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攝影作品和繪畫作品可以讓觀衆產生「入畫」的感覺?美術作品的感染力有多重要?

柳侍墨


我一看這個題目就想應該又是柳侍墨的“創意”,果然。

應該說,在琳琅滿目五彩繽紛的攝影和繪畫世界裡,有巨大感染力讓人沉浸於畫中不忍移目不忍移足的作品不勝枚舉。這其中有的是表現風景美的,有的是表現人物美的,有的是表現人體美的。

可惜,作者此前曾試圖出示的攝影圖片不知為什麼都不過“法眼”,只能以繪畫作品全權代理了。

《聽著音樂睡著了的女孩》是俄羅斯當代(70後)著名畫家謝爾蓋·馬什尼科夫近年來創作的一幅超寫實油畫。發表後引起廣泛好評。我們看,這幅畫雖然是靜態的,但是聽著音樂睡著了的女孩依然讓人看上去美麗動人,充滿青春活力和時代氣息,不僅給人以美感,而且很容易讓人想起自己的青春年華的情景,“年輕真好!”進而勾起豐富的聯想,一下子也像年輕了好多歲一樣。

關山月、傅抱石等《江山如此多嬌》



《江山如此多嬌》是一組大型系列風景畫。作品以藝術的筆觸絢爛的色彩描繪了偉大祖國錦鏽山河的壯麗圖景。場面開闊,氣勢恢宏,重疊變換,美侖美奐,讓人一眼看上去特別震撼,特別給力,心中升騰起一股巨大的自豪感。

吸引人,感染人,激勵人,鼓舞人,這就是好的藝術品的擋不住的魅力。


誰憐一燈影


所謂的藝術感染力,主要是指能夠引發欣賞者產生,情感共鳴的藝術力量。羅丹曾說過"藝術就是感情"。



但是由於時代不同,社會文化不同,生活習慣不同導致每一個時代,每一個階層的審美也不一樣。同樣是一幅畫,由於生活閱歷不同,每一個人的欣賞角度不同,所產生的感染力也不同,所以我覺得沒有辦法一概而論。



有些人在欣賞繪畫作品的時候,可能覺得畫的越逼真,越有代入感,越能產生共鳴。比如現在流行的一些超寫實的作品。

但是如果拿作品超寫實繪畫給齊白石看,他一定會說“太似則媚俗,不似則欺世"。在他看來,繪畫作品要在似與不似之間找到一種平衡。



我覺得一幅好的繪畫作品,不僅能產生"入畫"的感覺,還能激發觀者的想象力。藝術創作,不僅僅是畫家的創作,觀眾在欣賞這幅作品同時也是對其進行二次創作和解讀。



觀眾根據自己的人生閱歷,對作品進行解讀。這就使得一幅作品有無窮多的想象空間,正所謂,一百個人心中有一百個哈姆雷特。這也是藝術作品的魅力所在。

想了解更多藝術知識,請關注辰曉愛畫畫


辰曉愛畫畫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所謂“入畫”也好“代入感”也好,其本意乃是一種“共情”,也就是觀眾與藝術品之間的一種心有靈犀的交流與會意,這種“化學反應”的產生才更多地賦予一副偉大藝術品更持久更旺盛的生命力,這其間情緒、感覺的跨時空超物質的無聲交流,更像是玄之又玄的“量子糾纏”理論在現實中的具體實證。

無論是風景還是人物,繪畫還是攝影,中國水墨還是西方油畫,予觀眾以這種感覺,都有其內在的合理性作為前提。

但這種“代入感”其實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妙不可言的“善”之代入感。二是不堪入目的“惡”之代入感。前者才是正途,後者實乃邪道,兩者之間,美醜畢現,天壤之別。

人類本性中美好的宗教之情以及人性中體現善的一面的美好情緒,才是人物畫或人物攝影作品根本的倫理遵循,也是代入感最佳的“停泊港灣”。

西方油畫中最常見的古典主題就是聖母、維納斯這兩類經典畫作,一代代藝術大師們對此樂此不疲地表達著各種各樣的圖景,從這些作品中來看,愛與美是其所表達兩種永恆的主題。

聖母主題繪畫通常以聖母子的形象出現居多,這種母性的光芒與宗教的加持使這類作品具有一種深入人心的恆久魅力,觀眾更容易感悟到其中的慈愛與聖潔,這一點與中國的觀音菩薩的塑像之類的宗教作品有異曲同工之妙。


拉斐爾《聖母子》

維納斯是西方繪畫中的另一個歷久彌新的主題,這種奪人心魄的美的信仰由此拉開了西方人體油畫的帷幕,一代代藝術家們追尋此條道路創作了許多類似的人體繪畫作品,其源頭實肇始於美神維納斯,這種純粹的美帶有愛情之類的隱喻,這是俗世情感之美的極致體現。幾乎所有的維納斯都體現出一種相同或近似的嫻靜恬美的觀感,除了魯本斯等極個別畫家筆下的之外。

