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永樂-宣德體制下明朝皇帝的眾生相

洪武-永樂-宣德體制下明朝皇帝的眾生相

明朝初年的地圖

在唐朝中期以前,中國古代中原政權對北方少數民族一直佔有比較大的優勢。但是,從唐朝末年開始,少數民族開始崛起,到五代的後晉開始,北方遊牧民族逐漸強大,後晉太祖石敬唐為了壯大自己,主動投靠契丹人,將原本屬於中原政權的“幽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從此埋下了禍根。

佔據“幽雲十六州”的契丹人開始了亦耕亦牧的生活,大量漢人的加入,為契丹人帶來了先進的漢文化,尤其是組織文化、軍事文化,以及先進的生產力和軍事工藝。遊牧民族本身生活在馬背上,善騎射。這下如虎添翼,趙匡胤建立宋朝後,被收復幽雲十六州當做重中之重,但是有宋一代,做了無數次努力,都沒能成功。宋朝先後兩次滅亡於北方遊牧民族,一次是完顏家族金朝,一次是蒙古黃金家族的元朝。

元朝消滅南宋後,確立了在全中國的統治,這對北方遊牧民族來說是第一次。因為是第一次,所以統治經驗不足,不到百年就退出了中原統治,回到蒙古高原。

元末亂世,安徽鳳陽的朱元璋全家幾乎餓死,只剩下自己和唯一的侄子朱文正。朱元璋當過和尚,要過飯,到過安徽和河南的許多地方乞討,被狗咬過,被富人兇過。走投無路的情況下,終於在發小湯和的邀請下參加了郭子興的農民起義軍。

洪武-永樂-宣德體制下明朝皇帝的眾生相

朱元璋頭腦比較機靈,辦事也比較麻利,被郭子興選為親兵,3個月後就成為九夫長,郭子興將養女馬秀英嫁給了朱元璋,朱元璋由此撈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成為元帥郭子興的女婿。

朱元璋很快自立門戶,但是始終保持和郭子興的聯繫,名義上接受郭子興的領導,有難救難、有急救急,可謂仁至義盡。郭子興不久去世,朱元璋實際上成為領導人,開始真正獨當一面。朱元璋有情有義,說到做到,名氣開始越來越大,不久佔領了南京。從此開始了東征西討的統一事業,他先後消滅了陳友諒、方國珍、張士誠、陳友定、明昇等割據勢力,然後揮師北伐,將元順帝趕回蒙古,建立了明朝。從叫花子到當上大明朝的皇帝,朱元璋用了15年的時間,時年40歲。

明太祖朱元璋(1368-1398年在位)

叫花子當上皇帝后,面對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守好這份大家業,子子孫孫傳下去,永享榮華富貴?如此必須要解決幾個問題:

洪武-永樂-宣德體制下明朝皇帝的眾生相

明太祖朱元璋

一是要把家裡的問題解決好。他制定《皇明祖訓》,規定了子孫後代的行為規範,後世子孫一個字都不能改。皇位採取嫡長子繼承製度,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無子立弟;其他皇子封為親王,親王世襲,親王的其他兒子降一等為郡王,以此類推,共有八等。最高的親王一年俸祿萬石大米,最低的一等200石。女兒也有相應的俸祿保障。宗室內部和睦相處,都不要搶皇位。

二是強化北方邊防。有鑑於唐末五代和兩宋以來的教訓,朱元璋十分注重對北方的邊防,他安排9個兒子為北方塞王,計劃全部領兵駐紮在從東北的遼寧到西北甘肅的張掖一代,對遊牧民族形成戰略威懾。朱元璋覺得軍權還是掌握在自家人的手裡比較合適。此外,在河南開封、洛陽、湖北武漢、荊州等戰略要地也安排兒子鎮守。

三是加強皇權建設。在做以上安排的同時,朱元璋大力加強綱紀建設,對違法亂紀的開國功勳大開殺戒,朱元璋30皇帝生涯殺了15萬官員及其家屬,開國功臣沒有幾個得以保全。1380年,朱元璋廢除了宰相制度,由皇帝直接掌管六部,認為天下大事由皇帝總之,所以穩當,但是皇帝的工作任務嚴重加大了。此外朱元璋禁止太監和外戚干政。

