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萬元I7遊戲本在降價之後還要不要買?

朋友之前一臺筆記本Dell 靈越遊匣Master 7000,拿來讓我給替換SSD,剛好用過的上一代Dell筆記本還是一代的XPS13(最近考慮抄底七代XPS15),所以整理的過程剛好寫篇文章來分享騙金幣。

手上這臺是靈越遊匣Master 7000 15.6,主要配置就是七代標壓I7 7700HQ+16G RAM+128GSSD+512G HDD+GTX1050Ti+1080P TN面板。目前看了這系列還是有IPS面板可供選擇,個人建議如果關注顯示效果的,到時候可以選擇IPS面板版本,而如果一開始就選購TN面板的朋友,後續也可以考慮換IPS面板(目前tb有現成方案,所以手上這臺也在考慮換)

曾經的萬元I7遊戲本在降價之後還要不要買?

鋼鐵直男的遊匣

這邊先聊下個人對Dell自品牌遊戲本也就是遊匣系列遊戲本的外觀看法,可能是因為自家有外星人系列的產品,所以之前Dell自品牌遊戲本的電競遊戲風格並不是特別強烈(相比市面一水“跑車”模具來說),感覺很多時候就是一個商務本、工作站模具加個特別的配色就成為為遊戲本了。這點作為Dell自品牌遊戲本遊匣的近一代產品,就是這一代遊匣裡面有所改善,雖然外觀依舊保持那種簡單線條匣子設計,不過坡度出風口,屏幕中軸、分色裝飾塊等,相比Dell自家其他工作站、商務本區分度更加明顯了,而相比市面其它品牌來說區分度更高,且低調,美劇裡面好像更容易出現這種風格的高性能本。就外觀來說個人覺得靈越遊匣Master為鋼鐵直男風格無疑。

曾經的萬元I7遊戲本在降價之後還要不要買?

靈越遊匣Master的A/C面採用的是類膚質塗層而不是金屬,可能有一些用戶會喜歡這種塗層的觸感及內斂,之於我個人是無所謂,但要注意的就是類膚質塗層平時要稍微注意油脂清理,避免顯得很髒。

靈越遊匣Master官方淨重是2.65kg,對於一臺遊戲本來說算正常,當然下面拆解可以看出這機子為什麼重量降不下來。

曾經的萬元I7遊戲本在降價之後還要不要買?

曾經的萬元I7遊戲本在降價之後還要不要買?

鍵盤採用的全尺寸紅色背光鍵盤,觸摸板定位精度及速度也一向是Dell系筆記本的強項,沒問題。C面類膚質塗層雖然前面說了有顯油的風險,但好處就是觸感定位比較強,所以遊戲外設還是經常看到這樣的設定,也難怪靈越遊匣Master會採用這樣的設定。曾經的萬元I7遊戲本在降價之後還要不要買?

曾經的萬元I7遊戲本在降價之後還要不要買?

O口:3個USB 3.0 Type-A口,有SD讀卡器、RJ45網線口及HDMI口,沒雷電3口比較可惜,雖然使用幾率不多。曾經的萬元I7遊戲本在降價之後還要不要買?

曾經的萬元I7遊戲本在降價之後還要不要買?

外觀識別率最高的地方感覺就是中軸設定以及出風口裝飾塊了,新G7變為跑車導流出風口了。曾經的萬元I7遊戲本在降價之後還要不要買?

升級方便,但內結構複雜

之前靈越遊匣Master的價格一直維持的一個高位,甚至有小外星人之稱,其實這次拆解之後就知道為何如此了。

其實筆記本趨勢從以前Macbook Air初代那個時間,內結構設計就一直在往整合度越來越高的趨勢走,這種趨勢甚至往傳統結構最複雜的遊戲本、入門級工作站筆記本滲入。所以目前市面大部分超極本、普通遊戲本其實基本D面拆掉之後,你看到的就是一整塊主板電路+電池,但靈越遊匣Master並不是如此。

靈越遊匣Master拆解個人歸納為升級方便,但內結構複雜。看下面圖片你們就知道,只要一個螺絲即可拆掉D面,看到內部。

升級很方便有2個硬盤位(1*M.2 1*2.5英寸硬盤)、兩內存插槽,比如這次原配的M.2 SSD跟HDD替換為更大容量的組合,之前的HDD直接拆出來當移動硬盤,而原配的閃迪X400因為是SATA SSD也準備替換為NVMe SSD。

曾經的萬元I7遊戲本在降價之後還要不要買?

