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人们热衷于在钱钟书和杨绛的人品和婚姻里挑毛病?

为何人们热衷于在钱钟书和杨绛的人品和婚姻里挑毛病?

张一山新刊抢鲜看

还有往期经典纪念刊哟

购买

为何人们热衷于在钱钟书和杨绛的人品和婚姻里挑毛病?

ID:qiushan08

1

民国历史上,天资过人、知识渊博、嗜爱看书的大师,有好几个。辜鸿铭算一个,陈寅恪算一个,钱钟书也算一个。

如果说陈寅恪是“移动的图书馆”,那么钱钟书简直就是“图书馆检索系统”

有同学问钱钟书能不能推荐三本英文淫书,钱钟书随手拿过一张纸,写满了正反面,足足写了有四十多本,还一一注明了作者名称、内容特征。

钱钟书的同学许振德曾对钱钟书佩服得五体投地:“图书馆借书之多,恐无能与钱兄相比者,课外用功之勤,恐亦乏其匹。”

据说,50年代画家黄永玉跟钱钟书在全聚德吃烤鸭,席间两人聊起打猎来。钱钟书一时兴起,顺手在点菜单上给他开了一张有关打猎的书目,一写也是四五十部。

这种本事,搁现在几人能有?

钱钟书这辈子估计真的跟“书”有解不开的缘分。

一岁的时候,他抓周,抓住的就是书。

因为喜欢书、热爱看书,长辈给他取名“钟书”。

四岁时,他就囫囵吞枣地阅读《水浒传》《西游记》等小说了。

之后的一生,他几乎都浸泡在书里,终成一代“名士”。

2

钱钟书于1910年出生在江苏无锡一个书香世家,父亲钱基博是一位古文学家、教育家,先后当过上海圣约翰大学国文教授、北京清华大学国文教授、南京中央大学教授。

为何人们热衷于在钱钟书和杨绛的人品和婚姻里挑毛病?

钱钟书的父母

钱钟书从小酷爱国文,以至于严重偏科,数学学得一塌糊涂。

19岁那年,他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并以数学成绩差到爆而国文、英文成绩好到爆而名震校园。

当时,他的数学只考了15分,而国文、英文几近满分,在清华大学录取的 174 名男生中位列第 57 。

钱钟书后来的成就,足以说明“木桶理论”有时候也会失效。

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的确是取决于短板,所以我们要补齐木桶的短板,争取盛更多的水......但人不是木桶,我们是否能成才,不一定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到了极致,将来也会有大用。

钱钟书考入清华之后,成为了吴宓教授的得意门生。那时候,他上课从不记笔记,总是边听课边看闲书,或作图画,或练书法,但是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成绩经常破纪录。

在清华,他遇到了杨绛,并与之坠入爱河。

为何人们热衷于在钱钟书和杨绛的人品和婚姻里挑毛病?

杨绛相片

杨绛出身于无锡名门望族,她的父亲杨荫杭是一位法学家,曾任江苏省高等审判厅长。

那时的杨绛,一心想报考清华大学外文系,但清华当时虽然已开始招收女生却没给南方开放名额,杨绛只好去了位于苏州的东吴大学。

1932年初,东吴大学因学潮停课,21岁的杨绛对清华大学念念不忘,就跑去清华当借读生,放弃了已经考取的燕京大学。

那年,杨绛打算去看望老朋友孙令衔,碰巧遇到孙令衔也要去清华看望“表兄”,而这位表兄正是钱钟书。

那是杨绛第一次见到钱钟书,只觉得他眉宇间“蔚然而深秀”

如果你看过钱钟书年轻时的照片,真的会觉得杨绛的这句形容实在是太过含蓄了。

为何人们热衷于在钱钟书和杨绛的人品和婚姻里挑毛病?

戴着眼镜的钱钟书

为何人们热衷于在钱钟书和杨绛的人品和婚姻里挑毛病?

