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輝府最輝煌時究竟統治哪24縣?

往事如風。

一座城、一段歷史、一種情懷。尋找被流沙掩埋的文明,亦經不住殘雲流年。

衛輝府最輝煌時究竟統治哪24縣?

每每讀到黃紙堆裡的《衛輝府志》,都有一種莫名的傷感。流年似水,水流無痕。奈何人類能夠畫出如今的空間,卻無法丈量古往時刻的長度。

衛輝府最輝煌時究竟統治哪24縣?

逝者如斯夫,一如新鄉這廂破敗的衛河。儘管她曾見證過京杭大運河彼時的繁華,然古人類終消散在這座古城池的風塵中。

衛輝府最輝煌時究竟統治哪24縣?

時光沒有開端,也無終點。人的生命在直線上就顯得微乎其微,一彷一徨就是另一個衰落在繼續了。

一、文明的拷問

我很佩服伏爾泰的一句名言:“最長的莫過於時刻,正因它無窮盡。最短的也莫過於時刻,正因咱們所有的計劃都來不及完成”。時光最會騙人了,天真的潞王朱翊鏐轉眼就是成熟的青年,一轉眼就四十七歲,隨母親西去。他高興的時候,時光剝奪愉悅,讓愉悅無限縮短,還沉浸在大興土木,與皇兄萬曆帝爭勝,殊不知此時的喜悅已不是那時的意氣風發,望京樓雖好,眼見它樓塌過。

衛輝府最輝煌時究竟統治哪24縣?

朱翊鏐居京師二十年,因母親李太后之故生前受盡恩寵,萬曆帝一次賜其萬頃良田。22歲時就藩衛輝府。他的最後一位藩王朱常淓,同樣是潞王,順治三年五月,與荊王、衡王取等十一位明宗室,以私藏金玉銀印,圖謀不軌之罪名,遭清政府殺害,潞王府也被抄沒了。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我所能感嘆的就是在王勃的感嘆上再感嘆了。光陰無垠,萬物蹉跎。日子如水露,功名利祿王侯將相,荒冢一堆草沒了,剎那便是永劫。

二、歷史的斷章與碎片

昔季札聞歌《衛風》嘆美康叔之德 ,孔子適衛稱人民之庶,繼以富教之兩言永訓哉!夫生齒蕃育,風俗移易,非司牧者所有事耶?誠於志之所載盡心焉!

盡心幾何?如今的衛輝早已漠然於平淡無奇中。

衛輝府最輝煌時究竟統治哪24縣?

衛輝府,府如其名。取衛州、輝州(今輝縣市)的頭一個字而來,誠如原陽取原武、陽武無二。就其建置沿革,因其歷經朝代眾多,加之名稱繁複、隸屬變化、治所遷徙等,往往讓人難以理清頭緒,哪怕是有一定歷史常識的人,也是不敢“為外人道也”。有感於斯,與大家分享如次:

兩個源頭。

1.先說汲城。沒有汲城,便沒有汲縣、汲水鎮。通俗地說,汲城才是汲縣的母親。早在春秋時,從現在的孫杏村鎮曲裡村流出一泉匯成小溪,因此水名逐漸形成為“汲水”。到戰國時,史書均稱這裡為汲邑。

人們稱此地是我國遠古時期人類發現和應用地下水最早的地方之一,也是人類繁衍生息最早的地方之一。後來,汲人又發明了桔槔從井裡汲水,用轆轤從井裡汲水,到了漢代,汲城人杜詩曾發明風盤提水,直到民國時期1920年前後,汲城人王作棟經過長期研究後,在衛河上利用河水的衝力研製建成了自動鬥式提水灌溉工程,此工程被稱作“扳倒海”。

姜尚十八歲就居住“汲邑”,並垂釣於汲水(今衛河)潘溪。姜尚之子呂伋、女兒邑姜都出生於汲邑。聞名於世的《姜太公家教》就是姜太公給汲城留下的寶貴財富,也給汲城留下了武術遺產,為以後汲城武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衛輝府最輝煌時究竟統治哪24縣?

春秋戰國時期,魏國在汲城建立了魏王朝,隨後又遷至汴京(今開封市),並把家眷留守在汲城,魏襄王、魏安釐王死後都安葬於汲城,舉世聞名的《竹書紀年》就出土於汲城的魏襄王墓,後被稱為中國早期文化四大發現之首的《汲冢書》。

隨著汲邑人口繁衍、規模不斷擴大,西漢高祖二年又將這裡設為縣治——汲縣,這是衛輝作為縣治的開端。以後,漢高祖還在這裡分封了一個汲紹侯,國名就叫汲,這個侯國存在約60年。

汲城作為縣級以上建制前後綿延達700多年。

2. 再說衛輝城。殷商時,衛輝城所在地方已經是一個頗具規模的小城鎮,叫牧邑。到南北朝時期的東魏,為安置從西魏投奔過來的七郡十九縣民眾,在這裡僑設義州。北齊又改義州為伍城郡,北周廢掉伍城郡以及設在汲城的汲郡、汲縣,在陳城設立伍城縣。

衛輝府最輝煌時究竟統治哪24縣?

