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為什麼說豬八戒是「 慾望」的象徵?

老照片尋人啟事


西遊記讀多了總給人一種,鏡中看花水中撈月的感覺,有時候明明抓住了事情的本質,在閱讀卻發現不對。有人說西遊記是一場鬧劇,也有人說西遊記是一場早已內定好的話劇,還有人說,西遊記本身就是一部悲劇,不管是那種說法,西遊記裡確確實實講的是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的故事。這個故事本身就充滿了艱辛。一路十萬八千里,一步步走來。縱觀師徒四人,其實我們不難發現,作為領導人唐僧,在全書中確實屬於那種完美型人才。為何這樣說,不管唐僧是否有能力或者唐僧性格有缺陷,但是最後一點是不可否認的,唐僧的帶領下,一個人帶著幾個妖怪把取經大業給完成了。這就能說明一件事,唐僧絕對算得上完美的精神領袖。那麼孫悟空呢!本性就是猴子的性格再加上是頑石所生。本領大,也是力量型的代表吧!在看豬八戒,豬八戒給人的感覺就是好色,貪財,愛佔小便宜。等等,總之優點大於缺點。那麼是不是可以說豬八戒就是慾望的化身呢!其實這樣說是沒有問題的。沙僧表現平平也算是平和性的。

在看最後的結果,唐僧悟空都是成佛了,沙僧再不濟也是個羅漢,就豬八戒封了個淨壇使者。其實這也是有原因呢!西天取經一路,孫悟空一顆頑石都別磨平了性格。豬八戒到了靈山還是忘不了慾望,覺得自己沒有成佛頂撞佛祖。佛祖也是有點生氣,不給說話的機會直接說了原因。其實這何嘗不是一種貪慾的表現呢!

豬八戒與孫悟空和唐僧各據三角形的一個角,構成了鮮明的對比,互相映襯,相得益彰。孫悟空是躁動不安,追求一種人生的更高境界,而豬八戒呢!安於現狀,不求上進,好吃懶做。在豬八戒與孫悟空做比較的話,其實豬八戒更多的給人傳遞一種消極心態,這是一個享樂主義的典型表現。也就是慾望的一種體現吧!


一憶一


佛教的本源就是要求自己,做到戒色.戒葷.戒欲.戒貪,寡慾清心,真心修行,青燈古佛 ,才能立地成佛。而佛家要戒的,豬八戒🐷一樣沒戒,樣樣還都佔全了,可以說,五毒俱全。從觀音菩薩給他起的八戒法號可看出,觀音對他的的期望和不放心。

漫漫取經路,本身對師徒四人就是修行,更是佛祖的考驗。作者把豬八戒這個人物寫的活靈活現,可以說 ,寫的體無完膚。六根未淨,凡心不改。其一貪色,從戲嫦娥開始,到高老莊.到被珍珍愛愛(普賢菩薩)戲耍,到女兒國沉醉,最後,與七個蜘蛛精共同沐浴,很是過了一把癮。其二貪吃,從出山,在高老莊出發,歷經九九八十一難,都沒耽誤吃,最終,被佛祖封為淨壇使者,也是負責吃的。其三貪財,愛佔小便宜,和尚是化緣的,走到哪裡,化緣到哪裡,不要錢的,可八戒留有私房錢。其四使壞,嫉賢妒能,在背後沒少告悟空的狀 ,致使悟空三打白骨精後,被唐僧趕走。其五懶惰,不學無術,不念經,發牢騷,愛睡覺😪。

總之,作者把八戒的慾望特徵表現的入木三分,淋漓盡致,既成為了人們的笑談,也使豬八戒的生動形象淵源流傳。





墨爾根阿信


什麼貪嗔痴,都是這個“我”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