据说这是摘了眼镜的钱钟书(我不确定),拍摄于西南联大

为何人们热衷于在钱钟书和杨绛的人品和婚姻里挑毛病?

钱钟书和杨绛,两人再去英国的游轮上

钱钟书的长相何止是“蔚然”和“深秀”,简直就是萌帅萌帅的好吗?

如果换做我在情窦初开的年纪,在大学校园里遇到这样一个长得帅又有才的男子,也会挪不开眼睛的。最重要的是,钱钟书那时很木讷,只喜欢看书,不会花言巧语、花前月下,也就是俗称的“老实人”,和他在一起应该比较“安全”。

见过杨绛之后,钱钟书写信给她,约她在工字厅相会。

一见面,钱钟书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订婚。”

杨绛答:“我也没有男朋友。”

随后,两人开始通信,“越写越勤,一天一封”,两人双双坠入爱河(得亏那会儿电话不流行,因为,比起电话,用信件谈恋爱,对钱钟书更有利)。

事实上,二人早有前缘。早在1919年,8岁的杨绛就曾随父母去过钱钟书家做客。只是当时两人年纪都不大,所以对彼此印象不深。

看来,缘分这事儿,真是不服不行。

3

有传言说,钱钟书给杨绛写过一段很美的文字:“没遇到你之前,我没想过结婚;遇见你,结婚这事我没想过和别人。”

这话感动了无数网友,也成为了钱钟书和杨绛夫妇恩爱一生的例证。

实际情况是如何呢?

当时,杨绛读到英国一个传记作家这样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

杨绛看了这句话后,很受触动,把它念给钱钟书听。钱钟书当即回说“我和他一样”,杨绛也答“我也一样”(唉妈呀,好甜啊)。

为何人们热衷于在钱钟书和杨绛的人品和婚姻里挑毛病?

钱钟书这辈子是不是真的只爱过杨绛一个人,是不是从来没想过结婚,依然有争论。

这就不得不提另外一个人的名字:赵萝蕤(ruí)。

赵萝蕤是钱钟书先生清华研究院时的同学。她面容姣好、家世良好(父亲是东吴大学教授兼教务长),英文功底也扎实,曾因翻译艾略特的长诗《荒原》而令人刮目相看。

在钱钟书所著的《围城》里,不少人怀疑唐晓芙的原型正是赵萝蕤,而非杨绛所说是她本人。

施蛰存(《毛选》英译定稿人,曾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曾跟别人讲过这样的话:“《围城》中唐晓芙的原型即是赵萝蕤,钱当年是追求过她的”

施蛰存是钱钟书同辈学人,两人多有往来,在学术上地位相当,当时坊间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南有施蛰存,北有钱钟书”…… 在这种不涉及到原则性、利益性的问题上,想必施蛰存也不会乱传谣的。

今天的我们,可能没听说过赵萝蕤的名字,但当时她是清华有名的名媛,追她的人排长队,不过她最好倒追了陈梦家。

为何人们热衷于在钱钟书和杨绛的人品和婚姻里挑毛病?

赵萝蕤和陈梦家,也是郎才女貌。赵萝蕤本人也不差的,她是燕京大学学士、清华硕士、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在燕京大学,她才艺突出,是一个很有名气的校花。

钱钟书是否真的费尽心机追求过赵萝蕤我们不得而知,但后世有人考证说:《围城》中唐晓芙的姓名、形貌、性情、行事种种也多与赵萝蕤“暗合”。所谓“李唐赵宋”“牵芙连蕤”的隐语,更是昭然若揭。

唐晓芙是《围城》一书中唯一没有被讽刺的女主角,足见钱钟书对她的偏爱。

她不一定是杨绛的化身,但一定有赵萝蕤的影子。

钱钟书对赵萝蕤的这段单相思,当事人虽然不曾承认,但恐怕也是实情。

那时的赵萝蕤,只喜欢才情不亚于钱钟书的陈梦家,甚至不惜倒追他。

陈梦家是著名的青铜器专家、诗人,1931年他出版了一本诗集,才上市一个月就被销售一空。当时没啥特别成就的钱钟书,怕是真pk不过他。

为何人们热衷于在钱钟书和杨绛的人品和婚姻里挑毛病?

