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守閣主:淺論人生【最美妙的境界】

知守閣主:人生最美妙的境界是什麼?

當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馮友蘭先生說人生境界有四級,從低處說起它們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這四種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現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應該成為的人。前兩者是自然的產物,後兩者是精神的創造。

一個人超越自然境和功利境,為世人創造利益如儒家所說的“正其義不謀其利”,他就是一個有道德的人,達到道德境。

一個人可能瞭解到超乎社會整體之上,還有一個更大的整體,即宇宙。他不僅是社會的一員,同時還是宇宙的一員。有這種覺解,他就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種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義,自覺他一正在做他所做的事。這種覺解為他構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達到天地境。

達到道德境的是賢人,達到天地境的是聖人。

他們難道就是人生的最妙境界嗎?知守閣主:淺論人生【最美妙的境界】

中國著名學者、佛學大師南懷謹說: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

又說人生有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滿禪機的語言來說明,這段語言便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人生青少年時代,無憂無慮、天真爛漫,此時便處於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境界。隨著年齡的增長,世事的煎熬,便來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境界。許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終點。追求一生,勞碌一生,心高氣傲一生,最後發現自己並沒有達到自己的理想,於是抱恨終生。但是有一些人通過自己的修煉,終於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茅塞頓開,迴歸自然。來到了

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的境界。任你紅塵滾滾,自有清風朗月。面對蕪雜世俗之事,一笑了之,了了有何不了。

這種境界難道就是人生的最妙?知守閣主:淺論人生【最美妙的境界】

王國維也說了三種境界:第一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此一境界,乃對人生的迷茫,孤獨而不知前路幾何。 第二境界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投影至人生,第二境界乃有了目標,在追逐的道路上,求之不得之後形容消瘦而卻繼續追逐無怨無悔 。第三境界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此一境界表明立志追逐的,在足夠的積累後,量變成為質變,不經意間已追逐到了。

這個境界是最妙嗎?知守閣主:淺論人生【最美妙的境界】

我以為,人生的最妙境界是這樣的:“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心頭掛,便是人生好時節”。

做一個有責任,有擔當,能自食其力,不給社會、他人帶來麻煩的人,我覺得為人生之妙境。當然有能力為國家,為社會,為族群作出貢獻則更佳。一家之言,不喜請噴。知守閣主:淺論人生【最美妙的境界】

原創手打,唯求諸君順手一讚。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本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