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GBC基因鏈林晶:讓1億人活到121歲,並掌控自己的基因數據

世界上最長壽的人能活多久?吉尼斯世界記錄是121歲。

這一概率可能是億萬分之一,但在中國,有一個年輕的團隊——HGBC基因鏈,計劃讓1億人活到121歲,並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基因密碼。聽起來有點天方夜譚,然而在基因測序技術快速發展的當下,人體生命的奧秘正加速打開已是不爭的事實。

近幾年,基因測序成本的急劇下降,已經帶動了消費級基因檢測市場的火爆,但要真正破譯人類長壽的基因密碼,仍面臨著一系列的難題亟待攻破。短期內,最為迫切的問題在於基因數據歸屬權不明、基因檢測應用服務單一和生命科學研究基因數據難獲取等,已經嚴重阻礙了行業健康發展。

HGBC基因鏈準備如何解決這一系列難題呢?本期互鏈脈搏採訪了其聯合創始人林晶。

HGBC基因鏈林晶:讓1億人活到121歲,並掌控自己的基因數據

(HGBC基因鏈聯合創始人林晶)

基因組數據上鍊 讓用戶掌控自己的基因數據

HGBC基因鏈籌備於2017年,2018年年初正式對外。創始團隊成員由遺傳學、生物學、計算機、生物信息以及區塊鏈背景的資深人士組成,HGBC基因鏈創始人郝向穩更是擁有15年基因行業工作經驗,曾在華大基因、怡美通德、Illumina等業內機構任職。

目前,HGBC基因鏈已經積累了包括採樣、測序、數據處理與分析、基因突變解讀、檢測報告呈現全流程的經驗和技術,並能提供包括腫瘤在內的170多項疾病風險評估,4000+項遺傳病篩查,12大類120多種藥物解讀,80多種個體特質檢測。

在基因檢測行業,基因數據雖然來自於每個用戶,但個人卻很難從企業手中獲取到自己的數據,絕大多數基因檢測公司都會在用戶協議中標明“用戶數據產生的商業價值及科研成果與用戶無關“。這意味著,用戶基因數據的名義所有權與實質支配權是相分離的,用戶無法享受到自己數據所帶來的收益。

“HGBC基因鏈所做的事情就是幫用戶將自己的基因組數據上鍊確權與流轉,讓每個人切實掌控自己的基因數據。“林晶表示,HGBC基因鏈使用非對稱加密技術對用戶的基因數據進行加密,並將加密後的數據使用迅雷的玩客雲存儲服務進行分佈式存儲,只有用戶使用自己的私鑰才能解密還原數據,實現了用戶對自己數據的所有權和控制權的掌控。

那麼,用戶在掌握自己的基因數據後,如何實現其價值呢?林晶認為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其一,由HGBC和第三方基於用戶的基因和其它健康數據提供各種應用服務,比如遺傳病篩查與諮詢、疾病風險評估、健康管理、運動健身、營養飲食等多方面;其二,同一些生物製藥、疾病科研組織等項目方進行鏈接。用戶參與研究項目,將自己的數據授權給研究者,獲得Token收益,同時,研究產出的成果,用戶也可以優先享受。

HGBC基因鏈林晶:讓1億人活到121歲,並掌控自己的基因數據

在這個過程中,HGBC Token的生態閉環建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根據其白皮書介紹,HGBC的Token總量為30億,其中40%(12億)用於數據挖礦,共分10年逐步釋放完畢,每年衰減30%。而其基因組測序則分成了不同的階段,包括百人基因組計劃、千人基因組計劃、萬人基因組計劃以及百萬人基因組計劃。

“用戶購買測序服務後能獲得Token獎勵,‘千人計劃’用戶獲得3萬 Token,‘萬人計劃’獲得6千 Token。並且,用戶還可獲得150的算力,使用這些算力可以在達爾文星球APP中進行數據挖礦。“林晶表示,用戶獲得Token後,可兌換基因應用服務,比如運動健身相關服務、疾病風險服務、遺傳篩查服務等。

除此以外,用戶通過參加科學研究項目也可以獲得Token,服務方本身和科研項目方是可以互換身份的,服務方也可能是項目方,使用Token可獲取用戶的基因數據。

在林晶看來,基於Token激勵,HGBC基因鏈能夠打通用戶、服務方與項目方的生態閉環。

HGBC基因鏈林晶:讓1億人活到121歲,並掌控自己的基因數據

(HGBC生態佈局)

“比如在應用服務端,不同的基因檢測公司應用服務側重點不同,有娛樂、疾病健康、生活服務等不同方向,用戶很難在一家公司享受到全面的檢測服務;而項目方方面,目前研究機構普遍面臨的問題是樣本數據獲取難度大,可供研究的樣本量少,數據維度單一,表型數據不規範不完善,並且用戶不能夠直接從數據中受益,進而導致用戶的參與度低,項目研發阻力大,效率低。”林晶指出,只有建立以用戶為中心的生態平臺,才能真正解決基因檢測應用服務單一和生命科學研究基因數據難獲取的難題。

選擇合適的底層公鏈至關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HGBC的生態平臺設想看似完美,但其在搭建過程中,並非一帆風順,其中選擇合適的公鏈和用戶隱私保護是其面臨的兩大挑戰。

“一個人的全基因組數據有近200G,這麼龐大的數據如何存儲和上鍊,這是最開始我們遇到最大的困難。”林晶表示,區塊鏈的存儲成本是非常高的,比如以太坊,只能以Key-Value的形式存儲很少量的數據,這麼大的數據量以太坊、EOS等主鏈都是無法直接上鍊存儲的。

林晶坦言,經過比較長時間的調研,我們綜合對比了當前主流的所有基礎公鏈,最終選擇了迅雷鏈。“迅雷鏈和基於玩客雲的迅雷文件系統相結合,能夠很好的解決大數據量上鍊存儲的問題,我們將基因數據存儲到迅雷鏈的文件系統,數據的流轉信息在迅雷鏈上記錄,存儲和業務能夠很好的在鏈上進行。”

除此以外,個人基因數據上鍊後的隱私保護也是HGBC選擇迅雷鏈的重要因素。

“迅雷鏈的TRC2-1標準是目前行業中第一個帶有授權的唯一性資產標準,這在極大程度上解決了用戶基因數據上鍊後的隱私性與安全性問題。”林晶指出,在迅雷鏈上,用戶的基因數據會存儲於雲存儲服務中,獲得唯一的下載地址和數據指紋,數據指紋和用戶區塊鏈地址將寫入到區塊鏈中(加密後的下載地址),而用戶的基因數據在HGBC生態平臺中會成為數字資產,只有被用戶授權之後,其基因數據才能夠被使用。

除迅雷鏈的數據加密保護和授權機制外,HGBC生態鏈還增加了偽匿名隱私保護和單向匿名機制。“用戶在HGBC生態中的所有行為都以暱稱為用戶標識進行操作,進而將用戶的真實身份與生態中的鏈上身份進行了有效隔離,而HGBC生態中,測序商、項目方、服務提供方的身份是經過基金會認證審核通過的,對用戶是完全透明的,並且所有交易信息都會被永久的存儲在區塊鏈中。“林晶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