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知青」歲月的企業家

人們很容易發現,作為社會主流精英群體的企業家,擁有“知青”身份者絕非少數。而在“40後”、“50後”企業家中,一個幾乎普遍的標籤便是:他們都曾為知青。舊時光早已遠離,曾經的青年一代奔向“廣闊天地”,現今的“知青”企業家們則各有各的“大有可為”。

走過“知青”歲月的企業家

“知青企業家”在1977年

如果要為來自五湖四海的“知青”企業家找一個“共同點”,那就是1977年。1977年到達了“知青”企業家群體故事的重要節點。這一年,他們的命運發生急轉。改變他們的是一箇中斷了10年的中國高考制度以及跨過分數線依稀可見的菁菁校園。正如之前為了一個共同目標上山下鄉,1977年恢復高考使得知青們再次奔向同一個命運關口。面對不能預測的茫茫未來,1977年發生的故事成就了許多“知青”企業家人生的關鍵第一步。

1977年,海南瓊山農場的知青黃宏生感覺“當所有的門都關閉的時候,突然又開啟了一扇窗。”彼時,和黃宏生同一個農場插隊的梁偉已經在山上放了好幾年的羊,而另一位海南知青陳偉榮則穿著露出腳趾的解放鞋走進了高考考場。

走過“知青”歲月的企業家

後來,黃宏生、陳偉榮和梁偉考上了華南理工大學,同班同學裡還包括知青李東生。四位知青新生走上相似的創業之路。多年後,他們的稱謂分別換成:創維[微博]總裁黃宏生、康佳總裁陳偉榮、德生電器總裁梁偉、TCL總裁李東生,其中,黃宏生、李東生、陳偉榮成為著名的“華南理工三劍客”。

同年,在遼寧錦州,28歲的馬蔚華踏入高考考場,這已是他第二次嘗試改變人生的考試,上一次他通過參加招工考試從知青變成了工人。多年後,馬蔚華轉身成為中國最具創新意識的銀行家。黃怒波則成了在詩人與商人之間從容行走的“另類企業家”。

走過“知青”歲月的企業家

知青生活影響力企業家

1977年,是知青時代的尾聲,也是“知青”企業家的開端。以“知青”為企業家歸類,不僅僅是標明他們所經歷的那個年代,更是註解他們所擁有的勇氣以及堅守的信念。1978年,在 “華南理工三劍客”的同學中,還包括時年22歲的知青霍東齡。

走過“知青”歲月的企業家

1971年,初中畢業生霍東齡來到海南島下鄉插隊。在那個“知識無用”的年代裡,霍東齡白天做工,晚上在煤油燈下苦讀。1977年,霍東齡考取了華南理工大學。然而厄運突襲,霍東齡因病輟學,沒能成為“77級”畢業生。1983年,不願放棄學業的霍東齡進入北京郵電學院函授學院微波通信專業學習。因課程難度太大,不斷有同學中途退學,最後只剩下霍東齡一個學生。三年後,霍東齡成為該專業唯一的廣東畢業生。至此,時年30歲的霍東齡完成了他的“9年大學”。

霍東齡的這份堅守,來源於他所經歷的6年知青時光。正是煤油燈下的苦學歲月,支撐著他將學業的理想堅持到底。後來,霍東齡走上創業之路,早年的勇氣和智慧貫穿於他的企業生涯。

知青歲月養成的生活態度和人生信念,深深影響了許多企業家。插隊時的黃宏生是青年突擊隊長。開山築路時,點炮眼是最危險的工作,而這就是黃宏生的活兒。震耳的爆炸聲和紛飛的碎石,並沒有讓黃宏生感到絲毫的恐懼。此後多年,他經歷了絕境逢生,也度過了牢獄生涯,直至迴歸企業,當年點炮眼的無畏保留至今。

“知青那段歲月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從某個角度來說,我們又是時代的幸運兒。” 霍東齡說。過往歲月裡安放的青春往事,帶給“知青”企業家的,不僅僅只有回憶。自艱苦年代而來的勇敢向前、堅守信念,亦成為很多“知青”企業家面對命運變幻和商海沉浮時的底氣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