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稱爲「當代太上老君」,曾害怕外國人修仙成功

民國時有一個專講修仙的雜誌,名曰《揚善半月刊》。本號掛羊頭賣狗肉已久,只是分享讀書所得,從未認真地與諸位仙友交流過長生之法。但《揚善半月刊》不同,它的主筆陳攖寧是被譽為“當代太上老君”的仙學大師,雜誌所登載的文章也大多是為修仙者指點迷津而寫的。

他被稱為“當代太上老君”,曾害怕外國人修仙成功

我拍的圖

當時陳攖寧有一宏願,即通過刊物的力量集結全國上下有志於仙道的天才人物,互相交流扶持,以冀當中福慧雙全者能白日飛昇,以肉身證得神通,從此吾中華民族將無懼列強之船堅炮利!……聽起來頗有點義和團的味道。其實彼時西學正興,留學歐美的大有人在,國內的知識分子也熱衷於科學技術,對各種“迷信”嗤之以鼻,因此道教的名聲很臭。

曾有讀者致函《揚善半月刊》,問:“修仙能說不是迷信麼?”另有讀者質疑:“為甚麼一個活神仙都看不見?”

陳攖寧的回答是,人在成仙后高興去哪兒就去哪兒,因地球上的眾生與他無緣,他便飛到別的星球,不想回來了。但是請讀者們放心,他要是成仙了,絕對長住地球,“讓世人都可以看見,並且還要管管閒事。” 就這樣,古來多少修仙者都可用元神出竅遨遊太空解釋其靈魂的去向,唯獨陳攖寧不行,因為他自己立下了flag。

陳攖寧享年八十九歲,固然算是長壽;但他的修仙大業,卻是實實在在的失敗了。

“當代太上老君”小時候

陳攖寧十歲左右時,在家中翻到了兩本晉朝葛洪所作的《神仙傳》。這種異端之書當然不敢明目張膽地看,只能放在大腿上偷偷翻閱,書桌上還攤著一本《論語》作為掩護。13歲時,他跑去街上學符咒,回家後被痛打一頓。14歲買了一部《萬法歸宗》,被家人燒了。直到16歲後,家人才懶得再管束他。

其實陳攖寧的父親是喜歡道教的,不然家中不會有《神仙傳》、《玄要篇》等仙學書籍。大概是唯恐學仙之事耽誤了兒子,才反感他沉迷其中。陳攖寧的叔祖亦精於仙學,其家中頗有道書珍本。但陳攖寧每去請教,都鮮有收穫,因其叔祖曾說:“醫許學,仙不許學;書可傳,訣不可傳。”如此,陳攖寧便只有自摸門路,求仙訪道,去深山中尋找能傳授他口訣的師父了。

他被稱為“當代太上老君”,曾害怕外國人修仙成功

仙學口訣之秘,可能遠勝過武俠小說中的神功秘笈。神功秘笈尚可得而觀之,修仙的口訣卻只能口口相傳,不能明白地寫在紙上(寫在紙上即有可能被歹人窺去)。

宋代紫陽真人《悟真篇》後序有云:“三傳於人,三遭禍患。”陳攖寧剛開始還不大相信,犯了這條戒律,結果據他所說是“招引了極大之魔難”,再也不敢犯第二次了。所以但凡遇到讀者來函問口訣的,他都鉗口不言。

那麼你可能就要問了,既然最為關鍵的心法口訣不能廣為傳播,那辦仙學刊物的意義何在呢?陳攖寧認為儒釋道三教都有顯教與密教之分,唯有顯教可以宣傳,可以教育大眾,密教則只能侷限在一小群高智商天才中。比如《論語》是儒家的顯教,人人可讀,人人皆能有所收穫。《周易》是儒家的密教,一般人看不懂。

修仙口訣顯然是屬於仙學中“密教”的部分,能不能有幸獲得,全看修道者的福緣與決心。至於《揚善半月刊》能做的,通常是幫讀者疏通仙學書籍中艱澀難解的文句,甄別道書的真偽優劣,並分析在修道過程中發生種種生理、心理現象之原因。

陳攖寧本人有中醫背景,其妻又是曾留學美國的西醫,因此他時常能從生理衛生的角度解釋讀者遇到的難題,並勸其尋醫問藥。這與動輒叫人喝符水驅魔治病的術士有云泥之別。

一位“科學神仙家”

