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退休感言:做销售是我最好的经商锻炼!

编辑 | 老司机 • 排版 | 糯米 • 图片 | Pexels 正版图库

来源:销售老司机(ID:xiaoshousiji)

李嘉诚退休感言:做销售是我最好的经商锻炼!

走南闯北的销售生涯,不仅初步形成了李嘉诚的商业头脑,商业嗅觉,商业网络,也丰富了他的商业阅历商业细胞。

而且也使李嘉诚结识了很多好朋友,教会了他各种各样的社会知识。

同时,在做销售过程中,也使他学会了宽厚待人、诚实处世的做人哲学。

为他日后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香港每天工作超过十小时、每星期工作七天的人大概也有十万人,为什么他们勤奋地工作了数十年还没有出人头地呢?

有人因此专门探讨过李嘉诚的幸运,说李嘉诚今天的成就多蒙幸运之神眷顾的意思。

从李嘉诚的经验,究竟幸运与智慧对一个人的成就孰轻孰重呢?

李嘉诚对此的回答是:

在二十岁前,事业上的成果百分百靠双手勤劳换来;

二十岁至三十岁之间,事业已有些小基础,那十年的成功,10%靠运气好,90%仍是由勤劳得来;

之后,机会的比例也渐渐提高;到现在,运气已差不多要占三至四成了。

李嘉诚退休感言:做销售是我最好的经商锻炼!

“在我的字典里没有难字。”

这是拿破仑留给世人的一句豪言壮语,在中外历代名人中,烁然如闪烁耀眼光芒的钻石,亮照全世界有志成为成功者的青年心灵。

在李嘉诚的字典里,又何曾有难字。

人的志向是由儿时的梦想到以后成长中的实际情况,也是一个纵向发展的过程,这其中就涉及两个环境:

其一是你自己的理想所造成的;其二是现实生活所给你的。

这两个环境就是你无法抗拒的。

他们相互斗争的过程,也是磨炼你意志的过程。

向这个成功的企业家问成功之道,他严肃地开出条件——要勤力、要节俭、有毅力、肯求知、要待人以诚、建立良好信誉。

他说这其实是老生常谈,只要肯跟着去做,任何人都可达到不同程度的成功,甚至比他做得更好,听起来好像很简单,但说易行难。

现在的年轻人有谁可以每天工作十六小时之后,还要坚持学习?

李嘉诚退休感言:做销售是我最好的经商锻炼!

有谁愿意没有酬劳,但是仍然肯下班之后走到工厂去查看客户所订的货物是否如期生产?

这些都是李嘉诚曾经走过的路,正是他成功的基石。

简单来讲,这些都是他的经验之谈。

六十年后的今天,他仍自学不辍,回家仍必做两项功课,一项是晚饭后,看电视学英文,大声朗诵,一项是睡前的阅读。

李嘉诚认为,对于有可能争取到的顾客,要坚持到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对于那些根本没可能做成生意的客户,则应当机立断,决不磨蹭,决不耗费半点心机。

问题的关键是,哪些是可以争取到的客户,哪些又是没有希望的?

李嘉诚说,如果你被客户请到办公桌的对面椅子上,说明客户有诚意与你进行纯商务式的谈话,你的谈话必须措辞谨慎、简洁而实在。

如果你被请到办公室的沙发上落座,则表示这位客户有兴致与你慢慢谈。如果客户请你喝茶,就表示他对你产生了兴趣。

如果在谈话过程中有电话打来,他安排秘书或别人代接,就说明客户对你推销的产品有购买意向。

相反,客户对每个电话都接,并且对进来请示汇报工作的下属没完没了地下指示或做决定,那就是说,他希望你尽快离开。

如果毫无希望,你最好立即告辞。

因为在你无端耗掉的这段时间里,也许你早就在别处做成了另一桩生意。

李嘉诚深有感触地说:“我一生最好的经商锻炼,是做销售员,使我学会了不少东西,明白了不少事理,这是我今天用十亿元也买不来的。”

李嘉诚退休感言:做销售是我最好的经商锻炼!

曾经有人请教李嘉诚当年销售的秘诀,李嘉诚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主动提到了在日本有销售之神声誉的原一平。

这位销售之神在一次演讲会上,遇到与李嘉诚上面遇到的同一个问题,这位原一平先生当场脱掉自己的鞋袜,请这位问话人摸摸自己的脚底。

当摸到原一平厚厚的脚茧时,这位问话人不禁惊讶万分:这么厚的老茧啊。

原一平接过话头说:因为我走的路比别人多,跑得比别人勤快,所以脚茧特别厚。

李嘉诚二十岁刚出头,就升到了打工族的最高位置,确实令人羡慕。

也正是坐在这个位置上,居高临下,让李嘉诚有机会纵览塑胶生产经营的完整过程。

过去作为销售经理,他必须像其他人一样,走街串巷,亲自卖力推销。

而且,最多不过是对销售环节很熟悉。

作为总经理,他已经不可能再如从前,但是,他有机会接触整个生产程序。

心机甚重的李嘉诚又开始了偷师学艺。他仔细地了解把握每道生产程序及相互衔接。

不过,这次是正大光明地学习,为了工作学习。

或者说,为自己的将来学习,于心亦安,于情亦合,于理亦得,于法亦通。

到了这一步,李嘉诚似乎应该心满意足了,然而在他的人生字典中没有满足二字。

正干得顺风顺水的李嘉诚,再一次跳槽,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始一种全新的生活,全新的人生,全新的事业,全新的旅程,全新的拼搏。

只不过这一次李嘉诚不是到另一家企业去打工,而是到自己的工厂给自己打工。

精明的商家可以将商业意识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件事中去,甚至是一举手一投足。充满商业细胞的人,赚钱可以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1949年中国政权转变,李嘉诚服务的公司最大业务对象是来自中国内地的顾客,生意一下子跌至零数,他的老板决定将这间工厂结束。

李嘉诚退休感言:做销售是我最好的经商锻炼!

长期阅读《当代塑料》,早已让他掌握趋势,看到塑胶时代即将到来。

超越香港本地的视野,他估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迈向新一轮的经济复苏以及人口成长,势必将使塑胶制品的市场需求一步步扩大。

所以当老板结束工厂业务时,李嘉诚认为机不可失,决定自行创业。

1950年,李嘉诚将积蓄连同亲友借款共港币 5万元,开创自己的新事业。

李嘉诚要开创自己的事业——他要办一间塑胶工厂,自己当老板。

哪怕开始只是一个很小很小的山寨厂的小老板。

松下幸之助曾经说过:“高明的枪手,他的开枪动作往往比出枪还快。”

此时此刻的李嘉诚,踌躇满志,一步一个脚印,步步迈向神坛,步步走近商圣。

商圣李嘉诚一步步走下神坛,向世人靠近。世人越来越清晰,又似乎越来越模糊。

销售老司机,原世界500强外企销售总监,年入百万的职业经理人,利用业余时间传授销售技巧。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