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新零售的供应链(二)

新零售的供应链管理,既要借鉴传统零售供应链管理的最佳实践,也要强调技术的创新,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预测、运筹学优化都是能够为新零售供应链创造巨大价值的技术手段。比如仓网布局的测算、安全库存水平的设置、企业主计划的优化生成、送货员的订单指派、运输线路的设计、车辆与需求的实时对接,都需要综合使用以上技术。

新零售供应链的目标是支持零售的本质,即,以合理的成本更好的贩卖体验。因此新零售供应链的要求是为目标消费者提供极致的体验:

1)可靠性:为消费者提供稳定的体验,比如:产品品质;有货率;破损率;服务时效承诺。

2)响应度:为消费者的诉求提供快速的响应,比如:

供应短:消灭中间商,比如生鲜电商的产地直采、渠道平台的经销商整合;

信息短:信息系统的互联打通;

交付短:快速备货和到货,比如一小时送货上本;

支付便捷:减少排队等待。

3)柔性:为市场的变化与差异与做好配置应对,比如:

爆款:品类少、量大、时间短、需求集中却难以预测,要求保障快速补货;

长尾商品:小批量、多批次、需求稳定却分散,要求尽量控制库存水平和采购到货成本。

4)成本:各环节的标准化与优化,比如:仓储与运输成本;生产与原料成本;人工与税收成本;损耗成本。

5)资产管理:有效的配置资产,最大化的利用资产,比如:仓库数目与位置的规划;供应与需求的辐射对应关系;库存水平的设置与管理;运输资源利用率的提高。

以上的新零售供应链的要求,根据企业的类型、模式、策略、行业而有所区别,新零售的供应链主要包含4个类型的主体:零售商、经销商、物流服务商、品牌商/生产商,下面针对这4个类型的主体分别讨论。

新零售的供应链 – 零售商

新零售下的零售商,面临的竞争压力大,因此创新的动力也大。

零售商考虑其服务的消费者群体特性,由此决定服务水平特点,从而指导供应链策略,决定合理的成本,从网络布局规划(仓库、门店),到库存水平和位置的设置,到补货/送货计划,再到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属于或不属于零售企业),都支撑着服务水平。除内部供应链外,零售商上游的供应链集成在当前甚至更加重要,上游供应链的集成决定了产品的品质、供货的时效、采购的成本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