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改革、教育改革中權利的再分配

社會改革、教育改革往往阻力很大,因為既得利益者為維護自身的權利,阻止改革,名曰“頑固派”。

但社會是發展的,社會生產力即經濟的、文化的、思想的發展變化需要社會的再分工、權利的再分配,緩和的叫改革,激進的叫革命。但“頑固派”往往阻止不了社會前進的步伐。

氏族社會有首領、首領妻子、成年和未成年男女、老人兒童,部落裡權利不平等,按照等級和強弱,這在猴子和猩猩族群裡也可以看到這種等級,尤其在食物分配的時候,先後多少按等級的次序,這體現了生物的競爭性。

到了奴隸制社會,等級更加明顯,一些人成為奴隸主,一些人淪為奴隸,奴隸完全喪失了個人的自由、婚姻、財產權利。權利分配極其不平衡,剝奪了部分人的自由幸福的權利。但是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奴隸制最終被推翻了。

封建社會,人雖然有一定權利,但君主有絕對的生殺權利,君主專制、宗法制度和封建等級制度使得人必須服從君主、服從封建的等級制度,人缺少自由意志和平等的權利。社會經濟、文化、思想、教育被籠罩在君主制之下,一切悉數淪為婢女。權利的分配仍然是極其不平等的,這不平等最終被資產階級或無產階級推翻取代,前者是資本主義的社會,後者是社會主義的社會。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就倡導天賦人權、人人平等。社會的變動帶來思想的變化,而後社會變革,再後來帶來教育的變革,出現權利的再分配,而這種分配打破了君主專制、政權獨攬,權利會分配在每個人頭上。

資本主義社會同樣存在不平等,貧富差距明顯,資產階級和富人佔據上等階層,接受優越的政權、生活和教育,而窮人迫於生計,只能選擇較差的生活和教育,而且這種固化的階層不容易變動,資產階級及其家族的掌權可能使社會的貧富差距拉大。

而到了社會主義社會,因為人的天資稟賦和出生不同,也處在不同的階層,不平等也是存在的,但這種不平等較前一種好。中國目前尚處在早期,社會面臨改革和轉型,經濟好些,教育還不是很自由、開放,權利主要還是在政治上,教育、醫療等行政化不利於自身的發展,導致校長不治學、院長不治醫,人都往政權上鑽,教育、科學、醫療還遠遠落後於西方,所以讓老師像老師、學生像學生、醫生像醫生,人各得其所、各取所需,首先得簡政放權,讓教育、醫療等有充分的自由,與行政劃分開,長此以往,就如共產主義描述的“人人各盡所能,各取所需”。

關鍵是改革中放權,對教育、思想、文化等的鬆綁,賦予各自獨立的權利,以監督和服務為主,權利分散了,膽子也減輕了,豈不兩全其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