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赴台後爲什麼沒有爲難閻錫山,而爲難了小諸葛白崇禧?

範東臣


一九四九年淮海戰役後,蔣介石失去自己最後的王牌軍後企圖與共產黨和談,這個無力的條件當然得不到回覆。之後,他就率領自己的嫡系遠赴臺灣,國民政府的官員,軍官將領和政教文衛的知名人物再加上他們的家屬,浩浩蕩蕩百萬人民遷移到臺灣。但是,他自己總得找個理由去解釋自己的失敗,這時候白崇禧就撞到了槍口上。

首先,身為桂系軍閥的白崇禧生有反骨,從來不聽委員長的話。他在蔣介石節節敗退的時候一點援助都沒給,擁兵自重,十分囂張,老蔣想要殺雞儆猴重振自己的威信,第一個人物想的就是他。其次,這個二貨到達臺灣後,還不瞭解自己的處境,試圖通過美國人之手重新建立國民政府推選新的領導人,自己願意當美國人的走狗。這條消息流傳到委員長的耳朵裡,可是把老蔣氣壞了,立馬派軍統特工對他進行暗殺。

但是白崇禧還是有點手段的,憑藉自己手下人的忠誠勇猛,多次倖免於難。最後,英雄還是難過美人關,他生平最愛女色,被老蔣的女特工刺死在床上了。

至於老蔣為什麼不動閻錫山,理由更多了。閻錫山作為當初山西的土皇帝,在執掌軍隊搶地盤的同時還不忘記帶動經濟,山西的經濟形勢喜人還曾經受到委員長的褒獎呢!他制定很多改革法案,改善山西的基礎設施建設,建立更為健康的經濟環境。

他知人善任,大膽任用自己留學時的日本同學作為顧問,以日本軍隊訓練的方式來培育自己的武裝力量。晉系部隊雖然是輸了,但也是為委員長而戰的,蔣介石還是比較欣賞這支部隊的。關鍵的是閻錫山還懂得審時度勢,在老蔣最失意復出時,主動辭去自己國防部長的高職,選擇當一個沒有實權的評議員。回到臺灣後的他還一直研究如何重回大陸,期間發表著作二十餘本,將自己的忠心呈現出來。

老蔣也常在會議中以他為榜樣,鞭策其餘人也有一顆重回大陸的心。最後,他還是蔣氏父子之間的紐帶,兩代人對他都是十分敬重,沒有理由去動這個卸掉要職的老人。

所以,你說老蔣是殺一個亂臣賊子還是動一個人心所向的忠臣?人要學會掩飾自己的野心,一旦你的實力跟不上你的野心,引來的只會是殺身之禍。

以上。


木劍溫不勝


其實這是個偽命題,因為說不上對誰好對誰不好,更談不上為難誰不為難誰,他們兩人蔣介石都沒有“放過”。

閻錫山曾經在中原大戰中逼迫蔣介石下野,而白崇禧也沒有安生過,一直跟著李宗仁東奔西跑,只希望有朝一日推翻蔣介石。


▲閻錫山(左)與白崇禧(右)

他們兩人都給蔣介石製造了不小的麻煩,如果說兩人真的受到了為難,其實我並不覺得是意外。而兩人都能夠善終,已經是蔣介石做出的最大讓步。

蔣介石這裡顯得比較大度了,對於這兩個“造反”的人,不僅沒有讓他們做韓復渠第二,反而是在臺灣好吃好喝的供著,但是也僅限於好吃好喝招待著。

蔣介石與閻錫山、白崇禧的瓜葛

蔣介石為了建立獨裁統治,在1929年準備召開大會,排斥異己擴充嫡系。因此難免會侵壓其他軍閥的勢力,其中尤以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反對為最。隨後引起了全國諸多軍閥的反對,最後造成了百十萬大軍對峙,戰爭一觸即發的場面。

中原大戰前期蔣介石被打的一退再退,如果不是張學良的支持,估計蔣介石當時就涼了。張學良一開始也被擁為中華民國陸海空軍副總司令,是專門討伐蔣介石的部隊。

▲張學良、張作霖、蔣介石

雖然他老爹沒了,但是他習得老爹張作霖的一點點智慧。觀望一段時間後,在最重要的時刻突然出擊,一舉扭轉了敗局。

中原大戰結束以後,閻錫山做起了軍閥最常做的事情——全國通電下野。隨後居住在天津了,然而仍然遙控著山西的大權。

如果說蔣介石與閻錫山最直接的衝突在哪?其實就在中原大戰,至於閻錫山後期固守山西,不允許蔣介石插手這種事情,在蔣介石那裡完全是小事情。

如果蔣介石真的想搞閻錫山,那麼他完全可以在中原大戰結束以後,派遣部隊駐紮在山西。哪會有後來的土皇帝閻錫山,這還不是蔣介石給閻錫山放水,才讓他重新掌握了山西大權,在這一點閻錫山甚至需要去感謝蔣介石

