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成功不怕大器晚成

曾国藩:成功不怕大器晚成

曾国藩不是神童,甚至有点愚笨,直至二十三四岁才开窍,连中秀才举人。到二十八岁,高中进士点翰林,三十岁入翰林院。正如他在家书中对儿子曾纪泽所说的“年三十一二岁聪明始大开”。曾氏在京城为官期间,十年七迁,连跃十级,累迁内阁大学士、礼部侍郎,官居二品。此时,曾氏已是不惑之年。

曾国藩:成功不怕大器晚成

不过,从曾氏一生的成就来看,有所大作为当属晚年。1861年9月,曾氏攻克安庆,半年后,被任命为两江总督,节制四省兵力。1864年,湘军收复天京,朝廷为曾氏加太子太保衔,封一等毅勇侯,此时的他已经五十四岁,属于知天命的年纪。换个角度看,说曾氏大器晚成也不为过。

曾国藩:成功不怕大器晚成

曾国藩:成功不怕大器晚成

◑同治六年二月二十五日

❖ 核心提要:

余年二十三四聪明始小开,至留馆以后年三十一二岁聪明始大开。

曾国藩:成功不怕大器晚成

二十三四聪明始小开

在这封信里,曾氏谈到了他自己的智力开发史:二十岁前后,他的文章尚是脉络不清晰文句不圆熟。二十三四岁时聪明初开。这两年间他接连中秀才中举人,应该说此时的诗文已经是很好的了。曾氏并没有把二十八岁时中进士点翰林作为聪明大开的标记,而是将三四年后的三十一二岁作为分界线。

这两年间,曾氏供职翰林院,拜唐鉴为师,在唐的指点下攻读宋明理学,身体力行,与倭仁、吴廷栋、邵懿辰等一班师友,以学问节义相砥砺;又详究前史,求经世之学,兼治古诗文词,从游于当时的文章大家梅曾亮、何绍基等人。曾氏从三家村的功名之学走进真正的学术殿堂,正是在这段时间,一生事业的学问基础奠定于此。他将这两年视为自己的聪明大开期,是很有道理的。

曾国藩:成功不怕大器晚成

曾氏的智力开发史给我们以多方面的启迪。它告诉我们,曾氏并非神童。事实上,神童也并不见得就是好事。神童大都无大出息大作为,就是因为智力开发得太早的缘故。过早被人颂扬,过早享受优越的待遇,只会将天才扼杀在温柔手里。

它也告诉我们,学历和学位与真正的学问并不完全相等,即便得了个博士,也还只能说刚迈进学问之门。聪明大开、智慧大开,是在独自探得学问骊珠之后。它还告诉我们,一个男孩子即便三十岁还没找到安身立命之处,亦不必太担忧,还有几年可以寻找,可以闯荡;只要在三十多岁前定下一生的目标,依旧可望成大事业、大成就。

曾国藩:成功不怕大器晚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