升級簡單,但靈越遊匣Master內結構頗為複雜,有比較嚴格的功能區域分塊,如果要拆掉散熱器的話,還要先拆掉出風口裝飾塊等。這樣的設計雖然可以加強內結構強度等,但過於複雜的模具也導致整機成本下不來,所以調價之前的靈越遊匣Master價格近萬元。這麼複雜的結構個人覺得放在外星人上面是可以理解的(畢竟要維持信仰),在靈越遊匣系列上面感覺不利於控制價格。

曾經的萬元I7遊戲本在降價之後還要不要買?

升級簡單,但靈越遊匣Master內結構頗為複雜,有比較嚴格的功能區域分塊,如果要拆掉散熱器的話,還要先拆掉出風口裝飾塊等。這樣的設計雖然可以加強內結構強度等,但過於複雜的模具也導致整機成本下不來,所以調價之前的靈越遊匣Master價格近萬元。這麼複雜的結構個人覺得放在外星人上面是可以理解的(畢竟要維持信仰),在靈越遊匣系列上面感覺不利於控制價格。曾經的萬元I7遊戲本在降價之後還要不要買?

熱功耗設計,我這邊直接說重點了,I7 7700HQ及1050Ti,在這套模具的表現是

雙烤(其實參考意義不大,只是為了拉極限):CPU頻率2.4G、GPU頻率1759MHz,CPU溫度70度左右,GPU溫度62度;測雙烤主要看溫度牆,這機子溫度牆90度,達到90度就迅速降頻,然後溫度控制在70度以內。

生產力應用(Lr/Pr/Ps):CPU頻率維持在2.8G-3.6G之間,平均3.4G,溫度較低(最高67度,平均60度);

實際遊戲(吃雞):CPU頻率平均2.7G,CPU/GPU平均溫度66度;

日常應用溫度最高的其實就是遊戲了,表面溫度在53°左右,集中在出風口中部。

曾經的萬元I7遊戲本在降價之後還要不要買?

性能測試

這臺機子朋友之前買來主要是工作(剪輯視頻、修圖),不定時玩dota2、吃雞,所以當時選的配置I7 7700HQ+16G內存+1050Ti的組合,至於為什麼不選1060,一方面是用不到(主用途工作,遊戲的話大部分時間dota2),另外一方面官配是1050系列的,如果要1060的話要訂製。

因為是七代平臺,大家耳熟能詳,我這邊就禮貌性的跑一些理論測試,著重的還是生產力應用及實際遊戲表現,看下是否經典的七代平臺+10代卡的組合是否廉頗老矣。

理論測試

其實主要看PCMARK就可以了,總分4563,算目前主機配置機型(高端臺式機/高端筆記本大概6K分);而3DMARK分數接近七千分(移動版1066記得是一萬出頭)

曾經的萬元I7遊戲本在降價之後還要不要買?

生產力應用

Corona渲染測試時間是四分多鐘 (我四代平臺Macbook Pro15版頂配7分多鐘)

Lr轉RAW測試時間是兩分多鐘,這個成績表現在現在也依舊算不錯了(Macbook Pro15版頂配5分多鐘)

而視頻轉換時間三分多鐘(接近四分鐘),也算不錯了。(Macbook Pro15版頂配6分多鐘)

朋友這臺機子主要公司剪輯視頻用,據他反應除了感覺SSD空間不夠大以外,其它目前還未遇到瓶頸,雖然說再怎麼都不嫌機子配置高。

曾經的萬元I7遊戲本在降價之後還要不要買?

