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風民風鄉風成鄉村振興法寶

好家風民風鄉風成鄉村振興法寶

初夏的永寧縣閩寧鎮原隆村,一派村在景中、人在畫中的田園風光。

5月12日,記者走進村民葉玉門家,寬敞明亮的客廳裡引人注目的不是各種家用電器,而是牆上一幅裝裱精緻的書法作品。“這上面書寫的‘家和萬事興’,是俺家的家訓。”在葉家,全家人一言一行以它為標準。

在村民郭百靈、王耀明等人的家裡也掛著家訓,“創業致富,勤儉持家”“德才兼備,無私奉獻”……一句句質樸的話語,飽含著做人、治家的道理。

“村裡統一製作了家訓牌匾近2000個,懸掛在每戶村民家中。從縣城請來書法家、畫家以優秀家規家訓創作書法、美術作品近百幅,送給近50戶群眾。”村黨支部書記王升說。原隆村是永寧縣最大的生態移民村,如何做到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腦袋。原隆村按照“文化立村、文化興村”的發展思路,發揮文化滋養和精神支撐的作用,以文化牆、道德文化長廊為載體,“圖說價值觀”“講文明樹新風”。常態化開展“最美人物”“星級文明戶”“文明家庭”“好家風好家訓”“移風易俗示範戶”等先進典型評選活動,激勵引導群眾轉變觀念,提升文明素養,從思想深處想脫貧、盼脫貧。

為了加快推進文化小康建設步伐,去年村裡以文明家庭創建為載體,組織村民尋家風、立家訓,得到大家積極響應。

“一家人坐在一起,回想老輩人是怎麼為人處事,怎麼要求後人的。”村民馬志冬家的家訓是“崇善孝敬”,他告訴記者,村裡有的家庭是“與人為善,與鄰為友”,有的家庭是“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做事”,有的家庭把“處世以謙讓為貴,做人以誠信為本”立為家訓。

全村近2000戶村民,家家樹家風、立家訓,以此作為行為準則。

“這家訓,掛在牆上做不到,會被人笑話。”今年51歲的張東學把“助人為樂”的家訓落實在行動中。這名漢族田把式得知同村的回族村民沙彥林還貸款有困難時,毫不猶豫地施以援手。“俺一心想幫老沙,借錢給他欠條都沒要。”讓張東學沒想到的是,幾個月後沙彥林將借款還清。“還給俺的錢,是他和老伴拖著個病身子,外出打工掙的。這份‘誠信’,讓俺敬重他。”

陳國學一家是個大家庭,村民們常說,陳家孝老愛親、勤儉持家,家風好!前陣子,陳國學為兒子節儉辦婚事,向講排場、比闊氣和高價彩禮說“不”,在當地傳為佳話。“如果按過去大操大辦的習俗,僅酒席就得辦3天。”婚禮過後,陳國學的兒子、兒媳外出打工,用勤勞的雙手開創幸福生活。

“如今的原隆村,家風、民風、鄉風建設穩步推進,新風、新貌撲面而來。”王升告訴記者,近年來,村裡湧現出星級文明戶595戶,其中十星級157戶,不僅為“恩澤原隆、厚德為善”的村風奠定了基礎,還激發了脫貧內生動力,村民有了全新的精神風貌。

在原隆村,村道兩邊沒有垃圾桶,但見不到垃圾的蹤影。每天早上有清潔車挨家挨戶收垃圾。全村人自覺遵守“定時”倒垃圾的規定。

目前,原隆村已形成勞務輸出、葡萄種植、光伏農業、肉牛養殖、紅樹莓種植和光伏發電六個產業增收渠道。2017年全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8200元,創歷年新高。

今年,村裡著力推進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產業,依託葡萄產業、紅樹莓等特色農業產業建設,打造旅遊示範村,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王升表示:“原隆村的發展之路表明,只有築牢精神之堤,才能守好物質之財,振興鄉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