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道奎:中国的高技术领域有一个“魔咒”,新松成功打破了!

文 | 康晓博

“大家可以看到,中国有很多高技术企业做的是高技术的产品、戴的是高技术的‘帽子’,但最后落地应用的时候,

却是应用在了中低端市场,这可以说是中国高技术领域的一个‘魔咒’——高端技术的低端化。而新松打破了这个‘魔咒’,我们实现了高端产品的高端应用。”曲道奎说道。

8月23日,雨水洗涤后的北京迎来深邃的蓝天白云。在亦创国际会展中心,“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隆重拉开帷幕。ABB、KUKA、广数、秦川、安川首钢、科沃斯、优必选……众多国内外知名机器人企业悉数亮相,上演了一场机器人前沿科技的盛宴。

曲道奎:中国的高技术领域有一个“魔咒”,新松成功打破了!

作为中国机器人行业的龙头企业,新松自然不会缺席这次盛会;并且,新松还联合英特尔,在展会现场新发布了两款“杀手锏”产品——新松SIRC 2.0智能机器人控制器和松康系列•床椅一体化机器人。

新产品引发热切关注

经过不断地探索与创新,新松已经掌握了机器人控制核心算法,并致力于先进控制算法的不断升级与优化。新松SIRC 2.0智能机器人控制器打破了机器人关键零部件被国外垄断的局面,实现了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传统机器人产品的功能主要是在运动、动作方面。随着技术发展,机器人正逐步往‘人’的方向进化,具备越来越多的智能功能,比如对视觉、力觉的感知,对环境的认知等等。而新松SIRC 2.0智能机器人控制器不仅可以替代原来工业机器人的控制器,同时在一些新的机器人上也可以应用,比如人机协作机器人、复合机器人等等。这款控制器还可以接激光、视觉、力觉等传感器,可实现感知智能。“新松公司技术总监徐方介绍道。

据悉,新松SIRC 2.0智能机器人控制器是高度集成的,可直接应用于4轴码垛机器人、6/7轴串联机器人、复合机器人等产品的核心部件,满足多样的软硬件模块集成方案,适用于不同的机器人控制需求。它还搭载业内领先的英特尔® Atom™ E3845,1.91 GHz,四核处理器,融合WR Linux操作系统,满足CLASS A标准,优秀的扩展性及通用性,可为机器人带来工业级的实时性、稳定性、适应性。

松康系列•床椅一体化机器人的亮相,更在现场引发了观众们的热切关注。表面看上去,这款机器人的外形与普通的床类似;但实际上,其却是“全球最智能的床”,专门为老年、残障等移动不方便的人士研发打造,内置了英特尔酷睿®系列处理器,集护理床功能、电动轮椅功能、移位功能于一身。

曲道奎:中国的高技术领域有一个“魔咒”,新松成功打破了!

新松技术总监徐方对松康系列•床椅一体化机器人进行讲解

工作人员现场做了演示:在护理床模式下,床体具备翻身、抬背、抬腿三大功能,通过手柄就能控制;而按下手柄上的按键,床椅在40秒的时间内实现分离,变身电动轮椅;电动轮椅采用锂电池供电,最大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6公里,充电时间只需3.5个小时;借助电动轮椅,使用者可以出行活动;如果想回床躺下,电动轮椅与床体重新对接,只需2分钟。整个过程无需护理人员帮助,使用者自己就可以全部完成,大大增强了自主活动性。

曲道奎:中国的高技术领域有一个“魔咒”,新松成功打破了!

工作人员进行演示

“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这款床椅机器人可以为那些失去活动能力的人增加更多的活动空间,让他们可以出去走动。此外,我们在医疗行业的布局还包括康复机器人、手术辅助机器人等等。”徐方说道。

“4+2”生态模式

这两款新产品的发布,再次彰显了新松的科技创新实力。事实上,作为中国机器人行业龙头企业的新松,不仅在国内市场上一骑绝尘,而且在国际市场上,其前行的步伐也愈发快速敏捷。

“大家可以看到,中国有很多高技术企业做的是高技术的产品、戴的是高技术的‘帽子’,但最后落地应用的时候,却是应用在了中低端市场,这可以说是中国高技术领域的一个‘魔咒’——高端技术的低端化。而新松打破了这个‘魔咒’,我们实现了高端产品的高端应用。”新松公司总裁曲道奎说道,“新松在国内的客户,

