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自己建造一座牌樓,卻說恥辱了六百年,跟中國有關!

如今的韓國首爾,存在著一座牌樓,之所以很出名,源於它可以追溯到六百年前的明初。

然而,在大多數的韓國人的心目中,這座牌樓代表的這是一種恥辱,長達六百年的恥辱,無時無刻不想拆了它!

那麼這座牌樓,到底有什麼故事呢?

韓國自己建造一座牌樓,卻說恥辱了六百年,跟中國有關!

話說朱元璋建立大明朝後不久,隔壁的高麗王朝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將軍李成桂,不願帶兵入侵大明,只好唱一出陳橋兵變,在外溜達一圈,回去就黃袍加身了。

李成桂很識時務,立馬要求成為大明朝的藩屬國。朱元璋欣然同意,還給賜了個名字:朝鮮。

有感於大明朝的恩澤,李成桂臨死之前,在漢城(今首爾)修建了一座牌樓,取名‘迎詔門’。

韓國自己建造一座牌樓,卻說恥辱了六百年,跟中國有關!

迎詔門比較簡單,只有兩根紅木,但它的作用,是很大的。李氏朝鮮奉行儒家的事大主義,意思是你強你說了算。所以對中國的來使,格外重視。

而迎詔門,就是專為中國使臣準備的。只有中國的使臣,才能從底下走過去。

迎詔門後面,還有一座慕華樓,同樣是中國使臣專用的下榻之所。

韓國自己建造一座牌樓,卻說恥辱了六百年,跟中國有關!

後來李氏朝鮮有人去往大明朝,見識了紫禁城的規模,回去之後,便覺得小紅柱子的迎詔門,太寒磣了,配不上中國使臣。

於是,他們把用貢女換來的賞賜,請來中國工匠,將迎詔門改建成一間兩柱的牌樓,並蓋上青瓦。

迎恩門完工後,中國使臣過來看了眼,便發表了自己的意見:“所迎有詔、有敕、有賞賜,而名以‘迎詔’,似偏矣!”

迎詔門不行,他提筆改成了迎恩門。

韓國自己建造一座牌樓,卻說恥辱了六百年,跟中國有關!

以前,中國使臣去到朝鮮時,朝鮮國王需要親自來到迎恩門,舉行歡迎大典。

最後一次歡迎大典,發生在滿清末期。

1890年,滿清的駐朝大使袁世凱,手握重兵,哪怕此時日本已經暗中支持,也迫使後來建立大韓帝國的李熙,前往迎恩門,規規矩矩的行禮。

韓國自己建造一座牌樓,卻說恥辱了六百年,跟中國有關!

甲午中日海戰之後,朝鮮脫離滿清的控制,同年摧毀了迎恩門。

但是,僅僅過了一年,朝鮮的獨立協會,在原址上再次修建迎恩門,一直保留至今。

上世紀六十年代,韓國將之定為歷史古蹟,而‘迎恩門’牌匾也被保管在韓國的中央博物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