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從何時起不再迷信中醫

受中國影響,古代日本的世界觀較為狹隘,是為“三國世界觀”,認為世界是由中國、印度、日本三國構成的。“三國世界觀”之核心,即“慕夏”世界觀——以中國華夏文明為指南針。而1543年葡萄牙人始通日本後,火槍被傳進了日本。不久,日本又接觸到了荷蘭的醫術。於是,日本“慕夏”的轉變從中醫開始。

日本人從何時起不再迷信中醫

日本的醫學發展,也可以說是有兩個明顯的段落。

第一是漢方醫時期。在西醫鼻祖荷蘭醫學傳入日本之前,當時中醫是東亞的統治性醫學。日本與中國一樣,沒有解剖學,傳統中醫觀念認為,解剖人體是行“非君子之道”。但是中醫保守的療法並不能解除許多患者的痛苦。

日本人從何時起不再迷信中醫

第二是西洋方醫時期。《解體新書》的出現,是西醫荷蘭醫學的解剖學為患者打開的一扇“天窗”,這扇窗戶令日本一些青年醫生產生極大興趣,他們開始鼓動醫學館成立,努力減少中醫學部分,更多引入西醫學。

日本的中醫與西醫之爭,經歷了漫長的大半個世紀。雖然一開始中醫佔得上風,但最後競爭的結果,是“西學東漸”,西風壓倒了東風。

日本人從何時起不再迷信中醫

1771年,杉田玄白等親自解剖處刑犯人的屍體,據此證明了荷蘭版醫書的正確性,打破了“不能解剖”的中醫傳統理論,糾正了機械套用陰陽五行的錯誤,並由此得出了“實證第一”的結論。隨後他翻譯出版了《解體新書》,進一步證明了荷蘭醫學的正確性,全面糾正傳統中醫理論的錯誤。由此拉開了日本學習“洋才”、追求現代化的序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