陳攖寧對凡人成仙的信心,有一部分是來自進化論——既然猿猴可以進化成人,人為什麼就不能進化成仙呢?——暫且不說陳攖寧對進化論有怎樣的誤解,至少他是在用進化論佐證仙學,可見其對近代科學的認可態度。

不僅如此,他還將“仙學”從“道教”的宗教體系中抽離出去,認為這應當是一樁講求實效、能夠證偽並且儒釋道三教之徒均可從事的事業——

不是道教書籍中說什麼你都得信,也不必盲從師父的教訓。你信與不信,取決於修仙方法對你是否有實際的助益。

“愚見認為唯物之科學,將來再進一步,或可與仙合作。”(陳攖寧)

至於長生的原理是什麼,恕我才疏學淺沒讀明白。如果你不怕被我誤導的話,姑且可以這麼理解:人由陰陽交媾而生,交媾產生生機,這是人從宇宙洪荒中獲得的能量,是生命的源泉,是道家所謂的“炁”(qì);修仙就是要通過靜坐、去欲、陰陽結合、打通氣脈等方法使這種生命的潛能不至流失。

記得我在USC上第一堂課時,教授就問中國學生到底什麼是“Chi”(氣/炁)。可惜當時我們都N臉懵逼沒聽明白。不過就算聽明白了恐怕也解釋不清,只能推薦教授去看《功夫熊貓3》。

他被稱為“當代太上老君”,曾害怕外國人修仙成功

電影《功夫熊貓3》劇照

用道教抵禦文化侵略

陳攖寧既希望以仙學對抗列強的武力侵略,自然也怕仙學秘訣被老外學了去。

他說:“我當日學道時,曾經照例發過誓語,永不公開。就是怕讓外國人得著,去拼命死煉。”(《仙學輯要》)

如果你我皆默認修仙絕無成功的可能,大概會覺得陳攖寧杞人憂天。不過老外對東方神神秘秘的玩意頗感興趣,卻是事實。這從上一期提到的修真小說火到歐美宅男界的現象便可見一斑。

他被稱為“當代太上老君”,曾害怕外國人修仙成功

電影《功夫熊貓3》劇照

用仙道對抗現代化武器,目前看來暫無希望,而且我們似乎也不需要這樣的希望了。不過陳攖寧還曾說過:可用道家思想抵禦西方文化入侵。

他在《中華全國道教會緣起》中寫道:天無道則不運,國無道則不治,人無道則不立,萬物無道則不生,道豈可須臾離乎?

在他看來,不但修仙養生是道,治國平天下也是道;不但五行八卦、陰陽數術是道,孫子兵法,商鞅、韓非更是道。道家學術包羅萬象,其以弱勝強,深沉知幾的智慧,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

如餘敦康先生所說:“古希臘哲學家追問天的本身,而中國哲學則是追問天道。”“修道”體現了中國人對宇宙運行規律的一種孜孜不倦的追求。這樣說來,科學當然也是道。

聞道不可死

“古代傳記,凡記載神仙歷史者,其末後一句,大半是入山不知所蹤,決不似普通人老死牖下。至於學道者則不然,《論語》曰:‘’朝聞道,夕死可矣。’”(陳攖寧)

陳攖寧是修仙人,雖然他也崇敬儒家先哲的精神,但他個人追求的“道”實與“死”相矛盾,所以他必須終生抱持對苦難現世的熱忱,而永不能寄望於彼岸的解脫。須知這種對“長生”的渴望與秦皇漢武不同,因其堅信唯有斷欲才能達成目的,故而不得不過著苦行僧般的生活;這樣的“長生”並沒有多少俗人能感知的快樂,唯有成功了便能救國救民的信念,是其漫長旅程中的慰藉。

陳攖寧的失敗,也許不足以證明仙學的錯誤,畢竟他早說過成仙是萬里無一的概率。但他個人長生的夢想畢竟是破碎了。自小接受無神論及科學教育的後人讀到他生前樂觀的修仙志願時,可能不免有付之一哂的輕蔑,接著或許會感嘆這種自知希望渺茫仍不惜為之輕擲一生的執著。然而我們真的有資格嘲笑陳老嗎?

據說他在閱盡丹經萬萬篇後,終於感慨了一句:

“既登彼岸舍舟楫,再入輪迴做眾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