了了巨大的勝利。

但歷史是一場長跑。下一次的運氣則不站在蒙古人一邊了。

以南宋軍隊孱弱的戰鬥力,可以滅了蒙古,把蒙古騎兵趕出草原嗎?

下次再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