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偏向名人,民国她为梅兰芳节育,半生悲痛愈显周总理的伟大

提起梅兰芳的爱情,很多人会想到他与孟小冬那场惊天动地的爱恨情仇,或者会念到一生为梅兰芳生了九个孩子的福芝芳,很少有人会提及他的发妻王明华,就连前几年号称以真实的人、真实的故事,剧情征求梅家后人的同意而拍摄的电影《梅兰芳》也直接将这个真实存在的女子直接抹除了,也许是因为梅家后代活下来的都是福芝芳的孩子,体现福芝芳作为“妻子”的付出与不易,也许是为了不给名人梅兰芳抹黑吧!

社会偏向名人,民国她为梅兰芳节育,半生悲痛愈显周总理的伟大

王明华

从清贫到富裕,亲手打造出丈夫如火的事业

王明华是梅兰芳的原配夫人。王明华出生在一个京剧世家,父亲王顺福是旦角,哥哥王毓楼是武生,与同样出身京剧世家的梅兰芳结合,可谓门当户对,天作之合。王明华嫁入梅家时,梅家并不富裕,她尽心尽力的操持家务,将梅府上下打理得井井有条。

社会偏向名人,民国她为梅兰芳节育,半生悲痛愈显周总理的伟大

贤淑能干,恪尽孝道,通情达理是王明华的标签。在夫妻努力中,梅家越来越好, 梅兰芳还为祖母 购置了一处由七所院落打通的大宅第,房子安置好了,人接来了,也是由王明华尽心尽力的照顾,让老人家 享受天伦之乐,颐养天年。

社会偏向名人,民国她为梅兰芳节育,半生悲痛愈显周总理的伟大

民国不少名人的原配可能是无知的妇人,但王明华绝对不是, 她是一个

精明能干、富有见识的女子,不仅在生活上照料梅兰芳,更在事业上辅助梅兰芳。梅兰芳的戏服与发型,几乎全是她设计的,在她的一双素手之下,梅兰芳的扮相十分惊艳。虽然当时的行规,后台不容女人涉足,然而王明华为了梅兰芳打破多年陈规。无论是梅兰芳去戏馆演出,还是外出应酬,身边都会有王明华的身影相伴。王明华在他的事业上也能给他很多有益的建议。(有些类似于今天的经纪人与助理)

社会偏向名人,民国她为梅兰芳节育,半生悲痛愈显周总理的伟大

王明华的才能足以成为梅兰芳的贤内助,在她无微不至的照顾下,梅兰芳几乎不用询问一切琐事,只需全心投入表演。梅兰芳依赖王明华,夫妻二人感情甚笃, 拥有一对乖巧的儿女,过着琴瑟和谐的生活,也许不属于刻骨铭心轰轰烈烈的爱,但一定平淡又幸福。

无私的爱到无边的痛:为丈夫事业去节育,可丈夫认为自己还不到三十岁,正年轻

为了长期陪伴在梅兰芳身边,能够随时在丈夫的事业中提供帮助,为了避免生育的拖累丈夫的事业,为了全心陪伴梅兰芳演出,专心照料梅兰芳起居生活。在没解放的年代,这位富有见识的女子选择了牺牲自己,做了节育手术。却不想这一举动竟然断送了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幸福。

社会偏向名人,民国她为梅兰芳节育,半生悲痛愈显周总理的伟大

福芝芳剧照

梅兰芳的知名度越来越高,王明华也沉浸在各种赞扬与羡慕之中。然而,正当梅兰芳的事业蒸蒸日上时,苦难却降临在了王明华的身上。两个孩子相继夭折,击垮了王明华的身心,家中再也没了孩子的欢声笑语,王明华由此一蹶不振,茶饭不思。 曾经,儿女的离世意味着她从万事顺意的优渥少奶奶,一下子变成孤苦妇人,生活里莫测的变幻立刻击垮了她,甚至,连个挽回的机会都没给。

梅家不能没有后代。

社会偏向名人,民国她为梅兰芳节育,半生悲痛愈显周总理的伟大

梅兰芳的大伯梅雨田夫妇生了几个孩子,却偏偏都是闺女,没有儿子。这样一来,梅兰芳在家族里就是兼祧两房的独生子,两儿女的夭折断了梅家的香火,给整个家族出了一道绝大的难题。他不能无后。这时王明华娘家为了安慰王明华,建议收养侄子王少楼做儿子。但梅兰芳思忖再三觉得不妥,考虑到自己还不以三十岁,正年轻,可以自己生,领养他人孩子多有不便。

能让步的只能使顾全大体的王明华。

梅兰芳的老师吴菱仙收了一名女子叫福芝芳,一次偶然的机会,吴菱仙带福芝芳到梅 家索取剧本《武家坡》,乖巧文静的福芝芳被梅兰芳看中,老师也极力做媒。梅兰芳又娶了二房福芝芳,福芝芳的娘要梅兰芳要按兼祧两房的规矩迎娶福芝芳,她的女儿不做姨太太,要与王明华同等名分。

"福芝芳让子"竟成佳话,原配王明华成了一个多余并且无害的人

梅兰芳知道王明华为他付出了一切,可能是为了展示自己是无奈的, 也可能是心怀愧疚吧,在梅福大婚之夜,梅兰芳没有先去福芝芳的房中,而是来到王明华的住处先陪她说了会儿话。福芝芳很快便生了一个儿子,孩子出生三天,被抱到王明华的房中,算作她的儿子。

