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烽煙丨最早國酒是汾清,第一國宴留美名

《漢書·食貨志》稱:酒為“天之美祿”。就是說,酒是大自然賜給人類的優美享受。而且以祿字講,是有福之人才能享受。汾酒是中國酒魂,其酒質清淨,酒品清雅,酒味清正,有骨子裡的中國品質、中國氣派,其風骨與中華文明之內涵,源出一處、一脈相承。最早國酒以及第一國宴用酒都是清香型的汾酒,它究竟有著怎樣的魅力呢?

山西杏花村汾酒擁有6000年的釀造史,是國酒之源。酒史第一香,汾水卷滄桑。初穀物,後蒸餾;遺址見證,神州始釀。風雨六千載,傳承不間斷;北齊武成帝特薦“汾清”酒,成美名載入古代正史之唯一白酒品牌,遂使汾酒一舉成名,被譽為最早國酒。

又見烽煙丨最早國酒是汾清,第一國宴留美名

盛唐以降,酒名更隆。李白攜客飲,醉校郭君碑;牧童遙指處,杜牧留絕唱。一杯玉液汾,半部《全唐詩》。宋明醉高士,聲傳江湖遠。清代三百年,唯汾高廟堂。《四庫全書》記載了康熙46年“中國汾酒詩會”,隆盛空前。詩壇領袖、著名詩人齊集京師,在吏部尚書宋犖(洛)府邸,舉辦“中國汾酒詩會”。多篇頌汾酒的詩被宋犖收入詩集《西陂類稿》。

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汾酒一舉斬獲最高獎項——甲等大獎章,是中國白酒品牌唯一獲此殊榮者,成為了揚名世界的華夏民國時期第一國酒。汾酒獲國際大獎的消息傳到山西時,督軍閻錫山兼任省長,大喜過望,親題金匾 “味重西涼”褒獎汾酒。隨後,閻錫山提議成立“晉裕汾酒股份有限公司”,汾酒以此為起點和支點,進入了另一個更大的輝煌時期。

早在抗戰時期,汾酒就成為了黨中央首府延安主要用酒,激發了全國上下的鬥志,為民族求生存,見證了中國革命波瀾壯闊之過程。

毛澤東主席不大能喝酒,但遇到重大場合或重要時刻也喝點,他喝的最多的酒,就是山西杏花村汾酒。從1936年到1947年,毛澤東與黨中央在延安呆了共11年。在此期間,由於延安貧瘠,日子比較好過的晉綏邊區曾多次提供糧油煙酒等生活用品給黨中央,其中就有汾酒。

又見烽煙丨最早國酒是汾清,第一國宴留美名

毛澤東當時待客,就喜歡喝點汾酒,對汾酒有著很深的感情。延安時代的衛士曾說過:毛主席有時睡不著覺,就讓衛士倒一杯汾酒喝。

西柏坡時期,汾酒依然是黨中央高層最喜歡喝的酒。據曾任毛澤東衛士長的李銀橋回憶,1949年1月31日,斯大林派特使、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米高揚,一行四人乘飛機來到石家莊機場,總司令朱德、政治局委員任弼時和翻譯師哲迎接,然後,乘一輛繳獲來的吉普車走了一百多公里,來到西柏坡。

這是新中國成立前我黨接待的最高級國賓。為了表達對蘇聯代表的熱情歡迎,有關方面早已備好了豐盛的酒菜。由於蘇聯人愛喝酒,中共方面還特意準備了“山西汾酒”。

這一次,中共高層兩次宴請米高揚,推杯換盞之間,觥籌交錯中,喝的都是“汾酒”。毛澤東為首的中共領導人親自陪酒,米高揚豪飲了“汾酒”後,讚不絕口,還不停地打聽“汾酒”出自何處。圍繞汾酒,津津樂道。

酒宴之上,“汾酒”渲染起了熱情友好的濃烈氣氛,也拉近了賓主之間的距離。席間的歡聲笑語,隨著汾酒的清香,一道飄蕩在西柏坡晴朗的上空。

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舉世矚目,舉國歡騰。佔地球人口四分之一的國人從此真正站起來了,這一偉大的時刻,自然要隆重慶祝。慶祝自然離不開國宴,國宴自然就得用全國最好的酒——汾酒。開國第一宴,把盞飲汾酒;觥籌交錯間,神州換新顏。

1948年6月,汾陽地區全境解放,在黨和政府關懷下,歷史悠久的汾酒恢復了生產,並擔負起共和國國宴用酒重任。

1948年6月1日,“國營山西杏花村汾酒廠”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個國營釀酒企業宣告成立。楊漢三擔任汾酒廠首任廠長,迅速恢復了汾酒生產。為首屆全國政協和開國大典準備需要的汾酒,就成為汾酒廠成立伊始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

1949年6月,時任北京市委書記的彭真批示:“要將國內外享有盛譽之汾酒運到北京,擺在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的宴會上”。1949年9月初,為保證這批汾酒在運輸途中的安全,汾酒廠工人在警衛班的保護下,經過五天四夜的艱苦努力,分四批把五百餘斤汾酒運到了首都。這樣杏花村汾酒成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首款國宴用酒。

可以這樣講,汾酒成為新中國成立之初的首款國宴用酒,絕不是偶然的。

又見烽煙丨最早國酒是汾清,第一國宴留美名

首先,國宴用酒一定要選用具有悠久歷史文化和工藝傳承的國家級優質名酒。能夠滿足這一條件的中國名酒屈指可數。汾酒是千年歷史名酒,無疑具備這一條件。實際上,新中國建立之前,無論在延安還是西柏坡,招待外賓(如在西柏坡招待米高揚)採用的也是汾酒。汾酒源遠流長的歷史,也見證了中華民族由文明古國走向了新生,也見證了中華文化之博大精深。

其次是具有足量供應的條件,才能滿足需要。前面已經說到,汾酒已經恢復生產,具備這一條件。

第三是便於運輸,能夠確保安全。歷數當時中國名白酒,距離北京最近,而且沿途都是解放區的只有汾酒。

據史料記載,當時,被選為“第一國宴用白酒”的佼佼者,只有三種酒:汾酒、竹葉青、紹興黃酒。

1951年周總理根據毛主席指示,對當時政務院典禮局局長餘心清的請示做過一個批示,批示包括:國宴要從簡,不能浪費,如果用烈性白酒則用汾酒。

又見烽煙丨最早國酒是汾清,第一國宴留美名

毛澤東的兒媳邵華將軍曾感慨地回憶說:主席一生不善飲酒,但遇到喜事或心情舒暢時,也喝點酒。老人家舉行簡樸的家宴時,招呼大家喝的都是汾酒。

毛澤東與汾酒的淵源,從他的一幅墨寶中也能看出來。毛澤東曾揮毫寫過杜牧的《清明》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解放後,汾酒曾五次蟬聯“國家名酒”稱號,汾酒集團的另一品牌——竹葉青酒也曾三次獲此殊榮。

汾酒承載著中國酒魂,是中國白酒產業的奠基人,是傳承中華白酒文化的火炬手,是中國白酒釀造技術的教科書,是見證中國白酒歷史發展的活化石。汾酒文化有著誠信天下的名酒風範和儒雅浪漫的人文情懷,更有著忠承文明之火、義惠愛酒之人、仁展寬闊之胸、勇邁跨越之步的深邃內涵。

大哉汾酒,偉哉汾酒!

“白酒香型三國志”系列之四:源流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