陈梦家是一个典型的文化人,不大懂政治。建国后,他直言不讳反对推行简化字,说那样会破坏汉字的美感、意义感,结果,文GE期间,他被批斗致死,赵萝蕤也因为他的死而精神分裂,改革开放后才恢复正常。

钱钟书跟赵萝蕤打过怎样的交道,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事实是清楚的:晚年的赵萝蕤对钱钟书似乎有些不屑。


她说:“我只读了他(西南)(钱钟书)的两本书,我就可以下结论说,他从骨子里渗透的都是英国十八世纪文学的冷嘲热讽。十七世纪如莎士比亚那样的博大精深他没有,十九世纪如拜伦雪莱那样的浪漫、那样的放浪无羁,他也没有。那种搞冷门也令人讨厌,小家子气。以前我总对我爱人说,看书要看伟大的书,人的精力只有那么多,何必浪费在那些不入流的作品,耍小聪明,最没意思。”

赵萝蕤敢于蔑视钱钟书,大概是因为她见识过太多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牛逼的人物。她的这种蔑视,倒是让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如果1966年到1976年间很多文化人没有遭遇那场浩劫,或许钱钟书等人也不会被抬高到那种地步,因为比钱钟书厉害的大师还有很多。

钱钟书的《围城》,讲真的,我真不大爱看。整本小说抖机灵和掉书袋(旁征博引)太多,以至于影响观感(个人喜好,勿喷)。

人们总说钱钟书在《围城》里讽刺了很多人,我却觉得他可能玩了一个黑色幽默:他也在讽刺自己(至少是一部分)。

4

杨绛在跟钱钟书确定恋爱关系之前,也是有追求者的。

传闻社会学家费孝通就曾追求过她。费孝通当时跟杨绛同在一个中学,有男同学想追求杨绛,被费孝通拦住了,声称自己是杨绛的好朋友好哥们,想追她得走他的门路。

后来,杨绛跟钱钟书谈恋爱了,告诉了费孝通。费孝通气得来找她吵架,因为他认为自己更有“资格”做杨绛的男友。

费孝通不死心,问是否可以跟杨绛做朋友,杨绛说:“朋友,可以。但朋友是目的,不是过渡。”

费孝通特别失望,决定奋发图强、积极向上。杨绛的拒绝,在某种程度上逼出了一个社会学家。

为何人们热衷于在钱钟书和杨绛的人品和婚姻里挑毛病?

青年费孝通

钱钟书和杨绛一起在清华待了一年,钱钟书就毕业了。学校想留他攻读硕士,钱钟书不愿意,听从父命去了上海光华大学任教(他爸是该校中文系主任,其实民国的裙带关系文化也挺严重的)。

杨绛当时还没有毕业,继续留在清华读书。钱钟书经常写信给杨绛,但杨绛回得不多,到了后来他写《围城》,也写到了“唐晓芙”也不爱写信。

钱钟书的父亲看到钱钟书频繁写信,心生好奇,就拆了杨绛给钱钟书的一封回信(哈,真是个不尊重儿子隐私的爸爸)。结果,他一看到杨绛写的信,就大为赞赏,还提笔给杨绛回了一封信,夸她明理懂事。

就这样,两人的关系被双方父母知晓。经两家的长辈催促,两人订了婚。

1935年,钱钟书与杨绛举行了婚礼。随后钱钟书考取了公费留学生,杨绛索性中断学业陪丈夫去英法游学。

钱钟书不善做家务,杨绛就担负起了几乎所有的家务工作。这对夫妻是真心相爱,所以相处起来也是妙趣丛生。

钱钟书笨手笨脚地给杨绛做早餐,虽然不合心但杨绛觉得很惊喜,夸得钱钟书找不着北,以后两人的早餐就由钱钟书负责。

钱钟书在生活中有非常顽皮、会玩的一面。他会趁杨绛睡着在她脸上画花猫,会和杨绛比赛谁看书速度更快,会在女儿肚皮上画画,还往被子里藏东西,玩兴最大时藏过扫帚,引女儿去找。