而白崇禧其實一直都在和蔣介石作對,當然也不是說沒聽話,可還是作賤蔣介石的時候比較多。

▲白崇禧與李宗仁

比如說在北伐戰爭的時候,白崇禧聯合李宗仁逼宮蔣介石,要求其立刻下野。而說出的理由更是很好笑的“不宜以個人地位而犧牲黨國大計”,很快中央大權就被他們桂系軍閥掌控。一直到了當年的十月份,大權才重新回到蔣介石手上。

而蔣介石能夠坐到那個位子,肯定是有兩把刷子。為了反制白崇禧,蔣介石也是做出了“拉胡(漢民)倒桂”的計劃。後來更是要派人刺殺白崇禧,逼的白崇禧不得不跑出國門躲避。這個時候蔣介石對於白崇禧可謂是恨之入骨,巴不得殺了他,其實兩人矛盾說到底還是動了對方的利益。

天下沒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這句話用在兩人身上也很合適。倘若兩人任何一方示弱,並且不觸動或者是無法觸動對方的利益後,雙方都會給對方留下活路。就像白崇禧逃到臺灣後,蔣介石只是給了他冷板凳,並沒有要了他的命。


▲蔣介石晚年

如果閻錫山與白崇禧只是因為上面幾檔子事情,才造成了兩人在臺灣的窘迫,那真的要說你太小看蔣介石的胸懷了。其實這些侵壓只是軍閥之間的小打小鬧,就像通電下野一樣,誰都沒當真。兩人到了臺灣後的局面,其實是因為臨走前的另一件事

臨走前的孤注一擲——保了小命

先說閻錫山!在這麼多的軍閥裡面,閻錫山所固守的太原,在我軍的猛烈攻擊下,還能撐了半年之久。對於這一點,閻錫山已經在蔣介石的心裡位置加很多分了。而閻錫山失敗後,也很快的跑到了南京投奔蔣介石。

但是好巧不巧,閻錫山趕上了李宗仁要推翻蔣介石。自古以來站隊都很重要,一個不慎就是萬劫不復。閻錫山作為山西土皇帝,雖然有個土字,但是後面的皇帝也不是瞎吹出來的。他選擇是兩邊押寶,雖然聽從李宗仁的安排,但是真正去做之前,也會跟蔣介石商量。


▲閻錫山

閻錫山的隊雖然沒有站死,但是對於蔣介石來說已經夠了,足以保下閻錫山的性命。但是也只是可以保命,想往更高的位置爬是很難了。

閻錫山剛到臺灣的時候,可謂是躊躇滿志。寫了兩百多萬字的文獻,專門用來研究如何反攻大陸。同時他也是站死了蔣介石,為其兒子蔣經國鋪路。因此一開始的時候,在很多事務上面,蔣經國經常會去找閻錫山商量。

但是人很容易被衝昏頭腦,閻錫山不知道哪根筋不對。經常在發表演講的時候,大批痛批蔣介石的錯誤,直指黨內不團結等原因。氣的蔣介石要直接改組行政院,嚴重削弱閻錫山的勢力。

閻錫山本來想以退為進,提出辭職的申請。但是此舉可謂是正中蔣介石的下懷,直接批准閻錫山“告老還鄉”。失去大權的閻錫山,也是看清了眼前的局面,去求蔣介石肯定不可能,因為拉不下臉,乾脆也就認輸了。不久之後就搬到了深山老林住著了,從此永遠遠離了政治。

▲蔣介石與白崇禧

閻錫山其實還好點,大多數的時候還是和蔣介石的目標一致。但是白崇禧作為李宗仁的堅定擁護者,可是一直找機會要扳倒蔣介石。如果真的要殺一個人,那這個人肯定是白崇禧。但是白崇禧臨來臺灣前做了一件事,才保住了他的小命。

之前也講到了李宗仁在解放戰爭末期,準備扳倒蔣介石。除了依靠美國方面的支持,國內對其支持最大的就是白崇禧了。兩人一直都有合作的基礎,扳倒蔣介石更是有著豐厚的經驗,兩人的合作再合適不過了。

但是等到李宗仁真的成功後,白崇禧發現自己被騙了。兩人在合謀之前,李宗仁曾經給白崇禧畫過很大的餅。但是當時以我黨的勢頭,無論是誰掌權都是回天乏術。所以在李宗仁掌權後,還是隻能眼睜睜的看著解放軍渡過長江。

白崇禧的勢力不僅沒有李宗仁所說的擴大,反而在一點點的縮小,還不如當初跟著蔣介石。所以在李宗仁奪得了位置後,白崇禧就什麼都不給李宗仁做了。而蔣介石也看清楚了兩人之間的矛盾,準備從中插一腳。