有三分之二都是外资企业;我们的产品还出口到了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什么我们能够做到?这跟我们的创新能力是紧密相关的——新松所有技术、产品,完全都具有自主的IP;因为有了自主IP,有了原创技术,所以我们无论是在外资企业应用,还是走向国际市场,都能畅通无阻。”

不仅仅是技术创新。实际上,新松之所以能够持续领跑中国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更因其果决的自我革新精神。比如,在整体业务层面,新松就进行了一场大变革——打破传统制造企业的“制造、生产、销售”业态,构建了“4+2”生态模式。

“4+2”中的“4”指的是4大产业版块;“2”指的是2个平台。

曲道奎具体解释,4个版块中,第一个是工业4.0版块,包括了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洁净机器人、智能物流、自动仓储、成套装备、软件系统等等,以工业4.0为落脚点,构建起了从技术到产品再到解决方案的完整产业链。

第二个版块是国防安全。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新的作战方式需要机器人技术和智能技术,新松利用机器人技术在国防安全领域解决新的问题。第三个版块是消费服务,比如医疗、养老、助残、引导等等,这是机器人未来拓展的方向和领域,并且,消费服务领域的发展空间更大。这三个版块,对应了机器人三大领域——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

第四个版块是教育培训,为智能制造、工业4.0的推进提供高端人才。“因为我们现在学校培养的人才还是工业3.0以前的人才,跟工业4.0完全不匹配。”为此,新松2016年初并购了德国陶特洛夫职业培训学院,充分汲取和引入德国 “工匠”精神、双元制教育模式优势和德国职业教育学院几十年积累的教学培养经验,为企业输送优质的技术人才;此外,新松还与东北大学联合成立了中国第一家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学院,专门培养机器人高端创新人才,如此实现了高端创新人才与高端技术人才的结合。

而两个平台,一个是创新平台,包括新松中央研究院、上海研究院、广州研究院 、海外离岸创新中心等等,构成一个创新的大平台;另一个是金融平台,为技术创新、实施并购等提供金融支撑。

“‘4+2’让我们自身形成一个新的生态,我们已经不是简单的做制造、卖产品了,我们将产融、产教、产创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所进行的是全要素的竞争,这跟其他企业已经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了。”曲道奎说道。

曲道奎:中国的高技术领域有一个“魔咒”,新松成功打破了!

并购海外龙头,2020年真正实现国际化

对于中国制造企业来说,走出国门、真正到国际舞台上参与一流竞争,始终是一大挑战。那么,新松公司的国际化又采取了怎样的方式呢?

曲道奎表示,新松的国际化战略,第一步是产品国际化,第二步是公司的国际化,目前正大力推进公司的国际化。“我们主要采取两大措施——第一,在海外建设离岸的研发创新中心,包括北美、欧洲、日本、东南亚,在这四大区域建设海外研发创新中心,把我们研发创新的源头直接推到海外最发达的区域,掌握国外最新动向,招募国外高端人才。第二,我们将通过资本的作用,在海外实施重大并购。”他说道,“我们在国内并购很少,是因为国内的标的很少能进入新松未来发展的版图,无论是技术方面还是产业方面,几乎跟新松都没有互补性、没有强强联合的效果,所以新松把重点放到了海外,尤其是欧洲和北美。”

他具体解释说,新松之所以采取并购而不是直接出去建企业的方式,主要是考虑到时间成本——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异常迅猛,如果在国际化之路上不能快速突破,将错失良机。

“有的企业实现国际化用了10年,有的用了7年,从时间效应上来说,我觉得这都没有意义。如今整个社会的发展变化太快了,特别是机器人,7年之后机器人行业会发展成什么样?我们都不清楚。所以我们的想法就是通过资本的作用来尽快缩短国际化的进程,通过在海外并购跟我们产业链、技术链有关的龙头企业,一步迈上一个大台阶,然后把新松在国内的技术创新优势和国外并购的大平台整合形成一种共融、协同的合力。我们走的路子叫‘大投入、大产出、大平台’,并购目标是海外的龙头企业,最小的标的可能也都在10亿欧元、10亿美金这种级别。新松在海外的布局要高起高打,不是简单做一些小公司、小企业的并购,这对新松来说毫无意义。因为新松在国内的研发团队已经有3400多人了,我们已经进入了世界前列。”

曲道奎还透露,实际上新松的国际化已经开展了几年时间,从今年起进入了一个开花结果的收获期。“我们目标是到2020年,新松要真正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公司。”曲道奎信心满满地说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