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Amazon Go看中国无人零售的未来

2016年末美国亚马逊公司推出Amazon Go无人便利店,新型便利店的出现在美国本土并没有引起很大的反响,但却让远在太平洋彼岸的中国却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无人零售”热潮,在国内各种无人零售解决方案纷纷涌出,各式各样的无人零售公司也相继建立,一时间国内的无人零售市场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景象。

再回头看看美国,无人零售领域还是亚马逊一枝独秀,16年末推出Amazon Go无人便利店一直只限内部员工使用,直到18年1月份Amazon Go才向公众首次开放,暂时还没有要推广开来的意思,这让中国无人零售的发展颇有后来居上的势头,为何亚马逊的无人便利店推广的如此之慢,难道是无人零售真的没有前途吗?要想了解这些问题,还得从Amazon Go无人便利店自身说起。

从Amazon Go看中国无人零售的未来

Amazon Go:并不是真正的无人便利店

2016年末亚马逊推出Amazon Go,并开放给内部员工进行Beta测试, 2018年1月25日,Amazon Go才正式对普通消费者开放。亚马逊向外宣称Amazon Go主打的是无人收银,无感支付“黑科技”,而无人便利店带来的颠覆式改变是消费者再也无需排队结账、商品即拿即走,无人便利店中的各种感应器会捕捉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并相应扣除货款。

从Amazon Go看中国无人零售的未来

Amazon Go真的是一家无人便利店吗?显然不是,真实的情况是,Amazon Go的店里店外都有数量不少的工作人员,有的在门口提示顾客扫描ID,引导顾客下载安装APP,有的在整理货架商品。除了没有收银员,该有的服务人员和理货员Amazon Go都有。亚马逊为什么推出这样的无人店而又迟迟不推广,原因有以下几种。

  • 亚马逊作为一家电商公司,面临着和国内所有电商公司一样的困境,那就是增长放缓的问题,到线下去开拓新的零售市场是亚马逊接下来发展的核心战略,国内大型零售公司走的是与传统大型超市企业相互合作,而亚马逊可不是一般公司,它想通过提供一种之前从未体验过的神奇的、梦幻般的购物体验给消费者,从而提高自身线下实体店的知名度,打开线下市场,于是Amazon Go应运而生。
从Amazon Go看中国无人零售的未来

  • 美国消费者的消费痛点是什么,物价高?不存在的,美国的人均GDP排在全球前列,而美国的物价水平在发达国家行列算比较低的,所以物价不可能是美国人消费购物的痛点。痛点其实还是购物体验的问题,众所周知美国是个地广人稀的国家,美国人最便捷的出行方式是开车,因为去哪里都很远,这就导致美国人的购物习惯和中国人有本质的区别,美国人倾向于周末出门采购,一买就是好几个星期的存量,但美国大部分超市人工收银环节繁琐且效率低下,结账等个半个小时是家常便饭的事情,所以亚马逊察觉到了这个消费者的痛点,于是成立了Amazon Go。
从Amazon Go看中国无人零售的未来

  • Amazon Go这么好为什么没有快速大规模地推广开来?这是因为美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十分的强大,而亚马逊作为美国零售业的巨头肯定吃过法律的亏,所以对于亚马逊来说Amazon Go作为其打开线下市场的门面,一定是要精雕细琢的,不允许出现一丝的差错。作为购物支付全程无人化自动化的无人便利店,克服数据误差肯定是一项异常艰苦的工作,但亚马逊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向公众开放,其实我们还是得为他们的努力点个赞。

从Amazon Go看中国无人零售

美国无人零售行业发展缓慢与美国自身的国情有莫大的关系,而中国的无人零售在快速崛起的道路上与Amazon Go渐行渐远,慢慢摸索出符合中国特色的道路。

首先中国的无人零售企业们从一开始就将Amazon Go那一套高深的视觉捕捉设备和复杂的程序算法剔除掉,只保留了无人便利店的概念。这是很明智的选择,从中国的经济水平来说,不管是企业还是消费者都承担不起Amazon Go这一套价格高昂的设备。

从Amazon Go看中国无人零售的未来

最重要的是,国内的无人零售企业将无人零售作为整合渠道和压缩零售成本的最有利工具,无人便利店只要形成规模,无人零售企业就能很自然的替代经销商和渠道商,直接对接商品生产商,而国内的无人便利店主打轻便外形且真正意义上的无人化,省去了场地费、装修费以及营业员的薪资费用,节约下来的成本可以直接补贴消费者,消费者最能明显感觉到无人便利店的商品比超市的商品要便宜不少,目前国内知名的几大无人零售品牌,如安徽小豆网络的豆便利无人便利店就是主打的商品价格性价比,而这套方案经过市场的检验也是完全合理可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