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发表官方文章,上升到了国家大事以后你还会选择生二胎吗

国家的全面开放二孩政策2016年1月1日就已经开始执行了,到现在为止已经是执行了两年半的时间了。在过去的时间内,国内的新生儿出生率还是呈现直线下滑的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由于人口减少带来的负作用已经日益明显。8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评论员文章《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 鼓励政策不能画饼充饥》再次把这个问题作为了讨论的焦点,

当生孩子这件事情上升到了国家大事后,你会选择生二胎吗?

人民日报发表官方文章,上升到了国家大事以后你还会选择生二胎吗

国家的人口现状

中国的人口政策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那时候根据国家发展的情况,计划生育被列为中国的基本国策。喊出来的口号就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下到具体的乡村里面,开心爸爸至今都记着那些涂在一堵堵墙面上的标语。有什么“只生一个好”,“要想富少生孩子多修路”等等等等。效果是显著的,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中国少生了4亿人,直接好处就是缓解了日益增长的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间接的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人民日报发表官方文章,上升到了国家大事以后你还会选择生二胎吗

随着时间的推移,针对人口老龄化的严重等问题的凸显,2016年1月1日国家正式全面开放二孩。然而推行两年以来,收效寥寥。2018年初,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中国2017年新生人口数据。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出生人口1723万人,比2016年减少63万。人口出生率为12.43‰,比2016年下降了0.52‰。

说明大家还是不愿意生孩子的。

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生孩子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计划生育的时候超生游击队盛行,就算是罚钱也有很多家庭表示要生!然而等到国家真的开放二胎了,大家的表示却是,不生!为什么呢?开心爸爸觉得有这么几个原因:

人民日报发表官方文章,上升到了国家大事以后你还会选择生二胎吗

精细培养代替了以前的粗放培养: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教育程度越来越高,对孩子的培养也从以前给点吃的就行的粗放式培养向精细化培养过渡。而精细化培养的话,再像以前那样一次生上好几个孩子明显不能够做到精细化培养,从这个意义上说,不愿意多生孩子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养育成本的高企:与二胎同时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养育成本。随着城市的不断变化,城市的规模不断地放大,随之而来的就是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而这些提升以教育孩子和房价最为明显。以教育为例,时至今日,在开心爸爸所在的城市,所谓的素质教育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变为了一场竞赛,比的是家长是不是愿意为孩子投入更多。幼儿园孩子一个月的课外补习费成千上万,月薪3万的白领负担不起一个孩子的暑假,4岁孩子说妈妈请给我一点空间......这些新闻无一不在告诉我们,在当今社会养一个孩子的成本有多高,兴趣班,补习班,夏令营,游学,奥林匹克等等各种投入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能够负担起一个孩子就已经很不错了。

人民日报发表官方文章,上升到了国家大事以后你还会选择生二胎吗

最致命的的就是高房价的压力:开心爸爸窃以为这才是影响到父母是不是选择生二胎的最重要因素。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新添加一个人必须要提前为其准备好必要的居住面积。原来的二居室需要改为三居室了。但是在如今的情况下,想购买一套三居室的住房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退一万步说就算是咬着牙买下了房子,此后几十年的房贷压力也会让一个家庭生活水平直线下降,更别说精细化培养孩子了。

一直以来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彻底的改变了人们的生育观念,现在的各种生活模式都是围绕一个孩子而进行的的。所以说想改变这个现状,很难。

到底是生还是不生,这是一个问题

人民日报发表官方文章,上升到了国家大事以后你还会选择生二胎吗

现在大家的犹豫,其实是不敢生而不是不想生。说着不敢生孩子的人大都是因为生下孩子来负担不起后续的成本,这些成本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以一种极高的速度飙升。很多人都调侃说,今年不生孩子明年再生的话成本就要翻倍了。虽然话有一些夸张但是反映的问题是真实存在的。来自教育,医疗,成家方面的压力,让很多人在生孩子这件事情上都望而却步了。

生孩子在传统的观念中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绝大多数的父母还是原意生孩子的,不想生只是很多人面对巨大现实压力而被动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以前国家靠着人口红利实现了飞速的发展,在低生育率的今天更应该拿出有诚意有针对性的措施。

说了这么多,看了这么多,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们是怎么决定的呢?虽然生孩子是国事,但更多的是家事,你们会选择响应国家号召吗?开心爸爸在评论区等着大家!

人民日报发表官方文章,上升到了国家大事以后你还会选择生二胎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