太子朱標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去世,按照嫡長子繼承的制度,朱元璋沒有選擇其他兒子為太子,而是將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立為皇太孫,以便將來繼承皇位。朱元璋自以為一切安排妥當後,於1398年住進了南京明孝陵。朱元璋在位期間年號洪武。

洪武-永樂-宣德體制下明朝皇帝的眾生相

建文帝朱允炆

建文帝朱允炆(1398-1402年在位)

年輕的建文帝登基後,面對的最大問題就是手握重兵的叔叔們,為此上臺後即開始整肅那些不法的叔王,一年之內廢除了5位(周、齊、湘、代、岷),準備對燕王朱棣動手的時候,朱棣也做好了造反的準備。經過3年的廝殺,朱棣成功殺進了南京,建文帝朱允炆舉火自焚,朱棣當上了皇帝。建文帝在位期間年號建文。

洪武-永樂-宣德體制下明朝皇帝的眾生相

明成祖朱棣(1402-1424年在位)

依然面對父皇朱元璋當年面對的問題,如何守好這份家業?朱棣對朱元璋的制度進行了修改:

一是廢除了藩王領兵制度。朱棣當上皇帝后,覺得軍隊還是不能掌握在宗室藩王手裡,太危險了,為此他不再讓各地的親王掌握軍權,並將封在遼東到宣府一線的遼王、寧王、谷王、沈王全部安置到內地,削除代王的護衛,親王從此不得帶兵作戰。

二是遷都北京。既然北方邊防不能交給藩王守衛,朱棣決定遷都到自己原先的封地北平,形成天子守國門的戰略態勢。同時由朝廷安排勳貴大臣和猛將接手長城沿線其他地方的防務,由此成為新的慣例。

三是設立內閣制度。朱棣認識到沒有宰相的缺點,為此挑選比較有才幹的大臣給自己當秘書,負責文件的抄抄寫寫,接受皇帝的諮詢,明朝內閣制度由此發端。

此外,朱棣六次率軍征討漠北,數次下西洋,並收復越南,將越南變為明朝的交趾布政司。

明朝的治理體系由此基本奠定框架。朱棣在位期間年號永樂。

明仁宗朱高熾(1424-1425年在位)

在位僅僅11個月就去世了,來不及建功立業。在位期間年號洪熙。

洪武-永樂-宣德體制下明朝皇帝的眾生相

明仁宗朱高熾

明宣宗朱瞻基(1425-1435年在位)

朱瞻基登基後,深深感受到國家財力不支,人民生活艱難,為此採取了佔領收縮態勢。

一是堅持以防衛為主的國防戰略。不再對北方主動開戰,在長城沿線以防衛為主;主動從越南撤軍,越南重新脫離明朝,從此不再是明朝的一個省,成為藩屬國。

二是完善內閣制度。內閣大臣負責對政務提出意見,不再是簡單的諮詢和抄抄寫寫,可以提出處理意見了;在皇宮大內設立司禮監,由太監負責司禮監日常工作,負責對文件進行批紅(批示)。這樣以來,皇帝幹什麼?皇帝可以歇一歇,只要把握大體方向就好了。

三是限制宗室活動。朱瞻基對各地藩王採取了一系列限制措施,藩王及其子弟未經請假,一律不能出封地的城門,也不允許和其他藩王交往,一律不批准來京;並且頻繁調動藩王的護衛,藩王的勢力和影響力大大削減。

洪武-永樂-宣德體制下明朝皇帝的眾生相

明宣宗朱瞻基

朱瞻基當了10年皇帝,和父親朱高熾一起被稱為“仁宣之治”。朱瞻基英年早逝,37歲就去世了,在位期間年號宣德。

明朝的國家治理體系在朱瞻基手上完成定型,所以,明朝的治理體系可以簡稱為:洪武-永樂-宣德體系。

明英宗朱祁鎮(1435-1449年,1457-1464年在位)

朱祁鎮9歲繼位,是明朝第一位幼年天子。朱元璋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去世37年後,大明朝的皇位既然會交到一個9歲的孩子手裡,這要是讓一生多疑的朱元璋知道,躺在明孝陵怎麼也睡不著。

北京就在敵人的門口,天子年幼,怎麼辦?好在朱瞻基去世的時候有交代,大事要向自己的母親張太后和自己的孫皇后報告,才能施行。看來,關鍵時刻還要靠女人。

有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坐鎮,有“三楊”輔政,按照明宣宗朱瞻基與民休息的路線走,沒有太多的改革和折騰,這一時期明朝總體算是保持了穩定。但是,天子年幼,潛在的問題和矛盾不少。

