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改革——2018年全国两会关键词之七

金融改革——2018年全国两会关键词之七

一带一路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改革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支持金融机构扩展普惠金融业务,规范发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推动债券、期货市场发展。拓展保险市场的风险保障功能。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摘自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金融改革——2018年全国两会关键词之七

在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之后,金融改革在今年两会备受关注。金融改革的重点议题主要涉及监管改革、风险防控等方面。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表示,三大攻坚战,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其中的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这也成为考验我们能否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重要的标尺,“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合理的可以防范风险的界限之内”。他还表示,防控金融风险,地方债风险要特别重视。

此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在达沃斯论坛表示,针对影子银行、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等突出问题,争取在未来3年左右时间,使宏观杠杆率得到有效控制。

针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称,目前正在采取措施,要控制增量,不要再大幅增加,逐步化解存量。

全国政协委员、光汇石油董事局主席薛光林全国人大代表、金发科技董事长袁志敏就降低实体经济成本负担提出建议。薛光林希望国家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从资金的供给侧和供给源头着手,清查和遏制高利贷,同时给企业提供发行企业债券、上市融资等途径。袁志敏希望企业所得税能进一步降低。

另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一直备受瞩目。杨伟民表示,在各类风险中,最重要的就是金融系统本身的风险。首先要控制货币总量和信贷增量,同时要补齐监管短板,加强监管。他透露,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两会后会有结果。他表示,我国金融监管改革不会简单效仿某一个国家的模式,“并不是会有一个最好的模式,只会有一个最适合一个国家的模式。”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进出口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晓炼表示,有必要加强金融监管。“只有防范金融风险做好了,金融机构才能更加聚焦支持实体经济,而非‘脱实向虚’搞一些委外业务、通道业务,资金层层转移和腾挪,价格层层加码,这样对实体经济降低成本起了反面作用,同时也造成金融风险的隐患。”

胡晓炼还强调,要处理好金融强监管下对小企业、民营企业的支持,不能因为惧怕风险而减弱对需要支持的薄弱环节、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

金融改革——2018年全国两会关键词之七

身处资本时代,金融对产业的影响与日俱增。在石化行业,产融结合成为企业扩张规模和拓展业务的必要手段。如2017年,氟化工翘楚多氟多宣布设立并购基金。该公司在公告中称,该并购基金的设立有助于公司围绕产业链重点投资布局新能源产业。公司通过借助投资机构的专业优势,能够提升其投资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有利于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再如山东阳煤恒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贷款、融资租赁等方法都走不通的情况下,通过发行4.4亿元公司债,实现了资本市场上的直接融资。可以说,活用金融手段,已成为石化企业生存的“必备技能”。本月,酝酿已久的中国原油期货也即将上市,又为业内企业提供了一条规避风险、实现套期保值的金融之路。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在环保督查、安全整治的大背景下,金融机构对化工行业惜贷现象突出。业内人士呼吁有关部门结合诚信纳税企业、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的评选发布,以及各类产业政策、技术发展指南的公布,引导金融机构对优势企业、重点项目、高新技术给予金融支持,加快推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