▲白崇禧、蔣介石、李宗仁

因此他聯繫白崇禧,告訴他“我們倆之前關係一直都很好,現在卻出現了這樣的事情,但是不管怎麼樣我支持你在大陸的做法”。白崇禧也是很意外,沒想到蔣介石竟然不怪自己。

在臨逃跑之前,李宗仁曾經叮囑過白崇禧“你可千萬別去臺灣,否則蔣介石不會放過你。”

可是這次白崇禧沒有像往常一樣,繼續相信這位老大哥。而是先跑到了香港住了一段時間觀察情況,最後才決定跑到臺灣。

其實到臺灣的時候白崇禧還受著傷,光桿司令一個對於蔣介石來說沒有任何威脅。蔣介石也沒有必要冒著大不諱,去殺掉白崇禧,至於閻錫山更是沒有必要。然而一些事情發生了就是發生了,世界上沒有後悔藥。就算是你現在改的再好,蔣介石也不可能原諒

所以說到了臺灣後,蔣介石對於兩人誰都沒有放過,至於他們的性命肯定不會威脅。畢竟大家都是一個繩上的螞蚱,蔣介石真出手壓力也會很大。不說白崇禧,人家閻錫山可是辛亥革命的元老。

▲閻錫山與白崇禧

所以也就沒有了為難誰不為難誰之說,因為兩個人在蔣介石這裡都不好過。兩人一直都被蔣介石派遣的侍衛24小時貼身“照顧”,甚至是白崇禧家門口就是警察局。

至於後來所說蔣介石殺害白崇禧,更是不可能了。白崇禧死的時候已經七十多歲了,殺死他的意義其實不大。如果說是蔣介石報復,那白崇禧就不可能在臺灣活了十幾年。而白崇禧的兒子後來也站出來闢謠了,老人是死於心臟病。


史之策



1948年下半年,解放軍在國內各戰場上都開始展開反攻,國軍全面敗退,連最後的防禦體系重點防禦都沒法保障了,蔣介石剛當了半年的總統眼看著就幹不下去了。

這時候,就開始有人攛掇,內戰是蔣介石挑起的,現在戰爭發展到這個地步,敗局已定,只有蔣介石辭職,才能和共產黨談判。

而且,美國這時候也對蔣介石比較懷疑,認為他不適合繼續主持國民黨政府,也無法與共產黨談判議和,所以,美國在援蔣問題上態度曖昧。

到下半年,情況愈演愈烈,宋美齡親自赴美遊說,雖然美國政要面子上都很客氣,但在關鍵的援蔣問題上仍然毫無表示。蔣介石意識到,美國是不想幫他繼續打內戰了。


國民黨內部的一些反蔣勢力這時候就開始私下與美國政客聯絡,希望能避蔣退位,換政治上更有號召力,也有可能與共產黨達成和平的人上來主事。這個人選就是時任國民政府副總統的李宗仁。

到年底,蔣介石仍然戀棧不已,希望能在戰場上挽回敗局,苟延殘喘。但隨著三大戰役相繼以解放軍的勝利告終,國軍已經完全失去了賴以維持其統治的本錢。

尤其是淮海戰役。自古以來,守江必守淮,只有守住淮海防線,才有可能劃江而治。江淮防線失守,就是想劃江而治坐半壁江山也不可得。所以,蔣介石對淮海戰役極其重視。

在淮海戰役的第一階段,華東野戰軍在粟裕指揮下,先殲滅了黃百韜兵團,然後中原野戰軍又包圍了黃維兵團。蔣介石電令杜聿明集團的三十萬人出徐州去解圍,結果出城沒多遠就被解放軍包圍。


這時候,唯一還有能力救援黃維兵團的,就只有在華中地區按兵不動已久的白崇禧集團了。

就在這種軍事和政治形勢都極端複雜的情況下,白崇禧積極鼓動蔣介石退位,支持李宗仁上臺,主持和談。最後,蔣介石被迫在1949年元旦宣佈退位,由李宗仁出任代總統。

之後,雖然白崇禧派張軫兵團東援,以解黃維兵團之圍,但白崇禧並沒有盡全力,而是有所保留的。

因為,從白崇禧的角度看,蔣介石賴以維持統治的就是黃埔系軍隊,黃埔系存亡與自己無關,只與蔣介石有關。黃維就是黃埔系,一心忠於蔣介石。黃維兵團覆滅會迫使蔣介石下野,但只要桂系還保留著主力,就仍然有資本和共產黨談判,劃江而治。

軍人干政本來就已經是大忌,白崇禧這時候積極參與挖蔣介石牆角,蔣介石已經懷恨在心。加上在關係到自己嫡系軍隊的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白崇禧還從派系角度出發考慮問題,置蔣介石於不顧。

從蔣介石的角度看,白崇禧這種做法當然是落井下石,釜底抽薪,以軍事脅迫來達到政治要求。這是蔣介石特別不能容忍的事。所以,蔣介石認為這是白崇禧在關鍵時刻在他背後捅刀子。

