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版圖》—揭祕歪果仁爲啥和我們想的不一樣?

《思維版圖》—揭秘歪果仁為啥和我們想的不一樣?

有一些問題,你可能知道,但是你可能從來沒有想過究竟是為什麼,比如,為什麼古代的中國人擅長算術,但是歐幾里德時代的希臘人卻擅長的是幾何?為什麼在語言學習中,歐美國家的孩子,學起名詞來比學動詞要快,而亞洲人卻完全反過來?

在今天我們為大家推薦的這本書中,作者告訴我們,東西方的思維是完全不同的,比如從風水學到形而上學,從比較語言學到經濟學,亞里士多德的子女與孔子的後代,東西方的思維都會把它們區分開來。如果我們想在溝通中想他人所想,那麼我們就需要了解東西方的思維方式有哪些不同。

東方文明和西方文明之間思維到底有什麼不同?這種不同會影響人們對世界的看法嗎?這種不同是究竟因為什麼原因形成的?這些問題的答案就在今天推薦的這本書中。作者用一個個有趣的比較社會學實驗進行舉例說明,保證讓你讀起來一點都不會覺得枯燥。

作者認為,造成東西方思維的差異的根本原因在文化。思維上,東方文化注重整體性與和諧,而西方文化注重理性分析與控制。這一點在中西醫的差別上就看得很清楚,中醫看病關注體整體的和諧運作,而西醫,注重的是透過外在藥物或其他方式來進行干預和控制,從而解決人體身體中的病痛。再比如,法律在西方社會是一種科學,而在東方社會則是藝術。

在這本書裡,作者對東西方文化雖然作了對比,但並沒有賦予好/壞,對/錯,優/劣的比較。因為每一種思維方式都有其利弊,視情況環境而定。

作者認為文化差異是後天的,人的信念取決於個人的思維模式,而思維模式源於人所生長的社會。思維上的差別是後天教育和社會共同薰陶的結果。隨著全球化的影響,一些西方的文化價值在慢慢的滲入了東方社會。另一方面,西方社會也日益的被東方文化薰陶,如瑜伽,佛教,靜坐等開始在西方流行。

也許不久的將來,這些差異將逐漸減少,至於多元文化的融合會不會是更優異的,這還是個未知數。

今天向大家推薦的這本書,或許可以解答那些我們大家都追問了很久的問題:例如,《西遊記》中孫悟空大鬧天宮之後為什麼沒有逃出如來佛的手掌心?最新上映的《星球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在最關鍵的一戰中,隱居的絕地大師盧克· 天行者是如何成功阻止凱洛·倫對反抗者聯盟的致命一擊的?這些其實都是思維的差異造成的。

在全球化背景的今天,具有不同思維方式的人會經常的接觸與瞭解。而我們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著不同於我們的思維方式。

這本書的作者理查德·尼斯貝特,是美國第一位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的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就職於密歇根大學。他曾獲得美國心理學學會頒發的傑出科學貢獻獎,以及其他很多國內外的獎項。本書和作者的另一本著作《認知升級》獲得多項大獎,並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出版。

理查德·尼斯貝特的寫作方式,總是通過一些別出心裁的小試驗,來得出出人意料的結論。你會發現,在作者的角度,不同的環境、社會結構、哲學思想和教育系統,人們思考的世界不同,甚至看到的世界也不相同。

東方人重視背景以及事物之間的聯繫,喜歡從整體出發來看問題;西方人則聚焦於具體物體而忽略與背景的聯繫,長於就事論事,直接表達。所謂西方人見木,東方人見森,仔細想想還真是如此。

今天推薦推薦給大家的這本書理查德·尼斯貝特的《思維版圖》。通過這本書的閱讀你會更加了解你的西方朋友、老闆、同事、同學……也會找到怎麼叫他們瞭解你的方法,輕鬆化解在日常生活中的小衝突,也會換個角度來認識我們今天的社會。

《思維版圖》—揭秘歪果仁為啥和我們想的不一樣?

希望你喜歡今天的推薦,這裡是喜馬拉雅新書推薦,關注“喜書書”好書天天都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