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口雖小,風險很大!

何為破傷風

破傷風是破傷風梭菌經由皮膚或黏膜傷口侵入人體,在缺氧環境下生長繁殖,產生毒素而引起肌痙攣的一種特異性感染。

傷口雖小,風險很大!

傷口雖小,風險很大!

傷口雖小,風險很大!

破傷風的發生

各種類型和大小的創傷都可能受到汙染,特別是開放性骨折、含鐵鏽的傷口、傷口小而深的刺傷、盲管外傷、火器傷,更易受到破傷風梭菌的汙染。

小兒患者以手腳刺傷多見。若以泥土、香灰、柴灰等土法敷傷口,更易致病。

除了可能發生在各種創傷後,還可能發生於不潔條件下分娩的產婦和新生兒、非正規的人工流產術後。

中耳炎、壓瘡、拔牙及宮內放環等均有引起本病的可能。

因吸毒人員因使用不潔注射器靜脈注射毒品而患破傷風者亦呈增多趨勢。

傷口雖小,風險很大!

傷口雖小,風險很大!

破傷風的病理

致病菌破傷風梭菌,為絕對厭氧菌。此菌對環境有很強的抗力,能耐煮沸15~90分鐘。破傷風梭菌產生毒性極強的毒素,即神經痙攣毒素。毒素產生後,會向周圍組織擴散,侵入肌肉組織及神經組織。

破傷風臨床表現

傷口雖小,風險很大!

傷口雖小,風險很大!

感染破傷風梭菌至發病,有一個潛伏期,破傷風潛伏期長短與傷口所在部位、感染情況和機體免疫狀態有關,通常為7~8天,可短至24小時或長達數月、數年。潛伏期越短者,預後越差。約90%的患者在受傷後2周內發病,新生兒破傷風的潛伏期為斷臍帶後5~7天,偶見患者在摘除體內存留多年的異物後出現破傷風症狀。

傷口雖小,風險很大!

1.前軀症狀

起病較緩者,發病前可有全身乏力、頭暈、頭痛、咀嚼無力、局部肌肉發緊、扯痛、反射亢進等症狀。

2.典型症狀

主要包括肌強直和肌痙攣。

通常最先受影響的肌群是咀嚼肌,隨後順序為面部表情肌,頸、背、腹、四肢肌,最後為膈肌。

肌強直的徵象為張口困難和牙關緊閉,腹肌堅如板狀,頸部強直、頭後仰,當背、腹肌同時收縮,因背部肌群較為有力,軀幹因而扭曲成弓,形成“角弓反張”或“側弓反張”。

陣發性肌痙攣是在肌強直基礎上發生的,且在痙攣間期肌強直持續存在。相應的徵象為蹙眉、口角下縮、咧嘴“苦笑”(面肌痙攣);喉頭阻塞、吞嚥困難、嗆咳(嚥肌痙攣);通氣困難、發紺、呼吸驟停(呼吸肌和膈肌痙攣);尿瀦留(膀胱括約肌痙攣)。

強烈的肌痙攣,可使肌斷裂,甚至發生骨折。患者死亡原因多為窒息、心力衰竭或肺部併發症。

傷口雖小,風險很大!

3.自主神經症狀

為毒素影響交感神經所致,表現為血壓波動明顯、心率增快伴心律不齊、周圍血管收縮、大汗等。

4.特殊類型

(1)侷限性破傷風: 表現為創傷部位或面部咬肌的強直與痙攣。

(2)頭面部破傷風: 頭部外傷所致,表現為面、動眼及舌下神經癱患者為癱瘓型,而非癱瘓型則出現牙關緊閉、面肌及嚥肌痙攣。

傷口雖小,風險很大!

患者須隔離護理,保持其安靜,儘可能減少外界刺激。

1.抗毒素的治療 破傷風抗毒素可中和處於被吸收過程中的毒素,為確保療效,必須給予大劑量抗毒素。

2. 消除肌肉痙攣。

4.保持呼吸道通暢。

5. 補充營養,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6.一般處理 沖洗傷口,保持引流通暢;切開處理有異物或炎性腫塊或已癒合傷口。

預防小貼士

破傷風是一種完全可以預防的疾病,常用方法有:

1、皮膚外傷後要做清創或縫合包紮,並在24小時內注射破傷風抗毒素,可有效預防破傷風。

2、注射預防針。精製破傷風類毒素1毫升,皮下注射3周後產生兔疫力,免疫期一年,第二年再注射一次,免疫期4年。

3、內服中藥。

傷口雖小,風險很大!

另外,對新生兒破傷風的預防:孕婦應接受破傷風免疫注時;分娩時嚴格要求無菌操作,注意臍帶端的清潔處理,給新生兒肌肉注射破傷風抗毒素也可預防感染。

傷口雖小,風險很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