蔣介石這個人,有時候也挺大度,對很多反對過自己的人都留有餘地,沒有置於死地。比如閻錫山,歷史上曾多次參與反蔣,甚至在1948年下半年倒蔣時,閻錫山也是積極分子。但在中原大戰的關鍵時刻,閻錫山倒戈,投靠蔣介石,是幫助過蔣介石的。閻錫山在山西確實拒絕中央軍進入,但閻錫山並沒有以武力在關鍵時刻威脅過蔣,所以蔣對他並沒有太大太深的仇恨。

但蔣介石又是非常小心眼的,對有些事可以容忍,有些事則會一直記恨。尤其是以軍事或武力威脅自己的,蔣介石歷來從不原諒。比如張學良發動兵諫,代價就是被終生軟禁。白崇禧在關鍵時刻以軍事要挾蔣,這是蔣死活都不能原諒的事。

大陸解放前,李宗仁率領國民政府遷往廣州,解放後則遷往香港觀望形勢,後來看沒有希望了,就直接去了美國。白崇禧則選擇了去臺灣。李宗仁曾經勸白別去,白不聽。後來蔣果然不能容忍白崇禧,白在臺灣處處被提防,被限制,甚至多次被特務設計暗殺。

暗殺白崇禧是否出於蔣介石授意不太好說,但蔣介石內心恨白崇禧恨得要死,這是肯定的。

《大路朝天:中國道路與中國革命》

出版:中信出版社2018年3月


蕭武


一切問題請先搞清楚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先說閻錫山。去臺灣後,蔣介石沒有為難閻錫山嗎?蔣介石到了臺灣之後,吸取了在大陸的教訓,準備嚴肅整黨,建立個人的絕對專制,在這種情況下,之前的國民黨大佬們,到了臺灣,可以說沒有一個受到重用的,受到重用的都是蔣介石的黃埔嫡系,如陳誠等。再說了,到了臺灣的這些軍閥們,手下都沒剩幾個兵了,有兵的時候你是大爺,沒兵的時候,老蔣念著舊情,沒殺了你們這些當年的對手就是好的了。

閻錫山到了臺灣,他頻頻召開新聞發佈會,反覆宣傳到臺後的施政方針,並多次發表演講,批評國民黨內的不團結,總結在大陸失敗的經驗和教訓。這樣做的後果就是差點把老蔣氣死,本來給他的就是個“行政院長”、“國防部長”的虛職,1950年蔣介石改組行政院,把閻錫山的人全換掉了,氣的閻錫山打算以退為進,提出辭職,誰知正好中蔣介石的下懷,蔣介石直接給批准了。

閻錫山沒辦法,只好真的辭職了,辭職第二天就把家搬到了臺北地處偏僻的麗水街,開始一心寫書,後來又搬到了陽明山邊的菁山居住,一邊著述,一邊除草種地,打發時間,直到1960年去世,享年77歲。

再看題主說的被蔣介石為難的小諸葛白崇禧。1948年,白崇禧聯合李宗仁倒蔣,導致蔣介石1949年初被迫下野,後來李宗仁逃往香港,白崇禧則孤身奔赴臺灣。到了臺灣後,白崇禧確實沒有得到蔣介石重用,只擔任了個“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的職務,1966年去世,享年七十三歲。

看白崇禧有沒有被蔣介石為難,我想白崇禧兒子白先勇應該最為知道。白先勇在很多場合多次說過,白崇禧去臺灣是自願的,而且去之前就知道肯定會受冷落。到了臺灣之後,白崇禧的行蹤確實有人跟蹤,但蔣介石和陳誠都曾坦誠的跟白崇禧說,這是必要的保護措施,陳誠還說他做“副總統”也是如此,也有人跟,當時就是這樣的制度。

1946年,蔣介石(中)與參謀總長何應欽(左)、副參謀總長白崇禧(右)

以上,在臺灣,白崇禧不算是被蔣介石為難,若說為難,閻錫山比他受的為難大的多。


漁樵侃史


白崇禧,一生不把蔣介石看在眼裡;請看下列事實;

1927年8月,白崇禧和他的新桂系成功推動南京國民政府與武漢國民政府的合流,史稱“寧漢合流”,逼迫蔣介石下野。

1929年,新桂系與蔣介石因爭奪國民政府領導權爆發了“蔣桂戰爭”,河北的新桂系部隊土崩瓦解,白崇禧隻身逃到國外。

1934年底,蔣介石圍剿長征中的紅軍,白崇禧和他的新桂系除在“湘江戰役”(11月27日—12月1日),出動部隊側擊過紅軍少共國際師外,採取消極態度,既不允許紅軍入境廣西,也不允許蔣介石的中央軍尾隨入境。對過境廣西的紅軍網開一面,“打尾不打頭”,還將尾隨紅軍進入廣西的中央軍一部繳械,在蔣介石承諾中央軍不進駐廣西后,才將人槍交還。