從此,衛輝歷史上兩個源頭交匯固定在一起了。

另外,衛輝還有一個文明較早的地方:倪灣村。西周初年,這裡曾是鄘國國都。只是存在時間很短,短到白駒過隙。

衛輝府最輝煌時究竟統治哪24縣?

衛輝府的歷史,曾經長期強盛過。其地處中原腹地,西依太行,南臨黃河,東接齊魯,北通神京,是豫北赫赫有名的衛輝、彰德、懷慶三府之一,也是豫北衛河上的一個重要碼頭。坐落在境內的香泉寺、望京樓和比干廟、太公廟等名勝古蹟,記載了衛輝府經濟、文化的演變歷史,素有“南通十省,北拱神京”之稱。是一座具有四千年悠久歷史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衛輝府最輝煌時究竟統治哪24縣?

如今其總人口不足50萬規劃區面積45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僅20平方公里,一盛一衰,何其悲哉!

衛輝府最輝煌時究竟統治哪24縣?

回望戰國衛輝古長城遺址,位於新鄉市北郊太行山餘脈鳳凰山上,長城如游龍旋於群山峻嶺之中,其北接林州趙國南長城,經衛輝栓馬,輝縣南村、張村鄉,衛輝池山、太公泉、唐莊直到鳳泉區,綿延百餘里。故長城兩邊的百姓稱之為"邊界嶺"。

遙想魏惠王兩次派將軍龍賈"修陽池""築長城,寨陽固",戰旗獵獵,何其雄哉!

三國時期,衛輝屬曹魏朝歌郡。西晉泰始二年(266),設汲郡,郡治汲城。轄汲縣、朝歌、共縣、獲嘉。如《風俗通義》“神怪”篇中“杯弓蛇影”的故事,就出自汲城。

明、清屬衛輝府,府治汲縣。鼎盛時竟轄汲縣、胙城、新鄉、獲嘉、淇縣、輝縣、延津、浚縣、滑縣、封丘、考城11縣!

據說明末清初之交,遷客騷人無不會萃,商賈富家影從雲集。

衛輝府最輝煌時究竟統治哪24縣?

衛輝府最輝煌時究竟統治哪24縣?

民國3年豫北道改稱河北道,政府駐地:衛輝。轄汲縣、武陟、安陽、湯陰、臨漳、林縣、內黃、武安、涉縣、新鄉、獲嘉、淇縣、輝縣、延津、浚縣、滑縣、封丘、沁陽、濟源、原武、修武、孟縣、溫縣、陽武24縣。

有一個事實似乎不必諱避

有一個事實似乎不必諱避:我們這次見到的.古往無比繁華的豫北名城,都己衰落,無一例外。

衛輝府最輝煌時究竟統治哪24縣?

相比之下,南國的南京蘇杭情況較好。雖然她們的實力目前難與北上廣抗衡,也不再是國際文化中心,但中國古老的文明並沒有衰亡,不僅仍然在世界範圍內傳播和闡揚,而且作為這種文明的直接後代也能理解和繼承。它的經濟後天不足只表現為沒有能夠保持當初的繁榮勢頭,但又有哪種文明能一直保持繁榮幾千年呢?

衛輝府最輝煌時究竟統治哪24縣?

豫北的悲劇在於,別人可以藉著它遠年的輝煌而復興,而它自己卻一直沒有復興起來。這樣的背景使今天的豫北官人在冷落中閒散自如,要爭也只是爭一點虛虛榮譽而已。

這些城池昔日的輝煌使每一個佔據者都力圖割斷歷史,結果經過幾度切割,不少北方百姓只認得石灰、鋼筋與混泥土。

豫西洛陽,在四千多年前就已充分成熟的河洛文明,現已經以商業為主幹,並從商業文明伸發出了高水準的旅遊文明。但這種文明整體傾向實用,缺少深厚的人文基座,精神單薄、道德失控、享樂至上,文明更多地表現為旅客的分配和爭奪,因此直接誘發大量的爭吵。

衛輝府最輝煌時究竟統治哪24縣?

安陽文明、新鄉文明、商丘文明對古蹟文明的毀滅也是不留餘地的,彼此的競跑更是為衛生比賽。

為此,我們站在修復得嶄新的望京樓遺址前,感到一種難言的荒涼。中國古老的文字文明崇高而充滿優傷、堅韌而缺少空間。她從一開始就處於動盪不安的流浪之中,因此把筆墨與粘貼當作了自己的文化疆土。 

衛輝府最輝煌時究竟統治哪24縣?

四千年的古老城市,想必也有一本難唸的經。家家只顧開礦開廠開山,任意讓大卡車擠壓著高鐵站背後汲城那片古老的土地。

衛輝府最輝煌時究竟統治哪24縣?

文化的衰落就此誠然合乎邏輯,卻畢竟讓人淡淡的哀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