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药名方|讲讲清暑益气汤那些事儿

名药名方|讲讲清暑益气汤那些事儿

酷暑来袭,中暑君自带小恶魔BGM的年度大戏即将闪亮登场,无选择全覆盖地击溃娇弱的宝宝,令人头疼不已。还好,清暑益气汤可帮你安度盛夏。

盛夏酷暑来临,如果没有处在有冷气的空调房内,会让人时时感受到苦夏的煎熬。还好我们有中药,今天隆重推荐祛暑清热的镇店之宝百年名方——清暑益气汤。

名药名方|讲讲清暑益气汤那些事儿

精华提要

1. 东垣清暑益气汤治暑湿伤气。

2.王氏清暑益气汤治暑伤津气。

清暑益气汤的两大战队

清暑益气汤分为东垣清暑益气汤和王氏清暑益气汤。也就是说,以清暑益气汤命名的著名方剂有两种,之前是金元时期著名医家李杲之方,其后是清代著名温病学家王孟英之方。两张方剂名字相同,组成功效却大相径庭。后人为了方便使用,给二位的方子分别注册了商标。

李杲在医学史地位显赫,名列金元四大家,脾胃派宗师,他的方剂习惯称东垣清暑益气汤(李杲字东垣)。王孟英亦非常著名,但地位稍逊李杲,他的方剂习惯称为王氏清暑益气汤。功用方面,前者证治暑湿伤气之暑湿,后者证治暑热伤津气之暑热。

有学者评价,王氏清暑益气汤略显平淡,东垣清暑益气汤有时能力起沉疴。也有学者评价王氏之方较东垣之方为妥。搁置争议,同场PK,我们就聊聊清暑益气汤们。

先看东垣清暑益气汤代表队成员:党参、黄芪、甘草(甘温益气),当归(养血和阴),苍术、白术(健脾燥湿),泽泻(利水渗湿),麦冬、五味子(养肺生津),黄柏(泻火存阴),青皮、陈皮(理气和中),六曲(和胃消食),升麻、葛根(发散表热,升举清气)。

再看王氏清暑益气汤代表队成员:西瓜翠衣(清热解暑),西洋参(益气生津),荷梗、石斛、麦冬(清热解暑、养阴生津),黄连、知母、竹叶(清热除烦),甘草、粳米(益胃和中)。

中暑辨证分暑湿和暑热两种

对中暑的观点,历代医家争论不少,但总体上大家一致认为中暑的双面性格,辨证为两型,即暑湿证和暑热证。

关于暑湿证,“感而即发为暑湿,伏至秋冬发病为伏暑。困阻脾胃,弥漫三焦,阻遏气机,耗伤元气,伤络动血。”温病大家叶天士概括为“长夏湿令,暑必兼湿”,表现为“气虚为主,阴伤为次”。

东垣清暑益气汤治暑湿伤气

简而言之,就是中暑君有个帮手,叫湿邪君。说到湿邪,中医江湖中人见人头疼,本性黏糊,难弄,棘手。在风寒暑湿燥火外感这6个“坏蛋”中最为难缠,虽常不能直取性命,但一赖到底。暑邪和湿邪在一起则更难缠。

在现代医学里,暑湿证大致对应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钩端螺旋体病、夏季热、登革热、肠伤寒、某些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疾病,可以辨证参考。

王氏清暑益气汤治暑伤津气

暑热证可谓暴烈鲁莽,其劣迹如下:

1. 伤人急速,多直中阳明,也会直犯心包、肝经、肺络,引起神昏闭窍(暑厥)、动风抽搐(暑风)、络伤咯血(暑瘵)等。

2.暑之伤人也,不拘表里,不以渐次,不分脏腑。

3.暑性酷烈,耗气伤津。

在某些病例中,可用王氏清暑益气汤加味治疗,即太子参,麦冬,石斛,黄连,竹叶,荷叶,知母,西瓜翠衣,白薇,地骨皮,甘草等,数剂汤药,干脆利索,发热问题迎刃而解。

校对:余运西

名药名方|讲讲清暑益气汤那些事儿

喜欢这篇文章?

在文末多多点赞吧!也可以转发给你最关心的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