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資治通鑑札記610 違背倫理是漢代諸侯王覆滅的重要罪責!

① 燕王定國與父康王姬奸;奪弟妻為姬【按:這兩條都是諸侯王的私生活,都屬於淫亂。這在前面主父偃談推恩令的時候已經明確地提到了。所以我們看,通鑑的前後的編輯是非常合乎邏輯的,是有著自己的線索的。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這裡提到的是燕國,這在前面都匈奴經常侵入的地方,是對抗匈奴和東北地區的戰略前線。

】。殺肥如令郢人〔肥如,燕之屬縣。燕國除,入漢,屬遼西郡。應劭曰:肥子奔燕,燕封於此。〕【按:西漢初置肥如縣(故城在河北盧龍縣西北三十里潘莊鎮沈莊村),為遼西郡郡治。北魏為平州治。隋開皇六年(586年)肥如入新昌縣。】郢人兄弟上書告之,主父偃從中發其事。公卿請誅定國,上許之。定國自殺,國除。〔文帝初,王澤始封於燕,傳子康王嘉;文帝九年,嘉薨,定國嗣;蓋立四十二年矣。〕【按:輕易地拿下了一個諸侯國。

讀資治通鑑札記610 違背倫理是漢代諸侯王覆滅的重要罪責!

齊厲王次昌亦與其姊紀翁主通。〔齊孝王將閭,文帝十六年受封,傳子懿王壽,壽傳次昌。〕主父偃欲納其女於齊王,齊紀太后不許【按:主父偃將自己的私人利益也摻和到裡面了。這就為武帝所不容了。】。偃因言於上曰:"齊臨菑十萬戶,市租千金,人眾殷富,巨於長安【按:臨淄具有著強大的經濟地位。特別是巨於長安,這就是說齊國可能要比朝廷還富有,而對抗匈奴,現在正是需要錢的時候。】,非天子親弟、愛子,不得王此。〔王,於況翻。〕今齊王於親屬益疏,〔疏,與疎同。〕【按:地方重要應該是近親屬來坐鎮。】又聞與其姊亂【按:淫亂的罪名。兩個最好的理由來說動武帝了。這種大面積的血親之間的交媾如果從文化角度看應該是當時社會所允許的,但是與建立社會秩序的漢帝國卻是衝突的。父子相承的帝王系統是帝國平穩發展的重要支撐,這在婚姻制度上就必然反對血親,族內婚等婚姻制度了。】,請治之!"

讀資治通鑑札記610 違背倫理是漢代諸侯王覆滅的重要罪責!

於是帝拜偃為齊相,且正其事。偃至齊,急治王后宮宦者,辭及王【按:主父偃態度很急迫。因為急迫,才可能讓那些宦官們胡說,自然容易牽扯到齊王了。】;王懼,飲藥自殺【按:逼死齊王。】。偃少時遊齊及燕、趙,〔少,詩照翻。〕及貴,連敗燕、趙。〔敗,補邁翻。〕【按:從齊到趙。】趙王彭祖懼,〔彭祖,景帝子;前二年封廣川,五年徙趙。〕【按:跟漢武帝是哥兄弟的關係,同父異母的兄弟關係,這比齊王的關係近多了。】上書告主父偃受諸侯金,以故諸侯子弟多以得封者【按:反揭發主父偃的問題。這也是比較尖銳的鬥爭了。】。及齊王自殺,上聞,大怒,以為偃劫其王令自殺,乃徵下吏。【章:乙十一行本"吏"下有"治"字;孔本同;張校同。】下,遐嫁翻。〕偃服受諸侯金,實不劫王令自殺【按:諸侯們給主父偃送錢行賄,這對主父偃來說也是門好生意。這其實已經說明了,地方的皇族完全分化了,為了能夠封侯,竟然給主父偃行賄,合起來對抗朝堂的能力和想法完全沒有了。

】。

讀資治通鑑札記610 違背倫理是漢代諸侯王覆滅的重要罪責!

