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宏、鄧中翰兩位科技企業領軍人物學生時代的故事

3月15日,北京人民大會堂,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閉幕會開始前,百度公司董事長李彥宏及“星光中國芯”工程總指揮、北京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鄧中翰在“委員通道”回答記者提問。

兩會視點 | 李彥宏、鄧中翰兩位科技企業領軍人物學生時代的故事

圖 | 中新社記者 滿會喬 攝

兩會視點 | 李彥宏、鄧中翰兩位科技企業領軍人物學生時代的故事

李彥宏表示:再有三五年時間,在完全開放道路上、可以完全替代司機的無人駕駛車就會出現。未來中國20年-50年,經濟推動力就是人工智能。

鄧中翰表示:集成電路和芯片是信息技術的主要推動力,信息產業每一個進步都離不開芯片的進步,我們在一些領域取得了突破,但總體上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差距。第一,我們要在成熟技術路線上追趕國際巨頭,第二我們要在市場旺盛的新興領域並跑,爭取彎道超車,爭取在無人地帶創新,制定標準,打造新性能,新的產業鏈,在無人地帶領跑。走自主創新道路,為芯片強國作出自己貢獻。

兩位科技界領軍人物為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從談吐到專業的精通與科普完美結合,兩位同齡者有著怎樣的成長經歷?都是名人,但他們學生時代的故事卻鮮為人知。

兩會視點 | 李彥宏、鄧中翰兩位科技企業領軍人物學生時代的故事

李彥宏

兩會視點 | 李彥宏、鄧中翰兩位科技企業領軍人物學生時代的故事

北大驕子

1968年,李彥宏出生在山西陽泉一個普通的家庭,父母者是工人。三個姐姐,一個妹妹,年少時著迷過戲曲,曾被山西陽泉晉劇團錄取。但中學時代,李彥宏選擇全身心投入功課學習中。

兩會視點 | 李彥宏、鄧中翰兩位科技企業領軍人物學生時代的故事

1987年,李彥宏以陽泉市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北京大學圖書情報專業(即現在的信息管理)。不過,其邁進中國最高學府的激動心情,漸漸被圖書情報學的枯燥、乏味消融。 “那時候,中國的氛圍較為沉悶,大學畢業進入機關單位,已經是非常好的選擇了。在我看來,選擇出國是一條自然而然的道路。”

從大三開始,李彥宏心無旁騖,買來託福、GRE等書,過著“教室—圖書館—宿舍”三點一線的生活,目標是留學美國,方向鎖定在計算機專業。

留學美國

1991年,李彥宏被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2018USNews綜合排名第97位】計算機系錄取。

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一年裡有六個月都飄著雪。在這裡,李彥宏將白天上課、晚上補習英語和熬夜編寫程序當成一箇中國留學生初來乍到必然的吃苦方式。“現在回想起來,覺得當時挺苦的,但年輕就應該吃苦。”李彥宏評價這段經歷說,“我出國不是一帆風順。因為換專業,剛到美國學計算機,很多功課一開始都跟不上。

有時和教授面談,由於較心急,談一些自己不是很瞭解的領域,結果那些教授就覺得我不行。”李彥宏沒有選擇,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盡一切可能去適應環境。在學校待了一年後,他總算獲得了一個機會到位於普林斯頓的松下信息技術研究所實習,“這三個多月的實習,對我後來職業道路的選擇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兩會視點 | 李彥宏、鄧中翰兩位科技企業領軍人物學生時代的故事

在美求學時間,李彥宏收穫了愛情,夫人馬東敏是生物學博士,他們相識於紐約的一次留學生聚會,兩人一見鍾情,六個月後就結婚了。

硅谷經歷

在松下實習的那段日子,工作之餘,李彥宏經常坐在花園裡看《華爾街日報》,報上時常會刊登描寫硅谷商戰的文章:微軟如何跳出來公然反叛IBM,又怎樣以軟件教父的身份對抗SUN、網景……一個個鮮活的商戰故事,讓李彥宏感覺到:“原來技術本身並不是唯一的決定性因素,商戰策略才是真正決勝千里的因素。”受其影響,李彥宏決定放棄攻讀博士學位。

1994年夏天,他進入華爾街一家公司——道·瓊斯子公司做起了金融信息檢索技術,“那時候,中國留學生中有一股風氣,就是讀博士的學生一旦找到工作就放棄學業。起先,我認為自己不會這樣。但這家公司老闆也是個技術專家,他對我的研究非常賞識。兩人大有相見恨晚的感覺。

‘士為知己者死’,於是我決心離開學校,接受這家公司高級顧問的職位。”李彥宏所說的這個老闆,是一位耶魯博士,從貝爾實驗室出來辦公司,再把公司賣給道·瓊斯。正是從他身上,李彥宏看到了“一個有知識的人如何利用知識發財致富,在泡時間讀碩士博士當教授之外,另有一條明亮的成功途徑”。此後,他成為《華爾街日報》網絡版實時金融信息系統設計人員。

問題是,在華爾街最有前途的是金融家而不是計算機天才。對於李彥宏來說,自己的熱愛和長處只在計算機,他的前途依然不甚明朗。李彥宏再次面臨選擇。

於是,1997年李彥宏離開自己為之奮鬥了三年的華爾街,前往硅谷著名的搜索引擎公司Infoseek(搜信)供職。在硅谷,他親見了當時最成功的搜索技術公司如何在股市上呼風喚雨,見識了一個每天支持上千萬流量的大型工業界信息系統是怎樣工作運轉,並在這裡寫成了第二代搜索引擎程序。

