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虛幻的故事:梁山好漢征伐遼國

《水滸傳》中虛幻的故事:梁山好漢征伐遼國

小說《水滸傳》裡梁山好漢招安後,征伐遼國,迫使遼國納表稱降。這是一個作者施耐庵杜撰出來的故事。

歷史上遼國和大宋的戰爭基本上都是遼國大勝,契丹人不僅在東方屢敗宋朝,即便是遼滅亡後,契丹人在中亞建立的西遼也擊敗了塞爾柱土耳其帝國。

當時塞爾柱土耳其帝國的蘇丹桑加爾在以色列擊敗了十字軍,又在東歐巴爾幹俘虜了塞爾維亞和克羅地亞的國王,強娶了塞爾維亞國王的姐姐做老婆,但桑加爾的大軍在今天烏茲別克斯坦的跟西遼軍隊進行了世界軍事史上著名的卡特萬戰役,卡特萬戰役西遼軍隊獲勝,顯赫一時的大塞爾柱帝國就此崩潰,被塞爾柱土耳其人欺負的歐洲人聽到這個消息非常興奮,羅馬教皇給西遼契丹大漢耶律大石一個榮譽稱呼“普萊斯特·約翰王 ”,普萊斯特·約翰王就是西遼大汗耶律大石!

《水滸傳》中虛幻的故事:梁山好漢征伐遼國

一直以為戰爭是一個嚴謹精密的過程,儘管有隨機因素在裡面,但是勝負往往取決於雙方的物質條件,精神士氣,外部條件和決策能力等等。

高俅征討梁山之所以失敗,除了他本人不是帶兵的料,還和戰場在梁山水泊宋軍施展不開和宋軍的腐朽有關。事實上,若是在陸地上正面較量,梁山軍就未必能勝。而且還應該注意到,梁山軍的前身是土匪,宋江等一干人在山上時還時不時需要四處劫掠以供給軍需,這樣的軍隊在戰鬥意志和紀律方面肯定還是比不過正規軍的。

同樣,招安後梁山內部也出現了不少問題,對遼的戰爭很多人是不願意去打的。此外,梁山軍多為步軍,遼軍多騎兵,以近乎純步兵的軍隊對抗胡騎,誰優誰劣很明顯了。這樣以來,軍事上不夠過硬,內部不和諧的梁山軍要放棄水泊梁山的地理優勢去征討擅長平原作戰的遼軍,後面還有高俅蔡京一類的人在制肘,竊以為雖世之名將,實難周全。

《水滸傳》中虛幻的故事:梁山好漢征伐遼國

況且遍觀歷代中華伐胡,皆舉傾國之兵,動天下之力。如果孤軍深入,敵方遊而不戰,急切難尋,後勤運輸補給將受到對方機動能力強的騎兵嚴重威脅,說不定就全軍覆沒了。只有全面出擊,壓縮對方迂迴遊擊空間,友軍之間互相保護側翼,才能有效剋制騎兵的機動性。且不說北宋有無對遼的全面出擊的能力,即使是有,以當時宋軍的整體戰鬥力,那也是一場幻滅。因此,梁山軍徵遼,若深入則全軍難保,若不深入則征討無功,回去必然被高俅等人所讒。即使宋江等人找到了和遼軍正面一戰的機會,梁山軍卻未必有能力和遼軍一戰。

《水滸傳》中虛幻的故事:梁山好漢征伐遼國

之所以杜撰梁山好漢伐遼的故事,估計與施耐庵所生活的年代有關,施耐庵生活在元末明初,估計作為漢人,他應該親自感受或者看到很多蒙古人對漢人的欺凌,由於歷史侷限,在他的眼裡蒙古人與宋時的遼人沒什麼區別,所以在創作水滸傳時將現實生活中所受的壓迫寄希望於梁山好漢一樣的人來打抱不平 ,於是杜撰出了梁山好漢征伐遼國的事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