1947年11月,為圍剿挺進入大別山的劉鄧大軍,國民黨國防部九江指揮所正式成立,這是白崇禧擔任國防部長以來,蔣介石首次給他掌兵權力。白崇禧趁機提出;“守江必守淮”戰略原則,主張華中只在蚌埠設一個華中“剿總”戰區,集中控軍於江淮地區,鞏衛固首都南京。但蔣介石不想讓白崇禧擁有重兵,設了徐州“剿總”,讓劉峙指揮;將華中“剿總”設在武漢,讓白崇禧去指揮長江上游北岸部隊,併名正言順免了他的國防部長職位。

1948年底,隨國軍在東北戰場失利,國民黨預感淮海會戰將爆發,決定由白崇禧統一指揮華中和徐州兩個“剿總”所屬部隊,集中兵力保衛南京。這本是白崇禧當初提出、被蔣介石否定的計劃,白崇禧當然負氣不幹。後來蔣介石電令將華中“剿總”所轄的黃維兵團和張淦兵團東調去參加徐蚌會戰。黃維繫蔣的嫡系,白崇禧放行;而張淦兵團是白的老家底,白堅決不讓他們去送死,氣得蔣蔣介石摔電話大罵“娘希匹”。

1949年1月21日,蔣介石被迫下野,白崇禧力挺本家大哥李宗仁,策劃與共產黨“劃江而治”,將他的部隊集中在武漢,確保老根據地廣西。這種“自私”令蝸居溪口的蔣介石無可賴何。

1949年12月30日,退守海口的白崇禧,收到心腹李品仙從臺灣發來的信息,蔣介石許願讓他當行政院長,他才下決心乘專機飛入臺灣。

從此,對他恨得刻骨銘心的蔣介石,先用他對抗抵消李宗仁在海外反蔣活動影響,然後一擼到底,由保密局特務終身監視。

“小諸葛”一生精明,但最終自投羅網,被蔣介石算計。

閻錫山,大儒,深諳官場兇險,處事中庸,審時度勢,善於變通,成為政壇不倒翁。他有至多語錄,摘錄幾段,可窺見他的城府之深。

“頭等人是做了不說,二等人是做了再說,三等人是說了就做,四等人是說了不做,五等人是說也不說”。

“管人須知識、能力、人格,均足以領導人還能通人情,有方法、善言語、能勤勞、以指揮人,方能盡人之所長”。

“善爭者與天爭,不與人爭。與人爭,勝亦有限;與天爭,勝則無窮”。

如果覺得這只是文鄒鄒誇誇其談,請看,閻錫山一針見血來真的;

“什麼叫政治”?”就是讓對手下來,咱們上去!”

“什麼叫宣傳”?”就是讓大家都認為咱們好,別人不好!”

閻錫山與蔣介石沒有交惡的記錄,他去臺灣,因“健康問題”辭入行政院長職,閒賦,有老家帶來的金銀,衣食無憂,善終。


諶人


蔣閻、蔣桂的歷史關係是不一樣的。

一、蔣桂矛盾遠大於蔣閻矛盾。

蔣桂之間明爭暗鬥了二十多年,矛盾至深。蔣介石三次下野都有桂系在背後運動,尤其是在全面抗戰爆發前,蔣桂之間斷斷續續打了七八年仗。相比之下,蔣閻之間矛盾則要淺得多,蔣閻只是在中原大戰期間打了半年仗,雖然此後蔣介石一直在挖閻錫山的牆角,但閻錫山始終不敢公開挑戰蔣介石。

二、蔣桂閻之間的實力對比變化走勢不同。

桂系在蔣桂戰爭之前,其實力一直在走上坡路,但蔣桂戰爭一戰使桂系元氣大傷,然而抗戰期間桂系實力又得到了一定恢復,成為這段時期極少數實力增長的地方軍閥之一。在解放戰爭期間,桂系基本採取隔岸觀火的態度,中南作戰之前並未受到嚴重打擊,且對內拉攏了不少雜牌,形成了以桂係為中心的政治軍事集團,對外又得到了對蔣不滿的美國人的支持。而且桂系在抗戰以來的許多政治活動,軍事行動,人事變動上與蔣頻頻爆發矛盾。淮海戰役期間甚至發生扣住武漢的輪船,不準蔣軍調動的嚴重事件。當蔣介石在三大戰役慘敗後,桂系趁機跳上前臺逼宮。所以,長期以來蔣介石對桂系可謂懷恨至極。相比之下,閻錫山在中原大戰失敗後,始終未能恢復,抗戰期間山西大部被日軍佔領,綏遠的傅作義自立,抗戰結束後,山西大部又成為了解放區,閻錫山僅僅控制了晉中部分地區,處境十分艱難。閻錫山長期以來嚴重依賴蔣介石的支援,造成了事實上的附蔣狀態,盡其諂媚討好蔣介石,所以蔣對閻之恨要輕得太多。