波提切利《維納斯的誕生》

而攝影卻與繪畫有所不同,一開始就是寫實,是觀照現實世界的一種藝術形式,它的表達空間除了與西方油畫一脈相承的純粹人體美學之外,更多的代入感來自作品表達的現實世界的映射,最經典的代表就是二戰勝利後的那幅著名的《勝利之吻》,其表達的勝利之後的喜悅之情至今為人津津樂道。

阿爾弗雷德·艾森施泰特《勝利之吻》

在山水畫方面,欣賞中國山水畫的代入感比西方油畫更強烈,這與中國畫的天生的抒情寫意的審美特質相一致,可以說西方油畫在這方面相去甚遠。

西方油畫誕生之初就追求惟妙惟肖的寫實風格,這在表現人物上有優勢,但論山水畫,西方油畫表達的山水更多的是對現實世界的臨摹,除後來印象派之外,似乎西方油畫在這方面代入感要欠缺些,美則美矣,但飽滿的畫面似乎堵塞了觀者進入的空間。


莫奈《日出·印象》

而中國無論是水墨山水還是青綠山水,在佈局和構圖上的留白和刪減,以及山水之間人物的微妙點綴,給了觀眾極順暢的入畫感覺和代入路徑,這種似與不似之間的意境,經過畫家的主觀意意識的注入,再加上書畫一體的題詩等,無疑給觀者打開了一扇方便的大門,掃平了觀眾入畫的障礙,所以在這點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展子虔《遊春圖》


范寬《溪山行旅圖》

此外,還有一類讓人一看就有意無意中引發人性之中“惡”的因子蠢蠢欲動的人物畫特別是所謂的人體畫,這其實不過是打著藝術的幌子的一種低俗的惡趣味之作,在此就不多論了。


吃素的穿山甲


任何藝術作品的成功離不開兩個部分,一是作者通過作品把自己思想感情表達出來,第二就是通過作品把自己的思想傳達出去,並讓觀眾接受。這兩部分缺一不可,相輔相成。繪畫和攝影作品比較直觀,有些好的作品瞬間可以把人帶入那種境界,讓人立刻感受畫中的氛圍,這就叫入畫。藝術大師齊白石有副作品叫《蛙聲十里出清泉》這副畫尺副不大,背景是遠山,他只取了山澗亂石中的一道急流和六隻蝌蚪搖著尾巴順流而下。就是這麼簡單的畫面就可以讓人瞬間入畫,聯想到青蛙媽媽在遠處的鳴叫,非常的富有詩意。俄羅斯畫家庫因芝的《第聶伯河上的月亮》畫家以高超的藝術技巧和感覺,以雲層中的光,水面上的反光和籠罩在大地上朦朦朧朧的光表現了河邊月夜的那種攝人心魄的美,畫家於1880在彼得堡舉辦的個人展上就只陳列了這一副作品,去觀賞的人也都瞬間入畫被這副畫的藝術魅力所感染。這樣的例子還很多,中國畫由於講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講究筆墨留白因此在這方面的表現尤為突出,有時一帆船,幾筆水就可以讓人入畫產生咫尺千里的感覺,藝術作品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有很強的感染力把美或者醜表達給觀眾讓大眾產生強烈的感情,如果不能做到這點,那就是失敗,就是藝術家和作品的雙重失敗。




子非魚00111


這裡我反過來回答吧!先說美術作品的感染力有多重要,再說什麼樣的繪畫作品可以和觀眾產生共鳴的感覺!

那麼美術作品的感染力有多重要?可以說我們請假一幅畫好不好,其中的一個很重要的標準就是感染力或者說是“共鳴”!我們先來看一下下面這幅畫。

羅中立《父親》1980年▼

這幅作品在我第一次看到的時候就有很震撼的感覺,面朝黃土背朝天,這才是我們印象中的父親形象!如果你看過原畫的話,這種感覺會更強,這個是後來修改過的!

這幅畫色彩厚重,立體感十足,尤其是人物表情和裝扮非常貼切主題!當初一出現便引起了轟動!

那我問你,這幅畫有沒有給你震撼的感覺?有沒有引起你的共鳴?

那麼說到這裡,接下來的問題就很好回答了,什麼樣的繪畫作品才能給人共鳴和代入感?

代入感是一種感覺,你用言語來說就會顯得很蒼白!一般情況下,故事性強的、內容生動形象的或者主題引人深思的作品都具有“代入感”!

攝影作品▼


不論是攝影還是繪畫,精神和內涵才是中心,美感才是其次!

繪畫作品▼

那麼這個問題,我只能說,這個感覺真的很難用言語去說明,因為就算是同一幅畫,不同人的感受都不相同,這個真的很難有標準!


