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公司软实力指数的差距

人有高矮胖瘦,公司亦如此。对公司来说,高矮指的是价值,胖瘦指的是规模。相比美国公司而言,中国公司大抵呈现两类极端。

一类是营收规模很大,但收入价值(即1美元营收为客户创造的价值)极低,这类主要体现在实体制造公司,以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为代表。2014年,埃克森美孚、雪佛龙的营收分别为4119.39亿美元、2119.70亿美元,收入价值分别为0.95美元和1.00美元,美国这两家能源巨头的营收和价值创造几乎是等值的,即1美元营收为客户创造1美元的价值。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的营收分别为4554.55亿美元、3730.6亿美元,收入价值分别为0.21元、0.46美元,中国这两家能源巨头的营收和价值创造极不相称,1美元营收为客户创造的价值不足0.5美元。通过比对便不难发现,中国两家能源巨头的营收规模虽然都超过美国两家能源巨头,但创造的价值极低营收中超过50%的是“水分”,也就是无效成本。由此也可看出中国制造与美国制造的差距。

另一类则是公司价值较高,但营收规模很小,这类主要体现在互联网公司,以阿里巴巴、百度为代表。2014年,亚马逊、谷歌的营收分别为889.88亿美元、660.01亿美元,收入价值分别为1.61美元、5.41美元。阿里巴巴(本书所指阿里营收是阿里自然年度营收,不是其财政年度营收)、百度的营收分别为14.13亿美元、79.06亿美元,收入价值分别为22.58美元、9.91美元。亚马逊、谷歌是世界一流的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百度则是中国一流的互联网巨头,两相对比,中国互联网公司的营收规模相形见绌,但其收入价值(尤其是阿里巴巴)却如喜马拉雅山之高,这能够相信吗?这里并非怀疑中国互联网公司的价值创造能力,而是觉得其价值水平与营收规模拉开得太大,有被过度放大之嫌。不能排除的是,中国互联网公司价值存在较多的“泡沫”。这也是中国互联网公司与美国互联网公司的差距所在。

中美公司软实力指数的差距

从制造业到互联网业,中国公司与美国公司的差距,软实力指数很能说明问题。从各公司最新的2018年的软实力指数看,中国两大互联网巨头之一阿里巴巴的软实力价值远高于美国互联网巨头亚马逊,阿里巴巴软实力价值182.81亿美元,高出亚马逊软实力价值96.47亿美元将近一倍,但软实力指数仅1.90,大幅落后于亚马逊的2.47,说明阿里巴巴较高的收入价值存在“不实”因素,这个“不实”是指阿里收入中有部分价值是潜在的,并没有转化。潜在价值实现转化的关键在于做大营收,而这恰恰是中国互联网公司的痛点,因为中国互联网公司的软实力转化、放大能力普遍比较弱。

中美公司软实力指数的差距

中国互联网公司的软实力指数、收入价值都比美国同行高,实际上这是由两国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差异决定的。中国互联网喜欢“免费模式”,美国互联网习惯“收费模式”。“免费”带来人气价值,“收费”带来商业价值。就价值影响看,“免费”肯定大于“收费”。这是中国互联网公司的软实力指数不如于美国同行,但是因为而收入价值偏高,将那部分还未实现营收的“免费”价值一并计入了已实现的营收中。

当今时代的公司竞争,做的是营收,拼的是价值。中国互联网公司缺乏肌肉力量,很多公司误解了这个问题,以为扩大资产规模就可以解决问题,比如以为通过大肆并购就能使公司做大体量。中国互联网公司正进入新一轮并购热潮,就有这层意思。当然,扩大资产也是在增加肌肉,但肌肉是否有力量,最终还得看营收规模,实实在在来源于公司本身的赚钱能力。中国互联网公司缺的不是资产方面的肌肉,而是营收方面的力量。加速“免费”的人气价值向商业价值转化,全方位拓展营收,是中国互联网产业未来5~10年发展的战略重点。也只有公司自身的营收规模上去了,中国互联网公司才能真实展现自身的价值水平。

图附:2018世界企业软实力500强排行榜(前30位)

中美公司软实力指数的差距

本文部分数据参考来源于《大国互联-上市与较量》-邓正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