三、閻白在臺灣的處境不同。

閻錫山和白崇禧都是被騙到臺灣的。與白崇禧不同,閻錫山是晉系唯一的領袖。閻錫山被困臺灣後,親信餘部沒有任何反蔣的行為,閻錫山本人也隱居山林,低調度日,且他年事已高,身體不好,自然不易引起蔣介石的注意。相比之下,白崇禧只是桂系的二號人物,桂系老大李宗仁並沒有到臺灣,他在海外繼續反蔣,甚至最後還回到大陸,這讓白崇禧想低調都低調不起來,必然成為蔣介石的眼中釘肉中刺,一旦失去利用價值自然就會對他下手。


標準豬腰子臉


這個答案很簡單,晉系和桂系野心不同,對老蔣的威脅不同唄!

一、閻錫山這位日本士官學校的畢業生,見過世面,知道不是蔣的對手,只想做個山西土皇帝。

閻錫山正牌日本土官學校畢業,見過世面,從辛亥革命開始,實際割據山西,直到1948年太原戰役爆發時,才乘飛機逃跑。

閻一生除了中原大戰和蔣介石幹過一架外,和蔣相安無事。

閻知道自己遠不是蔣的對手,從此安分守紀,一心只想經營好自己山西老巢的一畝三分地。

只是在蔣派衛立煌、傅作義等來山西滲透時,挖商震時,才智鬥老蔣、有限反擊,和蔣的矛盾並不太沖突。

二、桂系則不同,李宗仁、白崇禧則自身有卓越的指揮才能、桂軍太有戰鬥力、有代蔣的野心、後期背後還有美國人的撐腰。

桂系歷史上曾有三次逼著老蔣下臺,可見實力、可見野心!

桂系極有戰鬥力,李宗仁、白崇禧堪稱名將。

抗戰時,李宗仁在白崇禧佐助下率領雜牌軍為主的軍隊,竟然取得臺兒莊大捷!

白崇禧率三十多個旅圍剿劉鄧大軍於大別山,桂軍四十七軍等也是我軍的勁敵!

白崇禧在我軍渡過長江,“橫掃千軍如卷席",國軍兵敗如山倒之際,竟然在衡寶戰役中,包圍我四野林總手下鍾偉的一個師,給我軍造成很大傷亡,幸虧鍾偉虎將作風、臨危不亂,才艱難突圍!

李宗仁在國民黨操持的偽國大選取中,竟然打敗了蔣介石一心扶持的孫中山兒子孫科,成功當選偽“副總統",後來還逼老蔣下臺,就任代總統,足見其驃悍。

三、桂系在同蔣介石決裂後,仍妄圖在美帝扶持下培植第三勢力,與人民為敵,足見驃悍頑固,也惹惱了老蔣。

老蔣對地方勢力的策略是承認山頭、允許存在,逐漸削弱、滲透,絕不允許對抗中央。

你看,蔣介石手下馬步芳、馬鴻逵到四八、四九年仍稱雄西北,閻錫山撐到太原戰役,但一旦威脅中央,則堅決處置。你看,東北軍七七事變後首領張學良被囚禁、軍隊散架了,山東韓復榘被處死,西北楊虎城被處死,對桂系因勢力大,在大陸無法下殺手,到臺灣就找白崇禧下手啦!

四、李宗仁的歸來,使蔣對桂系絕望了。

李宗仁夫婦、秘書程思遠迴歸大陸,蔣與李由以前的黨內勾心鬥角到敵我矛盾,已無任何迴旋的餘地。

蒼茫大地讀過本家顧笑言先生的《李宗仁歸來》一書,蔣已多次派特務暗殺李宗仁,說白了已是巴望著“置之死地而後快",刺殺老李未果而已,但軍統要弄死在臺灣的小諸葛,還不是像捏死一隻螞蟻?

望斧正!





蒼茫大地顧煒斌


能為已謀者可謀人,能為已計者可計人!

上海小報將中原大戰的三個主要人物漫畫了一幅漫畫:蔣介石左手拿了一支槍,右手拿著現大洋;馮玉祥左手拿著一把刀,右手抓著窩窩頭;閻錫山左手提著一杆秤,右手握著算盤。



閻錫山對這幅漫畫頗為得意,自己擅長經濟,能治國理財,這是軍閥割據環境中難能可貴,沒有人能夠既可以掌握軍事搶地盤又可以治國理財保境安民的,閻錫山做到了自1911年開始,他主政山西38年以來維持了山西政治經濟軍事全方位的繁榮,被蔣介石譽為模範省。

