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人口超142大县 最具有撤县立市的可能 GDP410亿

无为县,隶属于安徽省芜湖市,地处安徽省中南部,长江北岸,北依巢湖,南与芜湖市、铜陵市隔江相望。始建制于隋朝,县名取“思天下安于无事,无为而治”之意,宋代曾与临安、扬州、寿春并称“中国四大名城”;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无为是皖江抗日根据地中心区和“渡江第一船”始发地。

安徽人口超142大县 最具有撤县立市的可能 GDP410亿

无为县总面积2022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016年常住人口103.7万。粮棉油及水产品产量均居中国百强行列,是传统的“鱼米之乡”,“长江三鲜”、无为板鸭、剔墨纱灯等中国闻名。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有泊山洞、米公祠、黄金塔、新四军七师师部旧址等自然人文景观。历史上书画家米芾曾在此任知军,涌现出抗日民族英雄戴安澜、诗人田间等一大批名人,当代有王传福、姜纯等名人。无为是安徽十强县之一,也是中国闻名的“电缆之乡”、“劳务之乡”,“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安徽人口超142大县 最具有撤县立市的可能 GDP410亿

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0亿元,同比增长8.5%;财政收入35.85亿元,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388亿元,增长1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5亿元,增长11.8%。

安徽人口超142大县 最具有撤县立市的可能 GDP410亿

清嘉庆至民国期间,历150余年,无为县妇女早婚、早孕,普遍在18岁左右开始生孩子,终生养育10胎上下的较多,然而由于兵燹、灾荒、贫穷、多病、缺医少药,人口死亡率高,全县总人口长期无明显增减。

解放初,生活安定,生产发展,医疗保健改善,人丁兴旺。1949年至1957年,平均每年净增人口15351人,自然增长率为15‰。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国民经济严重困难,出现了非正常死亡和大量外流的现象。1962年后,经济好转,外流人员陆续重返家园,人口逐年递增,连续4年人口出生率在50‰以上。1971年,全县人口突破100万。随后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1981年至1988年,人口出生率平均为11‰,形成了“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趋于稳定的状况。2011年末无为县户籍人口为142.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781人。全年出生人口15153人,出生率为10.6‰;死亡人口9446人,死亡率为6.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