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發表官方文章,上升到了國家大事以後你還會選擇生二胎嗎

國家的全面開放二孩政策2016年1月1日就已經開始執行了,到現在為止已經是執行了兩年半的時間了。在過去的時間內,國內的新生兒出生率還是呈現直線下滑的趨勢。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由於人口減少帶來的負作用已經日益明顯。8月6日,《人民日報》發表了評論員文章《生娃是家事也是國事 鼓勵政策不能畫餅充飢》再次把這個問題作為了討論的焦點,

當生孩子這件事情上升到了國家大事後,你會選擇生二胎嗎?

人民日報發表官方文章,上升到了國家大事以後你還會選擇生二胎嗎

國家的人口現狀

中國的人口政策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80年代,那時候根據國家發展的情況,計劃生育被列為中國的基本國策。喊出來的口號就是“晚婚、晚育、少生、優生”,下到具體的鄉村裡面,開心爸爸至今都記著那些塗在一堵堵牆面上的標語。有什麼“只生一個好”,“要想富少生孩子多修路”等等等等。效果是顯著的,計劃生育政策實施以來,中國少生了4億人,直接好處就是緩解了日益增長的人口對資源、環境的壓力,間接的促進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人民日報發表官方文章,上升到了國家大事以後你還會選擇生二胎嗎

隨著時間的推移,針對人口老齡化的嚴重等問題的凸顯,2016年1月1日國家正式全面開放二孩。然而推行兩年以來,收效寥寥。2018年初,國家統計局公佈了中國2017年新生人口數據。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出生人口1723萬人,比2016年減少63萬。人口出生率為12.43‰,比2016年下降了0.52‰。

說明大家還是不願意生孩子的。

為什麼大家都不願意生孩子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計劃生育的時候超生游擊隊盛行,就算是罰錢也有很多家庭表示要生!然而等到國家真的開放二胎了,大家的表示卻是,不生!為什麼呢?開心爸爸覺得有這麼幾個原因:

人民日報發表官方文章,上升到了國家大事以後你還會選擇生二胎嗎

精細培養代替了以前的粗放培養: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的教育程度越來越高,對孩子的培養也從以前給點吃的就行的粗放式培養向精細化培養過渡。而精細化培養的話,再像以前那樣一次生上好幾個孩子明顯不能夠做到精細化培養,從這個意義上說,不願意多生孩子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

養育成本的高企:與二胎同時出現的一個問題就是養育成本。隨著城市的不斷變化,城市的規模不斷地放大,隨之而來的就是消費水平的不斷提升。而這些提升以教育孩子和房價最為明顯。以教育為例,時至今日,在開心爸爸所在的城市,所謂的素質教育已經在某種程度上變為了一場競賽,比的是家長是不是願意為孩子投入更多。幼兒園孩子一個月的課外補習費成千上萬,月薪3萬的白領負擔不起一個孩子的暑假,4歲孩子說媽媽請給我一點空間......這些新聞無一不在告訴我們,在當今社會養一個孩子的成本有多高,興趣班,補習班,夏令營,遊學,奧林匹克等等各種投入對於普通家庭來說,能夠負擔起一個孩子就已經很不錯了。

人民日報發表官方文章,上升到了國家大事以後你還會選擇生二胎嗎

最致命的的就是高房價的壓力:開心爸爸竊以為這才是影響到父母是不是選擇生二胎的最重要因素。對於一個家庭來說,新添加一個人必須要提前為其準備好必要的居住面積。原來的二居室需要改為三居室了。但是在如今的情況下,想購買一套三居室的住房對於普通家庭來說無異於天方夜譚。退一萬步說就算是咬著牙買下了房子,此後幾十年的房貸壓力也會讓一個家庭生活水平直線下降,更別說精細化培養孩子了。

一直以來的計劃生育政策已經徹底的改變了人們的生育觀念,現在的各種生活模式都是圍繞一個孩子而進行的的。所以說想改變這個現狀,很難。

到底是生還是不生,這是一個問題

人民日報發表官方文章,上升到了國家大事以後你還會選擇生二胎嗎

現在大家的猶豫,其實是不敢生而不是不想生。說著不敢生孩子的人大都是因為生下孩子來負擔不起後續的成本,這些成本隨著經濟的發展在以一種極高的速度飆升。很多人都調侃說,今年不生孩子明年再生的話成本就要翻倍了。雖然話有一些誇張但是反映的問題是真實存在的。來自教育,醫療,成家方面的壓力,讓很多人在生孩子這件事情上都望而卻步了。

生孩子在傳統的觀念中有著極為特殊的意義,絕大多數的父母還是原意生孩子的,不想生只是很多人面對巨大現實壓力而被動選擇的一種生活方式。以前國家靠著人口紅利實現了飛速的發展,在低生育率的今天更應該拿出有誠意有針對性的措施。

說了這麼多,看了這麼多,親愛的讀者朋友們你們是怎麼決定的呢?雖然生孩子是國事,但更多的是家事,你們會選擇響應國家號召嗎?開心爸爸在評論區等著大家!

人民日報發表官方文章,上升到了國家大事以後你還會選擇生二胎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