钱钟书曾用一句话,概括他与杨绛的爱情:“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两人一辈子兴趣相投、技能互补,感情一直很好。

对待唯一的女儿,两人疼爱到了什么程度?他们甚至选择不要二胎,只是为了不让女儿的爱被弟弟妹妹分了去。

多好的一家人

1938年,抗战开始,钱钟书和杨绛携女回国。钱钟书在任教,需要去昆明的西南联大上课。杨绛则急于回家安慰父亲(她的母亲在逃难时去世,姑母杨荫榆被日军枪杀),与钱钟书分开了一段时间。

1939年暑假,钱钟书由昆明西南联大回上海探亲,可后来接到父亲来信,说是思念儿子。当时钱钟书的父亲帮着老友在湖南蓝田建师范学院,钱钟书为了陪伴父亲,就去了湘西。

那会儿通讯不发达,这事儿还曾引起西南联大校长梅贻琦的误会。钱钟书后来赶紧打电话解释,惭愧地说自己是“有始无终的小人”。

在湖南待了一段时间,钱钟书又跟父亲一起回到了上海。

也就是那段时间,钱钟书开始写《围城》,并于1946年完稿。

钱钟书在《围城》序中说:“这本书整整写了两年。两年里忧世伤生,屡想中止。由于杨绛女士不断的督促,替我挡了许多事,省出时间来,得以锱铢积累地写完。照例这本书该献给她。”

为何人们热衷于在钱钟书和杨绛的人品和婚姻里挑毛病?

中年的钱钟书和杨绛,钱钟书好乖的感觉

抗战结束后,钱钟书任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教授兼南京中央图书馆英文馆刊《书林季刊》编辑,并出版了几本小说,引起强烈反响。

1949年,钱钟书回到清华任教。

当时,钱钟书一家与林徽因、梁思成一家都住在清华园。

钱钟书养了一只小猫,而林徽因家也有一只猫。

钱钟书的猫经常被林徽因家的大猫欺负,猫奴钱钟书受不了自家猫被打,准备了一根竹竿。

不管多冷的天,只要听见猫儿叫闹,钱钟书就急忙从热被窝里出来,拿了竹竿,赶出去帮自己的猫儿打架。

杨绛打趣说:“打猫也要看主妇啊。”

为何人们热衷于在钱钟书和杨绛的人品和婚姻里挑毛病?

钱钟书一家拍照,还特意抱上了那只猫

如你所知,钱钟书向来看不大惯林徽因,倒不是因为那只猫,而是因为林徽因社交能力太强。在他看来,林徽因老是在家里举办什么文化沙龙,多多少少有些“不守妇道”。

5

五十年代末,《毛诗词》英译本定稿小组成立,钱钟书任组员。

钱钟书会去做这样的工作,令我颇感意外,因为他向来以“清高孤傲”著称,坊间还流传着几条说他非常狂傲的传言。

钱钟书的父亲怕自己的儿子因言惹事生非,还特地给他起了个“默存”的字,意思是要他管住自己的嘴巴。

可我发现,钱钟书的确比较孤傲,但他的“傲气”也是有分寸的,他性格中其实也有比较圆融、比较会看风头的一面。

有一条谣言说,钱钟书当年在清华上课时对老师吴宓不敬,吴宓有时候问他问题,他也懒得作答。

事实上,钱钟书有可能会这么高傲么?

