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通寶古錢

洪武通寶古錢

洪武:中國明代第一個年號,時間為1368年—1398年,當時在位皇帝為明朝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明朝軍隊攻佔了元朝大都,結束了蒙元在中國的統治,明朝洪武年間,實行了較開明的經濟政策,鼓勵生產發展,在一定程序上提高了低層民眾的地位,社會迅速從元末的戰亂中恢復,人口迅速增加,經濟快速發展,史稱洪武之治。

洪武通寶:吳二年(1368)正月, 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改元 洪武。同年三月,開鑄“洪武通寶”錢,仍繼大中錢式,行五等錢。其制五等:當十、 當五、當三、當二、當一。

洪武通寶錢有四類六十一種,現存世可 見者五十八種,大致分為四種:(一):背“記局名”錢。(二):“素背”錢。(三):背“記值”錢。(四):背“記重”錢。

洪武通寶古錢

(一)背“記局名”錢:此錢計有背京( 應天)、北平( 洪武元年八月改大興府為 北平府,二年, 北平行中書省)、鄂(湖北省)、浙(浙江省)、濟(山東省)、桂(廣西省)、福(福建省)、豫(河南省)、廣(廣東省)等九種,各有 小平、折二、當三、 當五、當十五等。其中,背桂小平錢有穿上桂和穿上下“桂一”兩種,實共四十六種。

(二)素 背 ” 錢 :譜錄拓存有五等。除素背當十錢外,餘四等皆有存世。特別是小平光背的板別非常多

洪武通寶古錢

(三)背“記值”錢:記值文字一、二、三、五、十皆鑄於穿上。存世所見者有背上三、五、十等三種。背記局名當十錢皆加鑄“十”字以記值。背桂、廣、福之折二、當三、當五三等錢,亦加鑄二、三、五記值文字。廣西所鑄的 小平錢有兩種背文。一種是穿上一個“桂”字,另一種除穿上的桂字外,穿下有一“一”字。這“一”字也是紀值。

(四)背“記重”錢:錢背穿右各有一錢、二錢、三錢、五錢和一兩等紀重文字。規定百分之百用銅,生銅一斤鑄小平錢一百六十枚, 折二錢八十枚,折三錢五十四枚, 折五錢三十二枚,當十錢十六枚。當時一斤為十六兩,錢如其重。當十大錢則除穿右記重一兩外,穿上加鑄“十”字以記值。四類 洪武通寶錢中,僅背記重錢為 大中通寶錢所無,應是 洪武二十一年恢復五等錢制,“詔更定錢樣”所鑄新錢(圖245、246)。應當肯定, 朱元璋推行洪武通寶紀重錢,從而統一了全國的貨幣,結束了元末以來的混亂狀態,對促進當時社會經濟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洪武通寶古錢

在明代 錢文不稱元寶,因為朱元璋的名字中有“元”字,要避諱,所以自大中錢到永曆錢,不論大小,都稱通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