萬物皆明


能夠讓人產生“入畫”感的作品一定是幅好作品。

不論是攝影或者是繪畫,能夠帶給人“入畫”感覺的作品,首先得具備先天優越的條件,這一點,對攝影作品來說尤其重要。

在風景秀美,處處如畫的灕江,隨便一拍就是一幅上佳的作品,那種人因景中生動,景因人而靈動的天賦之美,是其他地方無法比擬的。


▲這幅超模和灕江邊上一個普通的農民的攝影作品,據說火遍全球。

繪畫作品能夠把人帶入畫面的,往往來自藝術家的表現手法和精湛的技藝,以及對藝術表現力的深刻把握。

在西方油畫藝術領域,這樣的例子不勝牧舉。

善於用光的倫勃朗就是一個此中高手,他通過光的運用,渲染,再結合人物面部表情的捕捉與刻畫,清晰地人物的感情表達出來,在我們欣賞這類作品時,就很容易被帶進畫作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正在發生的場景。

除了倫勃朗,被稱為西方油畫之父的提香,對光和色彩的運用更為精妙獨特,據說,他在這方面的成就無人匹敵。

提香的作品就是用漂亮的色彩和筆觸,就可以在畫布上表現出人生的豐富多彩,比如人們歡樂的情趣,抑或女人體的魅力。

提香60歲時畫的《悔過的抹大拉的瑪利亞》,將一個對美好生活嚮往的女人,刻畫的嫵媚而深情,在她深情地看著的這個現實世界,一切都是那麼地美好。


▲提香《悔過的抹大拉的瑪利亞》

新古典主義大師,以追求唯美主義風格的布格羅,以自然的天性,來表現人物的自然美,對作品進行極致的雕琢,他所呈現出來的作品,也同樣能夠輕易舉地將我們帶入作品中去。

▲布格羅《抱膝的浴女》


▲布格羅《親吻》


布穀公社


感染力是藝術作品的靈魂,包括繪畫和攝影等,具備極強感染力的藝術作品,才能使人產生入畫的感覺。

感染力,是一件事物或一個作品能引起觀眾產生與製造者或創作者相同思想感情的力量,也指藝術作品啟發智慧或激勵感情的能力。一般來說,在好的文學作品或繪畫攝影等藝術中,都具有生動的藝術形象,能產生強烈的感染力。感染力對藝術作品來說,就是打動觀眾使觀眾產生共鳴的能力。感染力是藝術家追求的目標,沒有感染力的作品,就沒有靈性、沒有靈魂,絕對不是好作品。

入畫的感覺,其實就是藝術作品極強的感染力,將觀眾的思緒和注意力完全吸引到了作品的意境之中。

所以,感染力對藝術作品非常重要,只有具有強烈感染力的作品,才能使觀眾產生入畫的感覺。








科普歷史


攝影作品和繪畫作品都是表現生活的藝術,繪畫藝術作品與攝影作品都有各自獨特的表現力,能表現生動、符合自然、生活、貼近大眾、美的繪畫作品和攝影作品能讓人們有‘入畫的感覺。提問的老先生又談到美術作品的感染力有多重要?首先美術作品包括的範圍很廣,就繪畫作品和攝影作品而言感染力都不同,好的繪畫作品感染力無法估量,能讓人記憶深刻,充滿和美、正氣、感覺就在自己身邊,而無法複製,僅此一副。好的攝影作品有同類感,但能大量複製。








中國墨素描創始人


這是個藝術共享的問題!無論攝影還是繪畫作品的欣賞都與社會,人文環境脫不開關係。

最早源自中國的水墨山水,花鳥魚蟲工筆與大寫意就是一種特定的文化氛圍。形成文人墨客,上流社會,王公貴族,皇家王室顯示文化身份的高貴品位象徵。名家字畫,書法墨寶往往寥寥數筆一幅墨荷或貓狗就躍然紙上。成為一代名畫。這就是今天人們仍熱衷炒作的大寫意中國畫。也是一種特色文化的表現。

西方文化繪畫以油畫,素描享譽全球。它起源於生殖崇拜到宗教故事傳播。山水風景,花鳥魚蟲幾乎沒有涉獵。主要是寫實性的人物靜物再現。尤以女性人體展示充分體現其文化內涵。西方繪畫這種直觀讓受眾以不同身份分別去感受體會。它是平民化的藝術,也是客觀複製生活的作品。當然不同社會地位的人們都可以用不同觀點去欣賞。

現代攝影藝術無論從黑白照片還是彩色照片都吸納了東西方繪畫藝術的精華。不管是大自然的森林,海洋。還是山川,大地。無論天上翱翔的大鵬展翅,還是乘風破浪的鯨鯊。大寫意將自然界的美景用鏡頭一一展示。

花鳥魚蟲,人物特寫,歷史還原。攝影藝術真實記錄了這100多年的過程。在中國最後一個王朝未代皇室,平民形象。全有完整記錄。可見攝影帶給現代人的生活又是多麼積極向上。近年來一些所謂人體藝術攝影如火如荼,方興未艾。手機攝影的技術擴散更是讓這個世界變得五彩繽紛!藝術大眾化帶來了自娛自樂與文化共享。這是人類發展走上成熟自信的必然。我們未來的生活將變得更加燦爛輝煌!

2018.8.10.創作於太原


晉A閒雲野鶴


只要“入畫”,什麼樣的作品都是好作品。攝影作品就是拍攝角度和效果的問題,美術作品是畫家要表達的意境還有色彩搭配的問題。美術作品有畫家的創作過程,攝影作品更直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