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個好的品德,肯定不會創立起偉大的事業

作為一個立志創業之人,首先應該立德。沒有一個好的品德,肯定不會創立起偉大的事業,也許,憑著某些特質,有些人會很快成功,但要想維持事業的不斷髮展和財富的繼續增加,卻是非常困難的。良好的品德是成功創業家的共同特徵。創業者的良好道德品質和強大的人格魅力,具有協調人際關係、激勵員工奮發向上、引導輿論、創造文明企業文化環境的重要作用,可以使企業員工產生敬佩感、信賴感和認同感,進而形成與創業者共同的價值觀念和理想目標。從某種意義上說,創業者的道德品質直接影響著下屬實施其決策的心理、行為和效果。

沒有一個好的品德,肯定不會創立起偉大的事業

我國近代以來形成的儒商大都強調艱苦奮鬥、勤儉節約、憂國憂民、以身許國的愛國主義精神,強調“仁者人也”的社會角色意識、“仁者愛人”的他人意識、“忠恕之道”的人己義務意識、“克己復禮”的社會責任意識、“天下為公”的奉獻意識、義利合一的經營理念、誠信待人的為人之道,等等。以“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為準則,強調經商應合乎“道義”的原則,在聚財致富以外還表現出對德性的追求,倡導“以義求利”。儒商的經營活動,一般都以儒家“仁愛”思想為指導,信守誠信待人、和氣生財、勤儉戒奢的原則。

儒商把儒家倡導的待人、處事、治世、內求仁心、外行仁政之道轉化為商業做人的依據。對內,主要行“仁”,以增強僱員的凝聚力,表現為儒商頗重血緣親情,講究忠孝禮義和對僱員的仁愛關心,以營造商家內部的有序秩序與和諧氣氛。對外,則著意塑造商家的仁慈形象,參與賑災、樂善好施,信奉“潔身自好”、“人品端方”等道德信條,培養商家的良好名聲和仁者風範。儒商將誠信的儒家倫理規範引為經商的原則,做到了“誠信無欺,市不豫賈”、“賈而好儒、貨真量足”。儒商把儒家中和之道運用於經營實踐中,作為處置商家內外關係的基本方法。

沒有一個好的品德,肯定不會創立起偉大的事業

儒商大都相信“死店活人開,一個去了百千來”,一般總是主動、熱情待客,樹立商家良好形象,廣結善緣,以穩定和擴大商業交易的聯繫網絡。北京老字號店家“通三益”曾歸納服務要訣為“笑、招、耐、輕”四字,規定對顧客要笑臉相迎相送;對顧客主動上前打招呼;允許顧客發火而不許僱員有不耐煩的行為表示;找錢和遞東西時須輕輕放入顧客手中。“笑、招、耐、輕”四字,充分體現了和氣服務的完滿和周到,其生財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