上欲勿誅【按:可見,漢武帝並不計較主父偃收錢,更不在意齊王被殺。】,公孫弘曰:"齊王自殺,無後,國除為郡入漢,主父偃本首惡。陛下不誅偃,無以謝天下。"乃遂族主父偃【按:公孫弘確實很高明,用主父偃一顆人頭換來一個齊國。這是非常核算的買賣。而且漢武帝和公孫弘都不在意主父偃收取賄賂,誅殺主父偃不過是主父偃可以做替罪羊而已。到此,主父偃的故事結束了。主父偃主要的工作是:推恩令,朔方城,遷徙豪強到關中,打擊黑社會等擾亂秩序的社會勢力,對諸侯國主動出擊,連滅燕齊兩國。除了朔方城外,都是在幫助漢武帝打擊反對派,建立社會秩序,凝聚對抗匈奴的力量。前面提到燕國是抗擊匈奴的前線,而齊國掌握著巨大財富。所主父偃這段時間的工作都是與抗擊匈奴的事情緊密聯繫的,不是分開的。這是司馬光通鑑給我們的感覺。我們也可以說這段時間的事情是抗擊匈奴的另一面,是漢帝國從內政方面的舉措。

】。

讀資治通鑑札記610 違背倫理是漢代諸侯王覆滅的重要罪責!

② 張歐免,上欲以蓼侯孔臧為御史大夫。〔班志,蓼縣屬衡山國,春秋之蓼國也;音子。康曰音六,未知其何據。蓼侯孔聚,高祖功臣;臧,其子也。臧自言世修經學,蓋謂孔子後也;安國為從弟。安國,孔子十三世孫。〕【按:新的人事變動。如果從內容看似乎和前後文都沒有關係。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讀者得有點想象力。從胡注看這個人不僅是高祖時期的功臣後代,而且,最為關鍵的是還是孔子的後人。這是值得關注的。婚姻問題還是涉及到禮教文化的。所以漢武帝加強了文化教育建設。這就將前面只是諸侯王的問題從婚姻制度角度上給以擴大化了。這畢竟是符合歷史潮流的。血親通婚肯定是不利於種族繁衍的。

】臧辭曰:"臣世以經學為業【按:這是在說自己是幹什麼的,有什麼家學背景。此處是經學,就是孔子儒家學說那一套。特別提到的是世代如此。】,乞為太常【按:希望做太常,而不是御使大夫。按說還是御使大夫官位高。】,典臣家業【按:主持家業,長官家業。這個家業就是太常管的那些事情。太常是中國古代朝廷掌宗廟禮儀甚至是文化教育方面的官員】,與從弟侍中安國〔百官表:侍中,加官,得出入禁中。應劭曰:入侍天子,故曰侍中。續漢書曰:侍中,比二千石,無員。漢官儀曰:侍中,左蟬、右貂,本秦丞相史,往來殿內,故謂之侍中,分掌乘輿服物,下至褻器虎子之屬。武帝時,孔安國為侍中,以其儒者,特聽掌御座唾壺,朝廷榮之。從,才用翻。〕綱紀【按:治理。】古訓,使永垂來嗣。"上乃以臧為太常,其禮賜如三公【按:地位非常的尊貴。關鍵是為什麼這個時候忽然提出這件事呢?與前面主父偃的關係是什麼呢?我以為司馬光提出以禮治國,其實這裡的孔氏兄弟擔任太常,就是體現漢武帝在主父偃等人的協助下,經理了外抗匈奴,內壓王侯的過程之後,建立了新的社會秩序,而這個新的社會秩序,其實就是體現為儒家禮儀的重建,就是孔家兄弟走上了國家禮教的領導崗位。所以,對於衛青和主父偃的故事來說,這裡的故事是個結果,前面都是過程。沒有主父偃的推恩令,打擊豪強,遊俠,也不會有這件事。進一步說,這些地方豪強,諸侯王,遊俠等其實都是儒家禮教的反對者。漢武帝在經理了執政初期推行儒術的失敗之後,再次提倡儒家思想,推行儒術。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