與此同時,他也見證了Infoseek後來的每況愈下和慘淡經營,並從中悟出任何一個企業家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必須歷練的謹慎和勤儉——這些心得,無一例外地被李彥宏在1998年寫進了暢銷書《硅谷商戰》,並且將其牢牢地保持在了自己後來的創業歷程中。

兩會視點 | 李彥宏、鄧中翰兩位科技企業領軍人物學生時代的故事

歸國創業

以後的事情大家就比較熟悉了。李彥宏在海外的8年時間裡,中國互聯網界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從1995年起,李彥宏每年要回國進行考察。1999年,李彥宏認定環境成熟,於是啟程回國,在北大資源賓館租了兩間房,連同1個財會人員5個技術人員,以及合作伙伴徐勇,8人一行開始了創建百度公司。

兩會視點 | 李彥宏、鄧中翰兩位科技企業領軍人物學生時代的故事

鄧中翰

最年輕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中星微集團創建人、董事長。

兩會視點 | 李彥宏、鄧中翰兩位科技企業領軍人物學生時代的故事

1968年生於江蘇。高中畢業於南京師大附中

1987——1992年就讀於中國科技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專業;

1992——1997年就讀於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2018USNews綜合排名第21位】

1997年在美國硅谷創建半導體公司;

1999年回國創建中星微電子公司,任“星光中國芯工程”總指揮。

2009年,41歲的他又成為中國工程院最年輕的院士。

中科大期的努力

鄧中翰本科在人才雲集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大二學生鄧中翰在寒假前找到黃培華教授,希望加入他的科研小組。沒有多說什麼,黃教授便給了他一摞文獻資料,“有什麼想法等開學了再說。”黃教授這樣跟他說。寒假到了,別的同學都回家過年,只有鄧中翰留在了學校。“因為那些文獻都是專業書籍,很多都是英文的,需要查閱大量資料和詞典才能看懂,只能去學校圖書館查。那個寒假,鄧中翰甚至比平時上課還要努力,除了吃飯睡覺,他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看資料上。一個月下來,他不僅讀完了那“近一尺高”的文獻,還羅列出了自己的觀點。

“黃教授都沒想到我這麼快便有了自己的看法。”這件事讓黃教授破例接納了他,讓一個本科生進入自己的科研小組。

1990年,鄧中翰在《科學通報》上發表了用量子力學解釋外太空射線對地球礦物質影響的論文,這對於一個本科生來說很不容易。也正是這篇論文,讓他在第二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脫穎而出。

伯克利創造奇蹟

1992年正值電腦從286奔向386時代,在伯克利攻讀博士學位的鄧中翰每天都能感受到硅技術和信息技術最前沿的衝擊。當時的風雲人物“摩爾定律” 的發明者摩爾、英特爾的董事長安迪·格魯夫都畢業於伯克利電子工程系。他們用IT技術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對“科技改變世界”十分感興趣的鄧中翰希望能效仿他們,決心選修電子工程專業。

兩會視點 | 李彥宏、鄧中翰兩位科技企業領軍人物學生時代的故事

在伯克利的歷史上,從來沒有人橫跨過理、工、商,考慮到知識結構和精力的問題,校方拒絕了鄧中翰兼修經濟學的請求。鄧中翰再次找到田校長,獲得了極為關鍵的支持,得償所願。順利跨入經濟學的大門,鄧中翰發現這個世界遠不是自己當初從技術角度所看到的那麼狹窄、那麼簡單。一個知識的富礦擺在了面前,樂於迎接挑戰的鄧中翰再次開始了新的跋涉。

到1997年畢業時,鄧中翰已經拿下了物理學和經濟學的碩士、電子工程學的博士學位,成為伯克利建校一百多年來第一個橫跨理、工、商三個學科的人。當商業思維和技術思維交織在一起時,鄧中翰的人生也開始向著更為寬闊的道路邁步行進。

歸國的橄欖枝

鄧中翰結束了在伯克利的大學生涯時,正值IBM的“深藍”計算機和國際象棋大師卡斯帕羅夫的巔峰對決。這場曠古未有的比賽,引起了鄧中翰極大的興趣。帶著這份熾熱的興趣,鄧中翰決定加入風光無限的IBM。

之後,僅僅一年,鄧中翰就接連申請了好幾項專利,同時獲得了“IBM發明創造獎”,讓當時IBM資深的工程師們都刮目相看。但僅僅一年,鄧中翰就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就這樣打工下去嗎?還有沒有更好的選擇呢?

兩會視點 | 李彥宏、鄧中翰兩位科技企業領軍人物學生時代的故事

1997年,鄧中翰回到硅谷,給自己設定了一個嶄新的人生命題:自主創業。回國創業後,研發出第一枚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星光一號”芯片,終結了“中國無芯”的歷史;

兩會視點 | 李彥宏、鄧中翰兩位科技企業領軍人物學生時代的故事

兩會視點 | 李彥宏、鄧中翰兩位科技企業領軍人物學生時代的故事

現如今,鄧中翰在兩會“委會通道”答記者問中講道:對於目前我國芯片領域的發展,每年我國進口最多的物資不是石油、糧食,而是芯片,每年進口額高達2000多億美元,摺合1萬多億人民幣。今後需要有“換道超車”的思維,敢於在國際前沿的無人地帶自主創新,打造新動能、新模式和新的產業鏈,實現領跑。

這需要一代或幾代的留學生及科技工作者同共努力,一切的期待將由時間來驗證!

更多留學資訊,請關注留學觀察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