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不死,孔明不出?三分天下難道因爲曹操死了一個謀士

赤壁之戰在三國時期的地位有多重要呢?這麼說吧,沒有赤壁之戰,就不會有後來的魏蜀吳三分天下。公元208年,曹操率兵南下,荊州牧劉表病逝,曹操長驅直入,劉表的兒子劉琮投降,曹操佔領荊州,習練水軍,追擊劉備,準備一舉殲滅劉備這個心腹之患,趁勢征伐東吳,大有秋風掃落葉,一統天下之勢。

不妨假設一下,如果曹操幹掉劉備,剿滅孫權,歷史將會是什麼樣子。唇亡齒寒,劉備如果被曹操殲滅,剩下一個孫權孤掌難鳴,不出一年就曹操定能順江而下,吞併東吳。解決了南方之患,曹操兵分兩路,一路進兵西涼討伐馬超韓遂,一路進兵西川佔領成都,兩軍在漢中匯合,南北包抄佔據漢中,天下一統,還有三國什麼事兒呢?

歷史就是這麼詭異。曹操二十萬大軍,孫劉聯軍不過區區五萬,軍力四倍於敵人,用兵如神的曹操在赤壁這個地方稀裡糊塗地就敗了,而且敗得慘不忍睹。周瑜一把火,燒得曹軍丟盔棄甲不說,還險些要了曹操一條老命。如果不是跑得快,曹操就要被劉備和周瑜捉住了。至於曹操為什麼得以逃脫,無論是演義中的關雲長華容道義釋曹操,還是史書上劉備周瑜來遲一步,曹操似乎都命不該絕。

郭嘉不死,孔明不出?三分天下難道因為曹操死了一個謀士

曹操在華容道擺脫追兵,曹仁引兵接應,見到自家兵馬,大難不死,曹操驚魂甫定。晚上在大帳中匯合將校,大家一塊兒喝酒,喝著喝著,曹操放聲大哭。哭什麼呢?哭一個人——號稱曹營中第一謀士的郭嘉。曹操仰天大慟:若郭奉孝不死,孤何至於此!若奉孝在,決不使吾有此大失也。曹操哭到深處,捶足頓胸,哀哉,痛哉,惜哉不已,啪啪打臉在座的謀士和將校,言下之意:你們這幫廢物,還是不如郭嘉一個死人!

這個郭嘉何許人也,這麼牛逼!坊間流傳著這麼一句話:郭嘉不死,臥龍不出;臥龍一出,必致冢虎。什麼意思呢?就是說郭嘉死了諸葛亮才敢出山,諸葛亮出山了,為了對付他,曹操不得不啟用司馬懿。坊間流傳都是無稽之談,不足取信。其實郭嘉並沒有那麼牛逼,能夠在軍事上比肩諸葛亮和司馬懿。郭嘉之所以被好事之徒奉為“鬼才”之名,郭嘉死後成名,不過是因為曹操赤壁之戰慘敗後感嘆了一下。

在《三國志》中,郭嘉不過區區小吏而已,與程昱、董昭、劉曄、蔣濟等人合為一傳,因為死的早,功績也遠遠不如同傳的那幾位。郭嘉年輕時候,投奔袁紹,不受重用而離開,後來荀彧向曹操舉薦,於是被曹操任用。郭嘉與曹操談論天下大事,曹操本人很欣賞他。征討呂布時,曹操因為兵力疲敝想打退堂鼓,郭嘉力諫進兵,因此擒殺呂布。後來曹操與袁紹在官渡相持不下,擔心孫策襲擊許都,郭嘉斷言孫策有勇無謀,不久將有殺身之禍,果然孫策被刺殺。郭嘉料定孫策的死,應該是運氣成分。

曹操破袁紹,袁紹吐血而死,留下兩個兒子爭奪繼承權,曹操打算一舉殲滅袁紹的兩個兒子,郭嘉勸諫,不如南征劉表,讓袁紹的兩個兒子窩裡鬥,緩緩圖之。果然袁紹的兩個兒子打起來,曹操回軍,將袁紹一門老小斬草除根。

郭嘉不死,孔明不出?三分天下難道因為曹操死了一個謀士

公元207年,曹操北征烏丸,郭嘉隨軍,郭嘉進言曹操,兵貴神速,建議曹操拋棄輜重,倍道而行,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大破匈奴。至此郭嘉名聲越來越大,所謂算無遺策,從來沒有失過手。曹操很高興,對眾將士說:只有郭嘉最懂我的心。不幸的是,在回軍途中,郭嘉因為水土不服,染病而死。曹操很悲痛,對荀攸等人說:你們年紀和我都差不多,只有郭嘉年紀最小,我本來打算百年之後以大事相托,想不到郭嘉英年早逝,這就是命啊!

在《三國演義》中,郭嘉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曹操和袁紹剛剛槓上的時候,曹操兩萬多人,袁紹十萬多人,軍力懸殊比赤壁之戰還恐怖,袁紹的軍力是曹操的五倍不止,於是曹操心裡有點虛,猶豫不決。郭嘉出場了,提出了堪比諸葛亮“隆中對”的“十勝十敗”之論,曹操有“十勝”,袁紹有“十敗”,說白了就是給曹操打雞血餵雞湯,總結起來就是袁紹雖然人多,但是都不如丞相你牛逼。

曹操於是抖擻精神,運籌帷幄,燒了袁紹的糧草,袁紹稀裡糊塗就敗了。

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一樣具有決定性意義,可以說沒有官渡之戰,就沒有後來的曹魏政權。不過郭嘉的“十勝十敗”之論和諸葛亮的草船借箭一樣,都是演義虛構而已。

所謂的“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不過是巧合而已。公元207年,郭嘉英年早逝,也就是在這一年,劉備三顧茅廬,請得諸葛亮出山,聯吳抗曹,佔領荊州南部,提兵西進,佔據巴蜀及漢中,如此,方才有了後來的三國鼎立之勢。

郭嘉不死,孔明不出?三分天下難道因為曹操死了一個謀士

如果郭嘉不死,曹操會不會有赤壁之戰的慘敗?郭嘉改變不了戰局,因為曹操之所以敗,是因為曹軍瘟疫流行,不服水土之故。赤壁之戰曹操敗在一場大火是演義的誇張,最主要的原因是北方來的青州兵因為不習水戰,加上疾病流行,戰鬥力大打折扣導致。

也許郭嘉會奉勸曹操在形勢不利的情況下選擇退軍,那樣劉備還是會佔領荊州,還是會進取西川。曹操需要的是打敗孫劉聯軍,但是在那樣的形勢下,曹操贏不了。

END.

溫酒讀三國,煮茶看水滸。我是博書君,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