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男左女右」是否有相關歷史典故?

在我國,“男左女右”的習俗可謂由來已久,又影響深遠。古人很早就在文獻中明確提出“男左女右”一說,唐人所繪《女媧伏羲圖》中亦是伏羲在左持矩,女媧在右持規。

關於“男左女右”是否有相關歷史典故?

如男女共同出席社交場合的座次,也要遵從“男左女右”,就連中醫問診都是“男左女右”。總的說來,這一俗例的形成,主要是受到陰陽觀念和尊卑觀念的影響,但又不乏一定的科學性。小編將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展開敘述男左女右。

一、陰陽之道

男左女右習俗的發展,與陰陽學說有著分不開的關係。陰陽最初指的是日照的向背,古人常把陰陽與天地、高低、東西、左右、剛柔等相配合,甚至延伸到男女。《易·繫辭上》就說到:“乾道為男,坤道為女”。而乾為陽,坤為陰,自然也就是指男為陽,而女為陰了。

關於“男左女右”是否有相關歷史典故?

《禮記》的註疏中又說“左,陽也;右,陰也”,故而男為左,女為右。其中又說,“左陽道,嘉慶之事”,“右×道,為憂兇”,這又是將左右與吉凶聯繫起來了。陽為左、為吉、為男,陰為右、為兇、為女,此中便可以看出男女所代表的地位尊卑差異。

二、尊卑之道

古代專制社會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是尊男而卑女的,“男左女右”的習俗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這種尊卑之道。但若只是單純以左右的尊卑,來證明男女的尊卑地位之別,又顯然不夠有力。因為在不同朝代,左右之尊卑並不是固定的。

關於“男左女右”是否有相關歷史典故?

秦漢基本尊右,而隋唐尚左。古人經常將貶謫稱為“左遷”,但又有“虛左以待”之說,將先賢稱為“右賢”、宰相為“右席”,但又有“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之說。因此時代不同,所處境況不同,左右的尊卑地位也不同。

而“男左女右”的尊卑之說,更多的是由其引申義來決定的。例如,古人視左為吉、右為兇,君王坐北朝南則以東為左為尊,西則次之。綜合左、右的象徵義才可看出“男左”之尊。

關於“男左女右”是否有相關歷史典故?

三、科學之道

除了固有習俗和觀念的傳承,“男左女右”也有其科學依據,這也是為何中醫看診時,要根據男士的左手和女士的右手來進行判斷。

相對於女性來說,男子性剛強,故為陽為左,女子性溫和,故為陰為右。中醫從生理學的角度上,提出“男子取氣分脈於左手,女子取血分脈於右手”之說,確有其科學依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