洪武-永樂-宣德體制下明朝皇帝的眾生相

明英宗朱祁鎮

平靜了20多年邊境開始不平靜了,兵強馬壯的蒙古人開始不斷侵略明朝北方邊境。明英宗朱祁鎮22歲那年,蒙古瓦剌部大肆寇邊,年輕氣盛的朱祁鎮看不下去了,決定御駕親征來犯之敵,只可惜後來兵敗被俘,明朝20萬大軍被蒙古人圍殲。

危難之時,朱祁鎮的異母弟朱祁鈺在大臣于謙等人的擁戴下,當上了皇帝,統籌負責收拾危局。朱祁鎮有3個兒子在北京,都在2歲之內,太小。而弟弟朱祁鈺已經21歲了,適合應對危機。朱祁鈺當皇帝,朱祁鎮的長子當太子,就這麼辦了。

明代宗朱祁鈺(1449-1457年在位)

朱祁鈺倒是很乾練,他在兵部尚書于謙等人輔助下,成功地處置了危機,將哥哥朱祁鎮接回來並軟禁,後來成功地廢除了侄子朱見深的太子位,讓自己唯一的兒子朱見濟當上了太子。但是,朱祁鈺福報比較淺,兒子朱見濟不久就死了,再也沒有兒子。數年後,一些大臣發動“奪門之變”,將太上皇朱祁鎮解救出來重新當上皇帝,朱祁鈺被廢。朱祁鈺是明朝第一個沒有行過萬里路、出過遠門的皇帝,最遠的地方就是到過昌平祭祖。朱祁鈺在位期間年號景泰。

洪武-永樂-宣德體制下明朝皇帝的眾生相

明代宗朱祁鈺

朱祁鎮再次當上皇帝后,殺了兵部尚書于謙等大臣。復辟後的朱祁鎮倒是很想有一番作為,但很無奈,智力有限,按部就班,沒有什麼作為,國家沒有治理好。朱祁鎮被俘的經歷給自己無盡的恥辱,也給明朝後世皇帝帶來災難,從此明朝皇帝很難走出京城的大門,因為文官有理由推定,皇帝出門不安全,還是呆在深宮大內安全穩妥。重新當上皇帝的朱祁鎮在7年後去世,兒子朱見深繼位當皇帝。朱祁鎮知道自己罪孽深重,即位之初釋放了建文帝的後人,死前廢除了殉葬制度。朱祁鎮兩次在位,第一次年號正統,第二次年號天順。

明憲宗朱見深(1464-1487年在位)

朱見深有口吃,因為“土木堡之變”父親朱祁鎮遭遇變故,朱見深的童年過的有點膽戰心驚,為此從小愛上了比自己大17歲的宮女萬貞兒。朱見深登基後將萬貞兒封為皇貴妃,原本想封為皇后,但是母親不答應。他不太愛見大臣,後期也很少上朝“紙糊三閣老,泥塑六尚書”就發生在成化年間,明朝的綱紀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走下坡路的。朱見深繼位初期各地流民起義風起雲湧,好在當時國家實力尚在,包括“荊襄百萬流民起義”這樣大規模的起義都被平定了;北方的少數民族也被教訓了一番,“成化犁庭”就發生在這個時期。由於父親朱祁鎮被俘的影響,朱見深也沒有出過遠門,一輩子最遠的地方只去過昌平祭祖。

洪武-永樂-宣德體制下明朝皇帝的眾生相

明憲宗朱見深

當了23年皇帝后,朱見深去世,享年40歲。好在有個好兒子,就是朱祐樘。朱見深在位期間年號成化。

明孝宗朱祐樘(1487-1505年在位)

朱祐樘的最大特點就是比較聽大臣的話,對國家大事非常用心,經常是反覆研究,多方聽取意見。對大臣很好,18年皇帝生涯沒有廷杖過一個大臣。那些年北方邊防穩固,朝廷大規模修建長城,國內安定穩定;風調雨順,朝廷大規模興修水利,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所以這一時期明朝中期最美好的時期。但是這是明朝已經立國130餘年,宗室膨脹的很厲害,擠佔了國家開支。為此,朱佑樘主動帶頭只娶了一個老婆,並限制宗室男子娶老婆的數量,以緩解宗室膨脹的速度。朱祐樘脾氣太好了,把文官的胃口也培養起來了,明朝皇帝從朱祐樘開始,受到了文官的全面約束。