社会偏向名人,民国她为梅兰芳节育,半生悲痛愈显周总理的伟大

社会上夸着福芝芳让子的事例,赞着这三人的和谐生活,可谁去想王明华在孩子去世后已经折腾的身体不太好了,原本就善良的王明华选择在孩子满月之际, 为孩子缝制了一顶帽子,让奶妈将孩子抱回福芝芳的屋中,不让他们母子分离。

时光冲刷了曾经的温柔,曾经缠绵相伴在新人中忘却。

社会偏向名人,民国她为梅兰芳节育,半生悲痛愈显周总理的伟大

福芝芳与梅兰芳的恩爱,亲朋好友都以他俩为主,王明华看在眼里,痛在心底。梅兰芳的身边再也没有她的位置, 王明华成为一个多余并且无害的人。没人会对她不好,因为犯不着,谁也不会太在意她,因为没必要。

病重还未离世丈夫就想再以兼祧两房的规矩迎娶孟小冬

孤独的王明华情绪愈来愈消沉。不久又染上肺结核病,久治不愈。据说,王明华担心自己患的肺结核传染病会传染给一家大小,更担心传染给梅兰芳,影响了他的演艺事业,便决意离开家。她在一位特别护士刘小姐的陪同下,到天津马大夫医院治疗。她为家人 安危着想,到外地去治病,使家人都十分感动。

社会偏向名人,民国她为梅兰芳节育,半生悲痛愈显周总理的伟大

据说福芝芳与梅兰芳很担心王明华的病情, 但为什么会让病重的人离开家庭去外地呢?王明华如果是主动提出的,那得多绝望才能在自己需要照顾的时候离开家庭呢,会不会是被别人的幸福刺激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在王明华还没死时,梅兰芳和孟小冬开启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梅兰芳还想以兼祧两房的规矩再来迎娶孟小冬(没有娶成那是后话)。

社会偏向名人,民国她为梅兰芳节育,半生悲痛愈显周总理的伟大

社会偏向名人,民国她为梅兰芳节育,半生悲痛愈显周总理的伟大

孟小冬剧照

兼祧两房只能两个人,已经有了王明华与福芝芳,不是恶意的去猜测,这不就是盼着王明华死去吗?

一个女人得了重病,自己的孩子也死光了,丈夫这时要纳妾,本来已经过份,而这位二房还不肯当妾,一进门要当正室,和原配同等名份。按照过去的规矩,没孩子就纳妾,但不能二房进门和正妻平起平坐啊。纳妾已经是当妻子的让步了,如果让新人和没孩子的年老正妻平起平坐,这明显的是压制妻子的地位。在王明华病重的时候,丈夫还想着再娶一个妻子。这对一个女人该是多么大的打击。

社会偏向名人,民国她为梅兰芳节育,半生悲痛愈显周总理的伟大

孟小冬

后来王明华的身体越来越差,卧病在床,最后独自养病,37岁时无人陪伴地病死在天津,走完了悲痛的半生。

也许社会一直向着名人, 用宽容成全的爱仅剩痛苦

我国封建时代重视传宗结代,妻子不育可以纳妾,但是也给了妻子在家庭里独一无二的崇高地位,妾就是生了十个儿子也不能和妻子平坐平起。从皇帝开始,也只有一个妻子,一群妾,没有哪个人可以有两个妻子,除非特殊的政治原因。

兼祧两房也不过是继承两房的财产,将来多生几个儿子,每房都有一个。从来就没有一个人兼祧两房就可以娶两个妻子。福芝芳进门就不当妾,要跟王明华平起平坐当妻,还拿出什么兼姚为借口。兼姚也不能娶两个正妻啊,溥仪也是兼姚两位皇帝,怎么他不娶两个皇后,而是一后一妃?

如果兼姚就可以娶两个妻子,那第一次娶妻就应该一次娶两个媳妇入门,中国的规矩是先进门三天为大。为什么结婚十几年后妻子不能生育后,才想到兼姚可以娶两个妻子?所谓的兼姚就可以娶两个妻子,不过是自欺欺人想给二奶正室地位的借口,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中国从来就没有这个规矩,皇帝都不敢这样做。

  • 作为男子,不能没有儿子,但也没有看到梅兰芳大伯梅雨田在年轻时选择纳妾生子啊(梅雨田生活的年代更早些,那个年代更注重子嗣啊)?
  • 按照古法,过继来的孩子也相当于自己亲生的一样啊?
  • 你是名人,名人的光环得传下去,但比你更出名贡献更大的周总理也没有选择对不起为自己付出的妻子啊?更何况当时的社会,戏子的工作即使出名,有有什么地位可言呢?
  • 你已经有了孩子,但后期不也是又是去招惹另一个女子了吗?
社会偏向名人,民国她为梅兰芳节育,半生悲痛愈显周总理的伟大

周总理夫妇

无论怎么说,有些名人做什么事终会找到一些借口,当然社会有些人也会为他们开脱。社会永远偏向着名人,一个男人有了名利后,他做的一切负心事都被抹煞,而被他伤害的弱女子却得不到公平的待遇。换言之,如果梅兰芳得了重病,我们绝对相信王明华绝对不会选择再嫁,让梅兰芳拖着病体离开。

社会的道德导向在于在社会占主流地位的名人,他们不但左右着社会潮流,还引导着社会风俗。希望我们的社会能被正能量的主题所引领,虽然现在以演员与商人主导,他们中正直可靠,德艺双馨的人可能并不太多。

无论男女,希望原始的爱永远不会变质,不能去肆意伤害一个全心全意对待你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