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令」下樓市的步步緊縮之路

兩字之差到堅決問責

這兩年不少人在各類樓市新政和種種風向面前有些迷茫,一會去庫存,一會限購,一會放水,一會各城開啟人才搶奪戰,看得人們眼花繚亂,而專家學者們也是各說各話,一會看好,一會看衰,這個時候最難受的想必就是夾在中間的普通老百姓了,要說求個準確答案,那無疑7月31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用"堅決遏制房價上漲"這句話指明瞭清晰方向。

要知道在提出“堅決遏制房價上漲”之前,去年三月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提出過“遏制房價過快上漲”,當時有不少人還解讀為:遏制房價過快上漲,但並不代表遏制房價慢慢上漲啊,所以不少人心裡都存著僥倖心理,認為房產市場依然處於黃金時代,但時至今日,堅決遏制房價上漲這句話似乎在正式的告訴所有人,不管是過快上漲還是慢慢上漲都不行!!

可見“遏制房價過快上漲”到“堅決遏制房價上漲”這兩句話雖只有兩字之差,但是背後的涵義卻大相徑庭。

緊接著在提出“堅決遏制房價上漲”之後,本月,住建部在遼寧瀋陽召開部分城市房地產工作座談會上表示對樓市控制不力的城市堅決問責,接連的兩句話似乎是住建部就房價問題給民眾最直白表態和答案。

溫柔以待到疾言厲色

回顧以往樓市調控政策,鮮有疾言厲色的時候,那為何此次如此堅決?

1、房產對資金的吸納力度增強,實業的發展空間不斷受到房地產侵蝕。

北大金融系教授劉曉蕾曾說,房價的快速上漲,銀行就需發放更多的房地產抵押貸款,同時減少了信用貸款。有的企業還能通過抵押拿到貸款,而中小微、雙創企業想用錢就很困難。另一方面,雖然房地產的增加拉動了投資的增長,但是,不少資金又因看房產有利可圖而重新迴歸,從而減少對實業的投資,進一步加大了房地產對實業的擠壓。

雖然多年來都在倡導扶持實業,但收效甚微,各地破敗的工廠,難以為繼的中小企業數不勝數,相信不少人都有所感觸。可見要改變地產對實業擠壓的這種惡性循環還得從本源下手。

2、高房價給年輕一代的生存和未來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民眾購買力已被房價過度透支。

經濟學家易憲容曾撰文指出,一個名牌大學畢業生在北京工作5年,以年薪10萬元計算,5年積蓄至多20萬元。兩個人5年積蓄也至多為40萬元。兩個人如果要在北京購買一套100平方米的住房,就算把兩人積蓄和男女父母雙方一輩子的積蓄加上,也只能夠支付這套住房的首付,買完房還伴隨著房貸。顯然高房價對購房者具有嚴重的消費擠出效應。

這種效應在我們身邊有不少例子,沒買房的人群反而更具有消費實力,捨得買奢侈品,各國旅遊,捨得出入各種高消費場所。而買完房就意味著整個家庭的消費在很長一段時間難以升級,有段子說買完房20元以上的吃喝活動都不敢參加、買衣服以便宜舒服為主,抽菸以便宜為主,開車都得算計著油錢。再加上接踵而來的生孩子,孩子教育投資,及父母養老等大項支出,更不敢隨意消費。

不少人表面看似過著無波無瀾的生活,實則被生活、被房價和房貸壓得喘不過氣,有多少人不敢輕易生病,不敢輕易換工作,不敢再任性,不敢生二胎,連生養一個孩子都成為了奢侈品?

3、土地財政不容小覷。

這得從94年分稅制改革說起。94年以前,稅收收入大部分歸地方所有,當時很多鄉鎮企業蓬勃發展,相信不少人有印象?比如健力寶,山水音響等。鄉鎮企業發展得好,當地政府的稅收就多,所以地方政府推動和扶植地方企業發展的積極性也高。

但94年分稅制改革後,地方財政可留存的稅收比例減小,加上後來的gdp考核,沒有稅收就意味著沒有錢,沒有錢發展就沒有gdp。所以在沒有錢又急需用錢發展經濟的情況下,土地作為一種“壟斷”定價的完美商品出現了。

我們來看一組數據,2016年土地出讓金佔財政收入比重超過30%的省、直轄市有14個,其中有6個省、直轄市土地出讓金的佔比更是超過了50%。如此高的比例可見地方財政收支對房地產業的依賴程度;加上地方政府在借債方面受到的制約相對較小,出現了以土地為抵押,承諾土地出讓收入償還債務的做法,進而導致地方債務規模攀升。

一方面土地出讓金佔財政收入的比重過高,另一方面地方債務對土地出讓收入依賴度也高。二者在相互作用下逐漸形成了一把利劍。

風向明瞭

顯然,這把利劍不得不解決,要實現長效機制和可持續發展,靠土地財政支撐不是長久之計,靠債務驅動經濟增長這條路在今後也會越來越難走,而要改變地方對土地財政依賴的現狀,只能“下狠手”。

而要改變地方對土地財政依賴的現狀,現在的時機就很不錯。

去年年初啟動刺激樓市政策,通過去庫存,刺激商品房銷售,減輕了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

一二線城市相繼實施了“限購、限貸、限售、限價”等政策,三四線城市也在陸續採取調控措施,商品房存庫不斷減少,高槓杆也被購房者稀釋得差不多了。

繼而在高層不斷表明遏制房價上漲的決心後,各地的迅速出招就在意料之中了,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剛剛過去的7月份,全國樓市調控密集程度刷新歷史紀錄,合計超過60城市發佈了超過70次各類型房地產調控政策。

在政治局會議的同一天,深圳的樓市新政正式發佈。主要內容包括暫停企事業法人單位購房;居民家庭新購買的一二手住房3年內限售;購房人離婚2年內申請住房貸款,首付款比例不低於七成,不僅限購還限售,而且還提高了首付比例,多維兼顧的政策沒留缺口的政策可見其決心。

瀋陽市政府辦公廳8月6日下發通知,商品住房限購區域擴大為全市行政區域(不含遼中區、新民市、法庫縣、康平縣)。嚴格查處開發企業和中介機構捂盤惜售、炒買炒賣等違法違規行為,情節嚴重的,依法撤銷商品房預售許可證。

從上面的堅決態度和下面的執行速度和執行力度來看,今年的金九銀十可能盛況難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