閻錫山與自己的父親一起經歷了放貸生意破產後亡命天涯的歲月,他沒有放棄自己的學業,在太原穩定下來後考入山西陸軍第一小學,隨後由於成績優異被官費保送到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5年日本留學期間他與孫中山結識,加入了同盟會。閻錫山回國後就職山西講武堂擔任教官,後陸續升遷為北洋新軍的團練和標統,辛亥革命爆發後,閻錫山聯絡山西同盟會員組織了起義,槍斃了山西巡撫。同盟會會員們的支持下,拿下山西民政局局長梁玉書,成為山西的都督


二次革命時期,袁世凱稱帝,派出軍隊勦滅同盟會軍隊和主政的各省督軍,閻錫山接受袁世凱的邀請進京覲見,他裝出一副唯唯諾諾的樣子,袁世凱認為他沒有見識,翻不起大浪,於是放過了他一馬。

中原大戰失敗後,他下野到天津,但是仍然遙控山西的軍政權力,等待時機後復出,復出山西后權力更加穩固。

閻錫山總是審時度勢,因勢利導的靈活改變自己的政治立場,以適應國內形勢與世界的新格局。他是一名學者型的軍閥,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法案,改善山西的交通設施建設和工業發展潛力,同時重視農業技術推廣和普及,將自己擅長金融領域植入山西各個領域,自己直接控股和間接投資的企業資產規模巨大壟斷了山西經濟命脈。閻錫山在軍隊控制上,聘用了日本士官學校的同學土肥原賢二擔任晉軍顧問,按照日本軍隊戰法和訓法建設,植入了忠君思想,培育自己私人武裝力量。

當解放軍攻到太原城下之時,閻錫山策動自己部下游說代總統李宗仁任命自己為國防部長兼行政院長,憑藉自己與蔣介石之間關係來調和李宗仁與蔣介石矛盾。閻錫山接受國民政府國防部和行政院後,積極組織軍隊反攻解放區,同時聯絡新疆與青海地區的草頭王協同準備光復太原,經濟上廢除了通貨膨脹的金圓券引進了銀圓卷制度,可是大廈將傾無法改變。

閻錫山與待嫁的寡婦白崇喜的臺灣歲月

閻錫山在蔣介石復出後,主動辭去了國防部長職務,被委任為國民黨中央評議員,開始賦閒在家的生活。白崇禧也在耗盡了桂系部隊後,轉到香港做寓公,後去了臺灣。



閻錫山在臺灣繼續進行反攻大陸的研究,他圍繞自己中的主義和勞資研究,著書立說300萬餘言,發表著作20多本,這在國民黨軍政高級幹部中是獨一無二的,蔣介石把閻錫山視為自己國策顧問,閻錫山也積極扶持太子蔣經國建立自己的勢力範圍,他在蔣家兩代人之間取得了平衡,作為辛亥革命元老,蔣介石無法撼動他的影響力。閻錫山也樂於放棄一生的土皇帝的慾望,靜靜的思考自己的人生,發揮自己對這個社會最後的貢獻。

國民黨從大陸敗退了,桂系的李宗仁和白崇喜難辭其咎,蔣介石需要為敗退臺灣找到一個理由,長有反骨的白崇喜不可信任,他到了臺灣與孫立人搞到了一起,企圖接著亞洲太上皇麥克阿瑟的影響力,扶持國民政府的新領導人,這讓蔣介石格外憤怒,於是毛人鳳展開了行動,但是白崇喜也不是好惹的,屢次失敗。直到風流倜儻的小諸葛遇到清純可人的護士小姐,牡丹花下死 ,做鬼也風流,一代梟雄,精盡人亡了。



綜合而言,無論身在何種時代,自己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力量,把自己融入潮流之中,因勢利導立於不敗之地!


唐俊龍55398571



“他沒有選擇mao,也沒有選擇jiang,他選擇的是guo——zhonghuaminguo。”

在談到父親白崇禧最終為何會去臺灣的時候,著名作家白先勇如是說。辛亥革命,他參加了;北伐戰爭,他參加了;最後的爭奪戰,他也參加了。他的榮與哀,自民國始,自民國終。

蔣介石不是不想用白崇禧,是不敢用。白崇禧被稱為“小諸葛”,是公認的優秀的謀略家,蔣介石難道不想用他?不想籠絡他?但是蔣介石知道自己做不到。



蔣介石退到臺灣以後,真的沒有為難曾經屢屢與他為敵的“土皇帝”閻錫山,偏偏去為難被稱為“戰神”的白崇禧?

對於閻錫山,蔣介石只是簡單的清理。

但是對於白崇禧,蔣介石則是層層佈防。

閻錫山,治軍是好手,治政更是好手。蔣介石與閻錫山的齷齪很深,因為閻錫山很難纏,偏偏閻老西在山西坐得很穩,老蔣奈何不得他,反過來還要強忍著怒氣和他稱兄道弟。對待政敵,老蔣的策略是什麼?

