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馬太效應到適者生存,這5年格力創維康佳長虹等家電失去了多少

從馬太效應到適者生存,這5年格力創維康佳長虹等家電失去了多少

當奧運十年的記憶和對比,不斷刷屏大家的朋友圈時,對於中國家電產業來說,最大變化卻是集中在最近的5年。那麼,在最近5年的多變中,家電廠商到底得到了什麼,又失去了多少?

孔餘||撰稿

如今,中國家電產業歷時5年的轉型升級變革,隨著新一輪的市場寒流衝擊而宣告暫停。眾多家電廠商已經從瞄準未來的大布局轉向謀求短期的生存與止虧。那麼,對於眾多家電廠商來說,在最近5年的變革潮中,到底得到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

當整個家電產業的競爭態勢,從持續10多年的“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的馬太效應兩極分化,快速大步邁入大中型、小微型企業的各自找路,邁入一輪“貓有貓道,鼠有鼠道”的適者生存通道中。

馬太效應至少在15年前,就已經開始在中國家電市場的各個行業和領域上演。最近幾年,各個行業的品牌格局已經相對穩定,無論是互聯網,還是IT,甚至是創新公司,都未能改變當前家電產業的品牌競爭格局。

一大批夢想著藉助互聯網浪潮而彎道超車的中小廠商,甚至是互聯網投機者們,基本上從去年開始“夢醒夢碎”。這在凸顯,經歷30多年市場風吹雨打的中國家電領軍企業們,比如白電的海爾、美的、格力,黑電的海信、TCL、索尼、三星,以及廚電的方太、華帝、老闆,還有小家電行業的格蘭仕、九陽等,競爭實力已經相對穩定和成熟。即便是遭遇互聯網衝擊,也是遇強更強。

同時這也充分表明中國家電行業的“專業化門檻”並不低,相反要遠遠高於變革頻繁、資本巨頭扎堆的商業零售等行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和沉澱,中國家電產業的相關企業們,已經建立了一個相對完善的商業競爭體系。其中兩塊是任何創新都不可能逾越的,一塊是以產品為核心的供應鏈創新體系;另一塊是以零售為核心的快速分銷出貨體系。

但是這些都已經屬於過去,也不可能繼續支撐家電產業迎接未來的未知挑戰。對於所有家電廠商來說,最近5年的轉型變革,核心訴求就是徹底拋棄對過去模式、成功、經驗的依賴和依靠,重構一套更適合當前家電產業的新體系、新路徑。從而全面打通新舊兩個時代相關競爭要素的融合與對接,爭取再創造新的商業手段和理念。

不過梳理最近五年來的家電廠商表現,可以說大家一直都在談轉型、升級,也認識到自身的問題和短板。但是,浮躁、投機的老毛病沒有改掉,反而將投機的心理和模式在新的舞臺和戰場上進行了複製和蔓延。最直觀的感受,就是低價格戰火從低端市場一路向中高端市場燃燒。

具體來看,近5年來眾多家電廠商失去了兩大黃金機遇期:一是,在產品和技術的創新投入上,信心不足、態度不堅定,呈現出“進三步退兩步”的反覆和猶豫,最終導致整個中國家電產業在產品技術上的突破不多,創新乏力,最終導致整個家電零售市場上的同質化產品低價競爭氾濫,概念炒作亂成一鍋粥。

二是,在擁抱市場和用戶的過程中,理念認知偏差,導致用戶和市場與企業的營銷活動脫節,最終帶來了家電零售渠道的亂價、竄貨等問題不僅沒有得到解決,反而愈演愈烈。同時,過去徹底沒有解決的“不知道用戶在哪裡,不清楚用戶想要什麼”突出問題,最近五年來隨著渠道的扁平化、垂直化,也沒有得到解決。恰恰這是未來競爭最大的籌碼,卻成為當前家電廠商最大的尷尬和短板。

面對這些失去的,對於家電廠商來說,未來5年、10年又應該如何快速找回,彌補?

====

家電圈:覆蓋產業面廣闊、內容專業、觀點鮮明的價值分享平臺。文章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