洪武-永樂-宣德體制下明朝皇帝的眾生相

明孝宗朱祐樘

這一時期被稱為“弘治中興”。朱祐樘勞累過度,享年35歲。唯一的兒子朱厚照繼位,就是我們熟悉的明武宗。朱祐樘在位期間年號弘治。

明武宗朱厚照(1505-1521年)

朱厚照是個典型的浪蕩公子哥,一生貪玩好色。朱厚照在位時期,北方邊防壓力逐步加大,由於朱厚照玩心太重,耽誤了不少正事,後期搞得國內民不聊生。從正德十二年(1517年)開始,朱厚照在北京城待不住了,畢竟從“土木堡之變”明英宗朱祁鎮被俘到現在已經68年了,明朝皇帝68年都沒有離開過北京、沒有出過遠門,真是憋死了。世界那麼大,為什麼我不能去看看?

朱厚照為了擺脫大臣的監視和勸說,他用盡了各種自我救濟原則,不惜降低身份,封自己為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朱壽、鎮國公、太師,一路巡遊到河北、山西等地,並在太原過年,出門一年半後才回到北京。回到北京馬上要下江南,為此打死勸諫的14位大臣才作罷,不久寧王朱宸濠發動叛亂,朱厚照以御駕親征的名義得以下江南,這一出門直到去世前3個月才回到北京,又是一年半。

洪武-永樂-宣德體制下明朝皇帝的眾生相

明武宗朱厚照

安化王朱寘鐇和寧王朱宸濠叛亂都發生在朱厚照在位時期,幸好這兩位造反的王爺實力不強,很快被平定。這也說明朱厚照的確耽誤了不少正事,沒把工作做好。朱厚照玩過了頭,沒有兒子,30歲就去世了,由堂弟朱厚熜繼位。朱厚照在位期間年號正德。

明世宗朱厚熜(1521-1566年在位)

朱厚熜是個有小聰明沒有大胸懷的人,一生都在和大臣們鬥智鬥勇,對人刻薄寡恩。在任期間”南倭北虜”一直困擾明朝,北方的蒙古人曾經殺到了北京城外,這是明朝建立後,遊牧民族第二次殺到北京城外,第一次就是明英宗朱祁鎮時期的“土木堡之變”後。朱厚熜當皇帝的中後期都不上朝,長期沉湎於道教,追求長生不老。晚年制定《宗藩條例》,意在進一步限制宗室人口膨脹,但是治標不治本。朱厚熜在位45年,皇位交給了生前唯一的兒子朱載垕。朱厚熜在位期間年號嘉靖。

洪武-永樂-宣德體制下明朝皇帝的眾生相

明世宗朱厚熜

明穆宗朱載垕(1566-1572年在位)

朱載垕的最大興趣就是遊山玩水、美女美酒,此君對政務實在沒有什麼興趣,這與他的父親朱厚熜相比,真是大相徑庭。在位期間,朱家宗室人口已達到28000多人,明朝總共才5000多萬人,這些人的工資都很高,朝廷已經嚴重拖欠軍費了,甚至拖欠邊防軍的工資。有大臣上書必須解決宗室開支過大問題,並給出了方案。但是,朱載垕沒有聽從,繼續吃喝玩樂。朱載垕在位僅僅6年,就將皇位交給了9歲的兒子朱翊鈞。朱載垕在位期間年號隆慶。

洪武-永樂-宣德體制下明朝皇帝的眾生相

明穆宗朱載垕

明神宗朱翊鈞(1572-1620年)

朱翊鈞小時候是個比較聰明的孩子,登基後由內閣首輔張居正輔助,時間長達10年。這10年,明朝是不錯的,但是並沒有解決宗室問題。張居正去世後,朱翊鈞親政,打倒了張居正並抄了他的家。朱翊鈞辛苦了4年後,就不再出門了,玩不過哪些道貌岸然的文官。他不願意見官員,覺得太煩了,他智商不高,情商也不高,想廢長立幼,大臣不答應;朱翊鈞也沒有在宗室問題上做什麼大改革,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宗室人口已達15.7萬人。早在1587年的時候,萬曆皇帝就曾經拿出私房錢賑濟山西、河南、山東等地的遠支宗室。