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山西后,閻錫山跑到廣州任國民政府行政院長。國民黨的“憲法”規定,在沒有總統和副總統的情況下,行政院長代行總統職權。1949年1月蔣介石被迫宣佈下野後,李宗仁任代總統,但是12月李宗仁即赴美國休養,後來李宗仁也沒有去臺灣履職,這意味著他們退到臺灣後名義上的當家人是閻錫山!蔣介石肯向閻錫山俯首稱臣?絕不可能。

蔣介石在閻錫山到臺後,馬上對他動手。老閻也知道自己這個行政院長沒有實權,所以在老蔣復職的時候,他便識相地向蔣介石辭職了。閻老西比老蔣想象的更識相,閻老西的辭職幾乎是徹底的退出,當時老蔣忙著收權沒顧上老閻,等老蔣回過頭時看到閻老西仍然老老實實趴著,想了想,已經沒有必要在對付他了。



白崇禧與李宗仁並稱“李白”,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老白是作為老李的副手,但是事實上老白可不是老李的附庸。老蔣在忌憚老白,忌憚老白的謀略。

老蔣決定退守臺灣後,向老白髮出了邀請,然後老白又邀請老李同去,結果遭到老李的破口大罵。老白當時也怒了,好心被你當成驢肝肺!老李當初競選副總統,老白出力最多,後來又逼迫蔣介石下野,幫助李宗仁成為代總統,結果李宗仁在看到我黨勝利在即以後果斷飛美國去了。

1950年1月,白崇禧給李宗仁發電報,相當於是在發最後通碟,你要麼回來履職,要麼乾脆辭職。結果是老白被無視了。老白失望地搖了搖頭,然後轉頭去支持老蔣了,但是在老蔣穩定局面並且騰出手後,老白馬上又被架空了。讓老白更想不到的是,即使在自己選擇以沉默應對老蔣的逼迫後,老蔣仍然不放心,竟然派人時時刻刻地監視著自己,而且還厚著臉皮美其名曰“保護”。

老白不高興了,寫信問老蔣,老蔣你什麼意思,我都這樣了,我只想過我的小日子,你派人監視我是幾個意思?

老蔣讓人給他解釋,老白,你可是功臣,時刻面臨著危險,我們肯定要保護你的呀!

白崇禧嗆過去,不需要!

但是這事已經不以他的意志為轉移了。



1966年,白崇禧因病去世,終於擺脫了命運,終於得到了解脫。

在白崇禧的葬禮上,白先勇看著父親的遺照感嘆道:“照片臉上的悲哀是真的,那時候感受是真的。”

但是白先勇又認為父親是“死得其所”的。


吾與吾國


蔣介石對待這兩位人物不同的原因在於談的身後所代表的政治能量不同。

一部民國史,一半戰爭史,一半政治史。1949年國民政府敗退臺灣,此時以前的那些割據軍閥就必須要面對是走是留的問題,晉系的閻錫山去了臺灣,桂系的白崇禧也去了臺灣,然而去了臺灣的日子其實也不好過,而他們的命運也是不同的,我們一個一個看。


官場不倒翁——閻錫山

閻錫山是有名的不倒翁,他在民國政壇幾十年,很少有吃虧的機會。在閻錫山一開始到臺灣的時候,他的身份是民國行政院院長,所以他一到臺灣就四處批判國民黨在大陸所犯的種種錯誤。但這樣的做法其實很大程度上讓蔣介石的面子很過不去,所以在後來的行政院改組過程中,晉系人馬全被擼了乾淨,閻錫山自己也被摘去了院長之位。


閻錫山不愧是個政壇老手,他一發覺情況不對勁,立馬就表現的很乖。他自己全面退出政壇,終老山林,天天也就寫點書什麼,晉系的人也沒有任何不臣之舉動,再加上他本來就是一大把年紀,蔣介石沒有必要再去趕盡殺絕。

桂系二號人物——白崇禧

民國時期的桂系就一直是老蔣的“眼中釘,肉中刺”,桂系一直是蔣介石政府中最大的倒蔣派,有好幾次他們都逼蔣下臺,白崇禧作為桂系的二號人物他在大陸因為有兩廣作為支持不好動手,到了臺灣以後自然會受到蔣介石的迫害了。再加上白崇禧此人本身政治才能就低,當初李宗仁離開的時候就告訴他“必要時刻一定不能去臺灣”,可惜他不聽。


白崇禧還有一點就是李宗仁,李宗仁作為中華民國的前總統,逃離大陸沒有去臺灣而去了美國,他在美國一直做著倒蔣的事情。蔣介石在臺灣用白崇禧威脅李宗仁的時候,白崇禧還有一點作用,但到了李宗仁回到中國大陸以後,白崇禧的作用就沒了,自然蔣介石也要對他下手了。

不知道大家同不同意我對閻錫山和白崇禧的分析呢?他們可都是民國的風雲人物呀,大家可以在評論區留下自己的看法和意見。我是頭條作者一樹梅花一放翁,希望大家點個贊關注一下,謝謝各位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