遊戲測試

上一次測試移動版1050Ti已經半年多前了,這次剛好重新確認下半年多之後性能是否有怎樣的變化(驅動更迭)。

根據目前熱度,測試的遊戲有CS:GO、DOTA2(LOL可參考)、OW、絕地求生大逃殺、孤島驚魂5。

DOTA2:畫質極致(陰影畫質設置為極高),在1080P情況下100幀左右的平均速度(moba遊戲30幀以上即算流暢)。LOL可參考DOTA2表現,幀數會比DOTA2更高一些。LOL用戶就更不用擔心了,妥妥破一百+。

曾經的萬元I7遊戲本在降價之後還要不要買?

CS:GO:同樣1080P畫質極致(加上動態模糊開啟),平均幀數在142幀。曾經的萬元I7遊戲本在降價之後還要不要買?

OW守望先鋒:1080P畫質極致(100%渲染),平均幀在73幀,所以日常極致畫質各張地圖都可以保證60+流暢。曾經的萬元I7遊戲本在降價之後還要不要買?

絕地求生: 1080P畫質中,平均幀在61幀,剛好過60幀及格線。曾經的萬元I7遊戲本在降價之後還要不要買?

孤島驚魂5:1080P分辨率,比較奇葩的是畫質中平均幀在49,畫質高平均在45,畫質極高也有42。。。 這差別也太不明顯了把,感覺還是廠商對於N卡支持優化的問題。曾經的萬元I7遊戲本在降價之後還要不要買?

八代上市之後,七代本是不是不能買了?

目前Dell其實已經發布了最新的八代標壓遊戲本,遊戲7000系列最新的高端產品G7系列,替代的其實就是目前我測的這臺,新G7的價格落在了萬元級,而我手上這臺曾經的萬元本價格下調到六七千的價位。剛好最近不少朋友會諮詢這段時間的遊戲本選購方向,說結合市場大概說下選購策略。

1,遊戲至上用戶

首先你要考慮的是顯卡,目前市面遊戲本遊戲性能制衡的關鍵依舊是顯卡(你也不會看到低壓U搭配GTX1070吧),至於7、8代I7對於遊戲影響,可以參考桌面版(目前反倒是專業遊戲用戶會故意選擇7代K來超頻遊戲,因為ringbus延時低,遊戲表現更好)就目前的遊戲來說八代未必會有優勢,所以在預算限制內先看顯卡級別然後再看U(當然還有屏幕)。

2,生產力至上用戶

這個沒什麼好說,一看頻率,二看核心,三看內存帶寬及容量。總的來說就是買新的,買貴的。

3,七代本是不是不能買?

這臺靈越遊匣Master7000其實也會成為一個代表,就是以前七代I7為代表的中高端本,下調一級別,成為主流入門遊戲本,也等同目前八代標壓的I5 8300HQ的位置,但其實如果配置價格得當(比如搭配中高端顯卡,屏幕等),其實反倒有性價比,畢竟曾經的高端型號基本都會堆料。所以目前市場你會看到七八代同時在售的情況,甚至模具都沒換,而真真正正的完全換代其實要等移動顯卡換代之後,才是完整的新平臺,綜上,如果近期剛需買筆電的,預算有限情況下七代本價格合理的情況下未嘗不可,畢竟目前八代標壓I7普遍價格近萬元。

最後說下Dell 靈越遊匣Master 7000的優缺點,個人是第一次用這個系列的本,經過這次體驗之後也就有了一個比較深刻的感覺,就是Dell 靈越遊匣Master 7000內結構設計比較複雜,導致設計及維護成本居高不下,對於傳統萬元+本來說個人覺得這樣的設定是應該的,不過在目前5000-8000價格段的筆記本來說就有點難控制成本了;而手上這臺缺點的話大概就是TN屏幕,解決方法就是換面板或者外接屏幕(我朋友就是),而移動版1050Ti的性能就剛好滿足1080P 60幀左右的需求表現,如果要求更高幀數就要考慮1060的型號了。

曾經的萬元I7遊戲本在降價之後還要不要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