洪武-永樂-宣德體制下明朝皇帝的眾生相

明神宗朱翊鈞

萬曆皇帝並不知道這樣下去總要崩盤的,他只知道一味地向民間徵收礦稅,搞得民怨沸騰。君臣關係越來越疏遠,北方的邊防越來越吃緊,宗室人口越來越多。朱元璋當年關心的三件大事在萬曆中後期全部爆發出來:君臣暌隔、邊防不穩、宗室劇增。面對這三大難題,朱翊鈞幾乎沒有做出任何積極成績,沒有宰相調和,君臣關係始終無法理順,相互不信任;薩爾滸之戰,明朝兵敗如山倒,遼東形勢危如累卵;宗室政策沒有大的改革,吃垮了財政。當了48年皇帝后,朱翊鈞徹底撒手不管了,去了昌平的定陵和祖宗團聚,把爛攤子留給了兒子朱常洛。朱翊鈞在位期間年號萬曆。

明光宗朱常洛(1620年八月-九月,在位一個月)

朱常洛來不及梳理頭緒就去世了。在位時間太短,朝廷以1620年八月到十二月為朱常洛的年號,即泰昌元年。

洪武-永樂-宣德體制下明朝皇帝的眾生相

明光宗朱常洛

明熹宗朱由校(1620年-1627年在位)

朱由校15歲繼位,一上臺就被東林黨泡製的“三大疑案”(挺擊案、紅丸案、移宮案)糾纏,15歲的孩子懵懵懂懂,一開始真不太懂這裡的道道,只好依了東林黨。隨著年齡的增長,朱由校發現的問題的本質,於是決定好好地幹一番。為此太採取了一些了措施:

一是整頓朝綱。將東林黨的人能趕走的趕走,能處死的處死,全面重構政治生態,樹立皇帝的權威,建立全員服從皇帝的政治體系,不允許再嘰嘰歪歪,皇帝說什麼就是什麼。這麼難的事情,少年天子一個人怎麼做得到?他知道自己不行,就通過太監魏忠賢來實施,塑造魏忠賢的權威,用魏忠賢來排除異己,打壓不聽話的官員。事實證明,朱由校做到了。

洪武-永樂-宣德體制下明朝皇帝的眾生相

明熹宗朱由校

二是穩住邊防。在遼東不再採取戰略進攻態勢,收縮防線,以山海關-寧遠-錦州為屏障,先穩住陣腳,以圖將來。這個舉措在當時是比較穩妥的,努爾哈赤和皇太極被牢牢牽制住。

三是限制宗室。頒佈《宗室限祿法》,對宗室採取限薪制度,並且法制化,這種制度是一種低薪包乾制,將朝廷的負擔和宗室的關係一刀切,今後朝廷不會再增加藩王家的經費,不管生了多少孩子。如果這個制度在嘉靖年間(1522-1566年)就實行的話,明朝至少還可以續命上百年。

天不假年,朱由校22歲就因病去世了,也算天妒英才。朱由校的弟弟信王朱由檢繼位。朱由校在位期間年號天啟。

洪武-永樂-宣德體制下明朝皇帝的眾生相

明思宗朱由檢

明思宗朱由檢(1627-1644年在位)

朱由檢就是著名的明朝末代皇帝,年號崇禎,他繼位的時候已經16歲,他是讀教科書長大的,基本不懂野路子,對人心險惡、人情真偽都不太熟悉,也沒出過門。他繼位後完全推翻了哥哥朱由校的做法,打倒了魏忠賢集團,將東林黨全部恢復名譽,活著的請回朝廷,死了的給予優撫。朱由檢的治國思路其實就是按照祖宗的辦法來,一切恢復到萬曆年間的做法,官員推薦、賞罰制度、宗室制度等,都改回來,一切按照原來的規定辦,不管時局發生了多大變化,將大明朝這輛巨輪又開回到原來的死路上。

朱由檢在親親之義(宗室)上耗光了錢糧,在黨爭當中殺光了能臣名將,在兩線作戰下消耗了最後一支勁旅(孫傳庭)。16年後,李自成打進北京,朱由檢在煤山上吊身亡,為276年的明朝劃上了句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