当然不是。

钱钟书对吴宓的私生活的确有些看法,但并不等于不尊重老师。

在英国留学期间,他用相对比较客观中立的词句来评价吴宓,还担心他会生气,把文稿寄给老师看,结果吴宓果然很生气。后来,他去到西南联大教书,还专门拜访了吴宓,求老师宽恕和原谅(可查看前文:吴宓:一个博学的大师,一个深情的渣男)。

还有传闻说,钱钟书曾很狂傲地Diss过所有清华的老师:“叶公超太懒,吴宓太笨,陈福田太俗。”

这话出自西南联大外文系助教周榆瑞的某一篇文章,周榆瑞说这事儿“据说是外文系同事李赋宁兄说的”,但后来有人问过李赋宁本人,他说自己从来没说过这样的话,也没听钱钟书说过。

1992年,有两个年轻人去拜访钱钟书,钱钟书还跟他们讲了一个要谨慎从事的道理:

“如果对方是小人,可能会把你卖了;如果对方是软蛋,可能会去做伪证;如果对方可靠,则可能会为了保护你而牺牲自己。总之,心中毫无阻碍,说话毫无顾忌的人,很可能害人又害己。”

你看,钱钟书还是很懂得保护自己的。

只是,以钱钟书的背景、经历,他再懂得保护自己,也没法在“不可描述的十年”里独善其身。

浩劫开始,钱钟书和杨绛被揪了出来,钱钟书被派去“五七干校”,1970年杨绛也被扔去干校劳动。

杨绛被罚去种菜,钱钟书则担任干校通信员。他去邮电所取信的时候就会特意走菜园的东边,看一看妻子。

在这10年里,钱钟书甚至还写了博大精深的《管锥篇》(反正我是看不懂)。

为何人们热衷于在钱钟书和杨绛的人品和婚姻里挑毛病?

老年钱钟书和杨绛

当时的知识分子大多被整得比较惨,而钱钟书和杨绛没有被推向更残酷的地步,大概也跟两人比较“懂得保护自己”有关。

今天,坊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谣言:

“在那十年里,杨绛最爱做的一件事,就是每天翻报纸,但凡有文人写点文章说钱钟书不好,她就写信寄到金字塔尖,向顶尖人物告状,说别人在黑丈夫,于是某文人全家都要受到不可描述的连坐。”

这话真的是无视常识。

钱钟书因为参与过《毛诗词》的翻译工作,所以有了一定的自保优势,但不至于有“通天”的能耐。

若有,他们夫妇二人又怎么可能被下放到干校?钱钟书和杨绛都是脑子很清楚的人,何以会做这种“损人不利己”和自毁清白的事儿?

目前持这种言论的,缺乏证人、证据。倒是有人专门就此考证过,证明此事纯属谣言。

为何人们热衷于在钱钟书和杨绛的人品和婚姻里挑毛病?

6

1976年,“不可描述的十年”结束,由钱钟书参与翻译的《毛诗词》英译本出版。

之后,钱钟书夫妇总算迎了春天。

1979年,69岁的钱钟书赴美访问,次年去日本访问。

之后,他的《围城》《管锥编》一印再印,还当了中国社科院副院长。

1990年,电视连续剧《围城》(陈道明主演)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广受好评。

为何人们热衷于在钱钟书和杨绛的人品和婚姻里挑毛病?

陈道明演方鸿渐,还是挺合适的

晚年的钱钟书淡泊名利、闭门谢客,“吃过鸡蛋不一定要见下蛋的鸡”就是出自他的口。

1996年,钱钟书和杨绛唯一的女儿钱瑗患癌去世。两年后,钱钟书去世,享年88岁。

年近九旬的杨绛用了无数个日日夜夜,将钱钟书留下来的零散而残破的手稿一张一张整理出来出版,还写就了感人至深的《我们仨》。

为何人们热衷于在钱钟书和杨绛的人品和婚姻里挑毛病?

老年杨绛

2016年,杨绛去世,享年105岁。

7

也许是因为钱钟书和杨绛被后人抬得太高的缘故,今天总有人拿他们俩在文Ge中没有被整得太惨来说事儿。在他们看来,这俨然已经成了人生污点。

可是,在那十年里,他们不曾为非作歹,不曾残害忠良、祸害社会,怎么连独善其身也成了罪过了?两人侥幸躲过了文Ge,是他们的幸运也是时代的幸运不是么?

