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傳承丨陳曉丹:尋訪皮影戲「天下第一館」

非遗传承丨陈晓丹:寻访皮影戏“天下第一馆”

遠方無窮,歷史無涯。唯有非物質文化遺產,能穿透時間和空間的長河,在手口相傳間記錄人類文明的延續。於湖南而言,經典非物質文化遺產,俯拾皆是。拾起其中厚重的文化力量,就是從中傳承前人的智慧與傳統文化的血脈。

為更好地傳承湖南非物質文化遺產,“論道湖南”嶽麓講壇欄目綜合整理非遺傳承文章,今日推出第二篇《尋訪皮影戲“天下第一館”》,原載於《品讀長沙》叢書。

非遗传承丨陈晓丹:寻访皮影戏“天下第一馆”

(皮影戲 圖/陳曉丹)

長沙望城的皮影戲是湖南皮影戲家族的重要分支,位於靖港和新康兩地的皮影戲博物館和皮影戲傳承人朱國強就承擔起了保護望城皮影戲的厚重使命。

靖港皮影藝術博物館成立於2009年,館內蒐集整理劇本、樂器、道具、歷史文獻等展品近2000件,全方位介紹望城皮影戲的歷史淵源、昔日成就和目前發展。館長朱國強出身皮影世家,是當地皮影戲非物質文化傳承人。

非遗传承丨陈晓丹:寻访皮影戏“天下第一馆”

(靖港皮影戲館)

靖港皮影藝術博物館的大門上橫著一塊大匾——“天下第一館”。若不是仔細尋找,這個“天下第一館”就埋沒在靖港古鎮喧囂的集市中,三五步就會錯過。皮影戲在當代社會的處境如同它身處的這個環境一樣,有些孤獨冷落,但又像一根纖細而堅強的蠟燭,儘管微弱卻不熄滅。

老班子都知道一個俚語,“瀏陽的鞭子,河西的班子”,瀏陽鞭子指瀏陽鞭炮,“河西的班子”便是河西望城的皮影戲班子。昔日皮影戲風光紅火,民間紅白喜事、年節壽慶、祭祀還願都會請一臺皮影戲招待十里八村的人。

站在靖港皮影博物館的演出大廳,看著牆上密密張掛的皮影菩薩,往日的盛況和雜沓的人聲依稀重現。昏暗中那一張張用牛皮或牛皮紙製作的皮影像活過來一般,紅臉關公、白臉曹操、黑臉張飛,或忠或奸或勇;唐僧師徒、四海龍王……上千個人物的靈魂附著在這一屋子的皮影裡。

非遗传承丨陈晓丹:寻访皮影戏“天下第一馆”

(皮影戲手藝人)

朱國強是望城皮影戲第五代傳人,也是皮影戲這個非遺項目的守護者。他將祖輩遺留的清朝、民國、現代皮影、劇本等珍貴文物500多件整理展出,並在館裡搭建了最古老最原始的表演舞臺。

舞臺很迷你,一米六見方,用三塊門板和數根把子固定。四位藝人分三排站坐,一個司鼓,一個操琴,一個操縱影人,一個做中場,擁擠而有序。演出開始了,只聽得京胡、嗩吶開場,鼓聲咚咚鑼鈸齊鳴,高腔開嗓二胡歡快。操縱影人者在燈盞和屏幕中間忙碌。那日是三國劇目,劉關張陸續登場。隨著操縱皮影的小木棍上下翻飛,屏幕前面的人物跳躍行走,眼眨眉動鬍鬚飄舞,嘹亮的湘劇高腔迴盪在迷夢般的昏黃光影中。臺下觀眾看得入迷,喜怒哀樂跟著皮影起起落落。

長沙望城的皮影戲迄今已有兩千多年,至今民間還保留著聽戲傳統。博物館的四人劇團一年有三百來天在演出,守護博物館的工作就交給了朱國強的大哥朱國文。每天朱國文都要拜一拜館裡供奉的皮影菩薩,據說這個菩薩是唐王李世民賜封的,專司還願,主管祭祀、升官、求子、平安發財等。望城人還願時有請皮影戲班子的習慣,唱完戲後送菩薩,主人的願就算還了。

非遗传承丨陈晓丹:寻访皮影戏“天下第一馆”

(皮影作品)

雖然演出繁忙,皮影戲離現代生活還是越來越遠,也不可避免地陷入失傳,這是大多數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共同的窘境。靖港皮影戲博物館聲名在外,皮影戲這個集歷史、民俗、美術、文學、音樂、詩詞歌賦、雕刻、剪紙、吹打彈唱操於一體的綜合藝術,因為學習難收入少而找不到接班人,也因為現代生活的擠壓,漸漸被邊緣化。

但是,只要你走進這個博物館,只要你看到那些皮影投射在牆上的美好影像,你會肅然起敬,作為一門戲劇藝術,它比莎士比亞作品早一千八百年;作為一種蘊含民間搖滾精神的音樂藝術,它比西方現代搖滾樂早兩千多年。“天下第一館”,當有更多方式迴歸現代中國人的視野。

作者簡介:陳曉丹,資深媒體人,曾先後任職多家媒體,現為自由生活家、輕度寫字控,艾源堂養生文化合創人。)

相關鏈接:

非遺傳承丨陳曉丹:浦尾島上神秘的江永女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