换做说这话的人,在当时的情境下,早已经因为恐惧而沦为“打手”了吧?

没办法,有很多人就是喜欢“用圣人的标准要求名人,用贱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他们似乎也总学不会从全局、全历史条线看问题,而只热衷于抓住一个横切面就对别人整个立体的人生实施道德审判。

比方说,今天依然有一些言论说钱钟书的女儿钱瑗婚姻不幸,是因为钱钟书夫妇没有教育好女儿。

这都是些什么话?

钱瑗的前夫是她的大学同学,后来在“大运动”中被批斗,不堪折磨自杀,钱瑗才搬回来跟父母一起住。

再后来,她认识了一个比自己大十几岁的杨伟成,当了他两个孩子的继母。继母不好当,但她做得挺好……她有过这样的婚姻,跟钱钟书夫妇的教育有什么关系呢?

为何人们热衷于在钱钟书和杨绛的人品和婚姻里挑毛病?

钱瑗

钱瑗成了才,当了北师大教授,但她从来没有在那十年间当过打手。有校长被打倒,她冒着被打倒的危险跟学生们说情,护住了那个校长;父母被打倒后,她回家看父母,先在大院里贴大字报说要和父母划清界限,但后脚就跑回家给父母缝制棉袄、送糖。

她有这样善良和细致的心,你咋不说是钱钟书夫妇教育成功?

2001年,钱钟书、杨绛把一生的稿费和版税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目前,该奖学金捐赠累计逾千万元,惠及学子上千人。

有人又开始酸溜溜地说话:“唯一的女儿死了,女儿也没有后代,所以他们才舍得捐出来。”虽然说这话的人,可能一分钱都舍不得捐。

杨绛曾记录过这么一个事儿:

她生孩子住院期间,钱钟书一个人在家里生活。他一会儿弄脏桌布,一会儿弄坏台灯,再过几天又弄坏门。杨绛每次都回答他“不要紧,我会修”,她回到家里后,也果真把“破坏现场”给拾掇好了。

换今天很多网友处在杨绛的位置,可能还在医院期间就开始哭天抢地,上网发帖:“我还在坐月子,渣男丈夫竟这样对我……”

现代很多人的婚姻,讲究的是算计和利益,“心心相爱,彼此付出”对他们而言是一件奢侈的事儿,我们的身边也再难有活成钱钟书、杨绛那样的人,所以,某些人才想要从钱钟书和杨绛的人品和婚姻中找出点毛病,以宽慰自己孱弱而自卑的内心吧。

作者简介:晏凌羊,80后,2001年云南省高考某市文科状元,在广州生活的单亲妈妈。著有情感畅销书《那些让你痛苦的,终有一天你会笑着说出来》《愿你放得下过往,配得起将来》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qiushan08,如需转载、授权请与作者本人联系。

家人杂志简介:

读别人的故事,悟自己的人生。我们是情感生活的酿造师,将人生百味酿成世间美酒,只为给你的人生注入最沁人心脾的香味。——睿智的女人,在这里寻找“阅历”。

为何人们热衷于在钱钟书和杨绛的人品和婚姻里挑毛病?为何人们热衷于在钱钟书和杨绛的人品和婚姻里挑毛病?

其他精彩内容:

为何人们热衷于在钱钟书和杨绛的人品和婚姻里挑毛病?为何人们热衷于在钱钟书和杨绛的人品和婚姻里挑毛病?
为何人们热衷于在钱钟书和杨绛的人品和婚姻里挑毛病?

英幽灵子

长按左边二维码

主编带你进群聊

添加请备注“读者”

为何人们热衷于在钱钟书和杨绛的人品和婚姻里挑毛病?

家人杂志

睿智的女人,都在这里寻找“阅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